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留学生》2011,(2):6-7
1月1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气氛隆重热烈。 在庄严国歌奏响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韩启德宣布”干人计划“专家联谊会成立。  相似文献   

2.
肖珊  李璐 《留学生》2011,(5):15-19
“对不起,我插一句”“我还想再补充一点”……会场上,专家们的发言积极而热烈。 茶歇时间,他们三五成群地围成一圈,生物专家、金融专家、光伏专家等,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地交流着,仿佛已聚成一条新兴产业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2013,(2):44-44
2013年1月12日,“干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顺利召开,200余位代表与会。“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九个专委会分别向大会做了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展望。执委会相关成员分别就联谊会财务及建言献策工作、组织及专委会工作、政府关系工作、公共关系工作、科研工作进行了说明。会上,“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会长施一公对联谊会2012年度的工作做了回顾,并提出了2013年度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东方 《留学生》2010,(3):18-21
踏着2010年春天的脚步,“千人计划”的实施,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千人计划”是2008年年底。中央启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未来的5到10年内.重点引进2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5.
《神州学人》2010,(9):3-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7月29日在北戴河看望了在这里休假的“千人计划”入选专家代表,与他们进行座谈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在2014年“千人计划”申报之前,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退出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千人计划”在实施了6年之后,首次在制度上出现了“退出”的概念。《意见》明确了“千人计划”专家的三种退出形式:一是主动退出,即专家本人提出放弃入选资格;二是劝退,对未按期到岗工作或在岗时间未达到工作合同规定要求的,用人单位进行劝退:三是取消入选资格,对弄虚作假骗取入选资格的;或违反职业道德、学术不端,造成恶劣影响的;或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取消入选资格。  相似文献   

7.
刘声 《留学生》2013,(9):42-45
8月,当别的城市还是炎炎夏日时,北国之城哈尔滨却是一片清爽。这里不单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更有迷人风光和遍地清凉…在这个最美好的季节里,黑龙江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千人计划”专家团。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11,(5):12-14
“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00多年前,“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曾如此表达自己的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Lily 《出国与就业》2011,(12):58-59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是应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李志红  罗旭 《留学生》2013,(12):13-19
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一靠面向海外引进人才,二靠立足国内培养人才。2008年以来,国家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给引进海外人才提供的难得机遇,集中力量实施“千人计划”,迄今已分10批引进了40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东平  玉先 《留学生》2011,(5):8-11
春天,是充满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 这个春天,“千人计划”专家们聚在一起,播种希望。高新技术专家,工程与材料专家、经济、金融专家,能源、资源专家,生物医药专家,信息科学专家,化学化工专家,数学、物理专家各抒己见、兴奋交流,他们希望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国家行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们希望发挥特长,把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理念带回,促使中国更快、更好地发展,以更新的姿态矗立世界。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2011,(11):14-16
我曾在沃顿商学院学习过,当时很多同学拼命去选一门叫做“Fixedincome(固定收益)”的课,我也跑去选了。讲授该科的迪本斯教授开篇即讲:“我知道你们为什么选这个课,想发财对不对?很遗憾,我知道发财的秘诀就不做教授了。但是我会把这个领域中所犯的错误一一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不能保证你发财,但希望你不要重复以前的错误。”我再次援引该教授的话,主要讲述我个人或朋友的一系列创业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13.
《神州学人》2013,(5):53
"千人计划"、"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招聘(一)招聘岗位: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上海电力学院决定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含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智能电网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14.
夏颖奇出生于1950年,他的经历与共和国的各个历史阶段相吻合,他是:第一批上山下乡知青;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国家公费出国留学生。博士毕业立即回国,后被派往美国华盛顿中国大使馆从事中美教育交流项目、留学生管理工作;1999年,加盟中关村,担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分管园区人才工作和国际合作业务;至今。已经退休的他任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等职务,依然活跃在海归回国创新、创业的“圈子里”。  相似文献   

15.
3年,5批,共引进1143人。根据最新公布的消息,从2009年至今,中组部等部门牵头主持的千人计划已经有点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的意思。这个以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工程,初衷是在5到10年内吸引两千名国外高端人才回国全职工作,国家给予每位入选者100万元人民币的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16.
张旭东 《留学生》2010,(9):42-42
“千人计划”是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应对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对策,当前已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又良好的影响。而目前.“千人计划”尚不包括文科(特别是人文科学)的高端人才,由此我们提出建议,中国的崛起和稳定,十分需要这方面的创造性人才,应加强对人文科学高层次人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抓紧推进‘千人计划’,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4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上海召开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座谈会时作出如上指示。  相似文献   

18.
曹喆 《神州学人》2010,(7):5-10
5月21日,“圆梦·中国”——“千人计划”入选者归国心路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9位“千人计划”入选者代表畅谈归来报效祖国的心路历程,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长、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主任宋永华等也出席座谈会并发言。本刊将代表的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神州学人》2009,(5):39-40
2008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会议,对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作出部署,中央组织部负同志责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引起牡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海外人才的广泛关注。为使有志于回国(来华)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了解具体政策规定,现就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9年6月15日,为贯彻落实Ⅸ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快实施“千人计划”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实施“千人计划”视频会议,对高等学校加快实施“千人计划”进行动员部署。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李智勇,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