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重点探讨在教育思想中康德如何从人性论(善恶共居)过渡到人的本质规定(道德),以及如何通过教育的途径(自然性的教育和实践性的教育)将之实现。该文试图探索康德贯穿在教育思想中的隐微支柱:理性(理性的彻底性,一方面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得教育必定要寻求自身的终极目标,也即完备性与普世性)与启蒙(使人具有使用自身理智的勇气和决心),整体地呈现出康德关于"自由行动者"的培养何以可能的设想与规划。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实践活动,教育不仅关注人的道德问题,而且始终关注通过教育这一实践活动使人成为人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实践哲学的基础,康德与赫尔巴特在其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实践哲学以及实践性教育。实践哲学的不同理念决定了实践性教育的不同类型。康德为实践性教育制定的“理想方案”与赫尔巴特对教育进行的“科学设计”被认为是相互背离的两条逻辑,产生了“理想的教育”与“科学的教育”的对立。如果对康德与赫尔巴特的实践哲学与实践性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会发现,他们的教育思想与方案只是形式上的对立,其实在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的路径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尤其二人教育思想中对自由、个性的关注对当下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教育哲学的角度看,教育价值观强调理性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强调人类的解放,培养人的理性,形成完人教育目的观.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标准化的人,追求人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然而却忽视了人的个体差异性与自然性.其实,人类的教育活动应该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与学生本身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尊重发展规律.这种教育的和谐自然性对于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博仔 《湖南教育》2004,(23):15-16
名家小资料 康德(1724-1804),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其《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大名著,奠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使他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其教育思想主要收录在《康德论教育》中,对后世影响甚大。教育思想要点 培养道德理想王国的公民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保育 管束训导道德之陶冶 道德律儿童的纪律与自由 教育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5.
人是教育的对象和目的。马克思和康德都对人的教育问题做出过深刻阐述,且有本质上的差异,其根源是理解教育问题的思想路径不一致。康德以理性人为假设,把道德教化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而马克思坚持人是现实社会主体的理论立场,断言人是在现实社会历史中生活、成长与发展的,人的生长、发展具有现实性、历史性特征,因而人的教育也有现实性、历史性特征,由此避免了对实践教育、自由教育等教育基本问题做出形而上的解释。以此为认识基础与思想前提来解读马克思与康德关于人的教育思想的异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当前马克思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完善实践活动,进行自由实践和理性实践,通过搭建教师与学生对话平台创造对话环境,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本文从目的、历史和人文精神三个方面分别概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发展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人看作是人来培养才能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7.
为了自由的教育——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基础 ,对自由的追求贯穿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养成完全的人格 ,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而这种教育本身也须是自由的 ,因此他提倡学术自由 ,争取教育独立 ,目的在于为教育争自由。  相似文献   

8.
高兆明 《中国德育》2006,1(9):10-15
在自由的视域中把握教育,将教育理解为塑造人性的艺术、争取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实践,视教育为自由的中介环节,主张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的自由能力,坚持自由存在的生活教育是人性提升的根本途径等,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极具价值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是以人文本,倡导从精神层面关心学生,其根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这一共同的内在价值取向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人文关怀,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缺失、自然性和自由性缺失,致使学生出现心理失衡、价值观迷失现象,不利于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建人文关怀,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思考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一生多次从教,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他在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时,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义务教育;他特别注重素质教育和创造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把教育和生产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这一系列教育思想与实践,有着鲜明的革命性和创新性,是我国教育界的精神财富,对推进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自由教育指与奴隶相对的自由人的教育.自由教育思想首创自苏格拉底,经由柏拉图推进,至亚里士多德发展成熟.本文以政治哲学为视角,通过深入阅读经典文本,从自然自由、德性自由与政治自由三个维度对自由教育思想进行解析.自然自由认为自然性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给予适度的满足;德性自由是明确个体对德性的自我要求,做一个高贵的人;政治自由是明确个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以建构正义的理想城邦为己任.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劳动分层教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综合育人教育。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劳动才能在他们的思想和品行中牢牢扎根,才能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独立学院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就业主动性培养。以社团为依托,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教育。同时,强调学生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环境适应、团队协作、动手实践和"终生学习"等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职业辅导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师是实践教育的执行者,应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给予学生生活空间,磨炼独立生存能力;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给予学生自由的活动空间,培养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主义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基础,对自由的追求贯穿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养成完全的人格,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而这种教育本身也须是自由的,因此他提倡学术自由,争取教育独立,目的在于为教育争自由。  相似文献   

16.
康德说过:“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从来就是培养人的活动,育人是教育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是教育的其它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不论以什么样的内容、手段,也不论表现为怎样的形式或过程,我们的目的始终不会改变,那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人的终极关切,康德的德性理论与教育理论有着密切联系。康德的教育理论其实是一种德性教育理论,可以看成是康德的德性理论在教育领域内的实践运用。康德德性理论的宗旨在于:个人幸福观应转向个人德性观,意志自律成为唯一的实践法则,人是目的而决非手段。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则表现为:发挥德性的内在教育价值,基于自律的道德教育,人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和价值的体现。两者的根本任务是相同的 ,都是为了培养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人 ,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人们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于物质统一性 ,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人…  相似文献   

19.
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在历史上存在着交叉式的契合关系。亚里士多德最早认识到效法自然的教育与自由教育之间的逻辑联系,在教育思想的源头上奠定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传统和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的自由教育精神。卢梭培养“自然人”的教育就是培养“自由人”的教育,其自然教育理论与“自由教育”的契合凸显了社会批判性和世俗性。反映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进步教育原则—“—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堪称自然与自由教育相契合的现代命题,凸显了处理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合理性,具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形态。自然与自由教育相契合的哲理,在西方是“自然即自由”的哲学命题,在中国则是“天人合一”思想。总结社会发展和人类教育史的正反经验,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应是,积极倡导“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反对实质是强制教育、“实用教育”的“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个别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有利于培养特殊教育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课程。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教师通过创设实践情境为教学基础、以分组讨论为主要推进形式、以重视反思为保障,形成发展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但同时也带来了课堂外实践不足、小组成员合作难以保障、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今后的教学中应依托学校改革教育实习机制,教师变革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通过文字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