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教师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是假的!因为课文中先说:‘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3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但后来课文中却说:‘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妈妈提这桶水就很费力,孩子怎么能这样轻松地提走呢?  相似文献   

2.
把金王冠放入一个盛满水的桶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然后把等质量的纯金也放进这个盛满水的桶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若前者的体积大于后者,则金冠掺了假。阿基米德这个测王冠的方法似乎元懈可击,但如果你仔细思考的话,会发现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水桶原理”核心是:一个水桶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盛水量的多少,盛水多则价值大,盛水少则价值小。它推导出一个“短板原则”:一只水桶盛水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我们可由此生发出一些思维“变式”,从而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思想和行为的跃升。  相似文献   

4.
“一个软木球漂浮在盛水的桶中,当水桶静置在地球表面上时,木球的若干分之一体积浸没在水面以下,如果使这水桶以恒定加速度竖直向上运动,那么木球的浸没程度是否会改变?”对这个问题,有人以为漂浮在水面的木球浸没在水面以下的部分体积应当随着上升加速度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所谓机械功,就是力做的功,开始讲解机械功时常举这样一个例子说明做功与否.“人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时对桶做功不?”学生往往接受不了“人对桶不做功”这样的结论.课堂上常出现学生困惑,教师说理不充分的情形.我念初中时就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六十多年了,还是这样!看来,有必要下点功夫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正华 《小读者》2010,(4):47-47
假设你被蒙住眼睛,站到一个桌子面前前,有一个水桶放在桌子上,然后问你桶里是空的还是盛满水。  相似文献   

7.
谈自立     
你是否看过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看着已经溢了的水桶,大声喊叫:“妈,水满了!水满了!快来关水。”你是否会因此而感到不解:这么大的一个孩子,关水这样简单的事也要让父母去做?但这却是事实,它反映了我国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孩子不能自立。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产生在一节数学课上我出示了这样的一个例题: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不一会儿,学生举手)  相似文献   

9.
很早就听说老师与水桶有关系,所以不少人就愿意做一只水桶,并且在桶里装满水。这储备的满满的一桶水当然是为了浇灌那些幼苗,使其成长、成才、鲒硕果。在这幼苗的成长过程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仅仅靠这桶水行吗?这“桶水”在古旧的含义里好像就指知识,换言之,老师仅用知识去浇灌幼苗行吗?我的答案是肯定不行的。阳光、空气、土壤缺一不可,这阳光就是老师真诚的爱,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0.
《科学小实验130例》上有这样一个实验“瓶口上的冰柱”:冬天,在傍晚把一个注满水的墨水瓶敞着口放到室外,第二天早晨瓶口就会出现一个冰柱。原理: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质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增大。这个实验我做了多次,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都是:瓶子碎了,剩下的是与瓶子内壁相似的一块冰。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我分析其原因如下:冬季的夜晚温度一般都在摄氏零度以下,水在室外就要与空气发生热传递。当水温由4℃下降到O℃时温度下降体积膨胀,就会有一部分水从瓶里溢出来。到O℃时水开始结沐,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同质量的…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道这样物理题:静止且盛有水的水桶有一个木球,木球的一部分体积浸没在水面以下。如果使这桶水以恒定的加速度向上运动,那么木球的浸没程度是否会改变?对这个问题,有人误以为漂浮在水面的木球浸没在水面以下的部分体积应增大,理由是:木球要以同水桶一样加速度a上升时,必须由水对球的浮力来提供这个加速度,由于水的比重不变,所以必然要以增大球的浸没体积来  相似文献   

12.
水桶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有的水桶不耐用,就拿我班级上的水桶来说吧,提手经常从桶边上的槽里拔出来并因此摔坏水桶.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常用的水桶提手设计不合理,我对它进行了改进,下面写出来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3.
霹雳笑话堂     
《红领巾》2010,(11):9-9
肋骨 公共汽车上,一个老太太怕自己坐过站.每到一个站就用雨伞桶司机:“这是展览中心吗?”到第五个站的时候。老太太又捅司机:“这是展览中心吗?”司机:“不是,这是我的肋骨!”  相似文献   

14.
用烧杯做溢水演示阿基米德原理时,不管怎样调整烧杯倾斜角度,溢出的水总要或多或少地沿杯壁流走,不能全部进入水桶,影响了演示效果.有办法避免吗?它的本质是什么? 原来,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有一个很薄的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则笑话:校长要来听课了。任课老师跟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举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来您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略一思考,便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不会回答的同学举左手。”  相似文献   

16.
溢水杯是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主要实验器材,在教学时一些教师会因找不到溢水杯而将学生探究活动改为演示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用大烧杯倾斜后当溢水杯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水往外溢出后会顺着烧杯外壁流下。下面介绍利用塑料饮料瓶自制溢水杯的三种方法,不但制作起来快捷方便,而且使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假设你被蒙住眼睛,站到一个桌子面前。又假设有一个水桶放在你面前,然后你被问到桶里是空的还是盛满水。  相似文献   

18.
金鱼试验     
物理老师出了一道题,让绮瑞娜和同学们回答:“鱼缸里水满了以后,任何东西旋进去,水都会溢出。为什么金鱼放进去,水不会溢出来?”  相似文献   

19.
周明 《物理教师》2007,28(12):48
我们经常在中学物理辅导资料上看到这样一类题目: 杂技演员在做水流星表演时,用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若水的质量m,绳长l,则要使水不洒出来(即表演成功),水流星在最高点的最小速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20.
李正华 《小读者》2011,(1):44-44
假设你被蒙住眼睛,站在桌子面前。又假设有一个水桶放在你面前,然后你被问到桶里是空的还是盛满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