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是诗词王国。从古到今,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作者以诗来写战争之悲苦、爱国之豪情、情感之幽怨、美食之高雅。诗词与武侠小说的完美结合,不仅展示了金庸浑厚博学的文化修养,更诠释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武侠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中州集》是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集。其体例除卷首显宗和章宗外,“每人各为小传,详具始末”。在我国总集编纂史上,《中州集》是首次将选诗、评诗与传记相结合,具有开创之功。后世许多总集都效仿《中州集》的这种编纂体例,既选录了诗词作品,又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由此可见,《中州集》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4.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5.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6.
《公无渡河》又名《箜篌引》、《箜篌谣》,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一首由朝鲜传入我国的民歌。此诗一经传入,摹写、扩写之作纷起,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从原诗与接受诗两大版块分别切入,对《公无渡河》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期达到对《公无渡河》诗的全面关照。  相似文献   

7.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论《诗》之文既多,却鲜有论者。本文从“考《诗》”和“解《诗》”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观照。总结出其论《诗》的基本原则是“依经”“尊圣”,这就造成了他论《诗》的一大失误。但此中的怨刺之意,劝诫之志却成为其诗学的精神支柱,也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树立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9.
王琳琳 《考试周刊》2010,(31):33-3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繁盛时期。既产生了"体大虑精"的《文心雕龙》,又产生了中国诗学的开山之祖——诗品》。《诗品》对中国诗学的影响,《尤其对诗话这种诗评体制的影响巨大,本文就试将《诗品》与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话作品《六一诗话》进行比较,来管窥《诗品》对《六一诗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魏敏 《甘肃教育》2021,(3):166-167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和《离骚》是两大艺术瑰宝。《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而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典范,则始于屈原的《离骚》。鲁迅曾对二者做过比较,结论是:“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宋元明清和近代,《文选》评点成为选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文学家方回的《文选颜鲍谢诗评》,考史论世以品诗,以简洁之语赞赏选诗妙处所在,在选学评点发展史上具有开启先河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郑玄立足于古文之学,却能打破门户之见,参合诸家,兼融今文经学,笺注《毛诗》,既夯实了《毛诗》在中国学术史上牢不可破的地位,也整合了两汉以来的《诗经》研究成果。在《诗经》解释方面,《郑笺》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擅长以史说诗、以时政解诗、以礼注诗、发明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艺美学的发展史上,严羽的《沧浪诗话》占有重要地位.全书由《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构成.其中《诗辩》是全书的总纲,也是历来研究的重点.《诗评》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对《诗辩》有关理论观点的具体贯彻和重要补充,论述了历代诗歌之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在《诗评》中,他提出了词理意兴、诗歌之气象等问题,并把“风骨”也作为评诗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煜《相见欢》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赵翼《题遗山诗》句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用以概括李煜词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也甚恰切。 李煜,即史上所谓的南唐后主。世人,特别是作家、学者们多称其为李后主。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学术史上,胡适充当着开山人的角色。《诗经》研究虽不是胡适的用力所在,但他仍是现代《诗》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诗经》的看法基本代表了当时《诗》学界的观点,而其为回应整理国故运动进行的《诗经》整理,则为后来的《诗经》研究立下了一个新范式。胡适的《诗经》研究既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是现代《诗》学史上独特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付维彦 《学语文》2009,(5):30-30
《采薇》(见卷首)是诗经中的名篇,关于此文主旨,《毛诗序》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申培《诗说》认为是。宣王之世,既驱猃狁。劳其还师之诗”。今人有断定其为爱国之诗,也有认为是思乡之诗。人教版语文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其。思念故乡、  相似文献   

19.
先秦之《诗》到汉代被经学化以后,其原貌日渐不清。考查先秦儒家其他典籍与《诗》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部分地了解《诗》的原貌。《礼记》称《诗》透出《诗》乐一体的礼乐文化的客观信息,《礼记》论《诗》引《诗》则一方面反映出儒家对《诗》经学化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又透露出儒家对《诗》的文学性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在《诗经》阐释史上,对毛诗序传进行系统全面清理与批驳的,首倡者郑樵,响应者朱熹;弃《序》说《诗》,以己意为之序,在解《诗》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消除毛诗序传的影响的首推郑樵,继以朱熹;对《诗经》作声歌还原说解和将郑卫之诗多视为男女淫诗的同样是郑樵前呼,朱熹后应;郑樵作《诗传》《诗辨妄》,朱熹作《诗集传》《诗序辨说》。郑樵《诗》学的创新观点经朱子发扬光大,开拓了《诗经》宋学的崭新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