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十八大以后的海归人才政策将如何进一步创新与突破,未来海归创业的新方向和新领域是什么,中国海归创业与发展,其成功的因素和规律何在,海归精英们如何在创业与发展中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围绕着海归发展的一系列问题,4月20日,中国海归发展与建  相似文献   

2.
会讯     
《留学生》2013,(7):6-7
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召开海归发展与建言献策座谈会 2013年4月20日,中国海归发展与建言献策座谈会在欧美同学会会所举行,嘉宾们结合自身经历和海内外留学创业背景,畅谈建言海归人才政策。此次座谈会由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办。  相似文献   

3.
宋蓓蓓 《留学生》2010,(3):22-23
近年来,中国政府制定了多项吸引海外.留学生尤其是高层次海外人才归国的相关政策,对于引进各领域高层次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于中国160万留学大军只有50万人才回流来说,仍显得远远不够。怎样使国家吸引海归的政策更为开放兼容,并取得更好的实效.我们特邀请海归政策研究领域专家、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学长就相关问题进行访谈。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海归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但同时也出现了引才渠道少、政策不完善、考核评估不规范、服务不到位、海归人员入党愿望不强等诸多问题,探究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海归人才管理中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进一步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避免人才资源浪费和流失,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苏省属普通高校利用契机积极引进海归人才,人才引进工作具有跨越式增长、年轻化、持续引进、资源配置倾斜等特点,影响人才优化配置、本土人才发展、绩效改革公平和教学成效。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海归人才培养现状与个人发展要求,建议从人才引进规划、内在价值观培养、人才发展策略和具体培养对策等四个角度系统解决海归人才引进和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2014,(5):5-5
【留留学】日前,作为深度研究中国国际人才和海归问题的中国国际化智库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详细披露了中国海归选择回国的原因。调查显示,9成留学生选择归国工作,主因是“恋家”。出国费用不低,使得出国深造成本短期难以“赚回本”,但海归们依旧喊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江苏对于海归创业政策扶植力度较高,成为第二大海归创业的钟情地。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2011,(8):6-6
【人民日报·海外版】迅速发展的经济,不断完善的海外引才政策、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巨大需求……这些条件为海归创业提供了黄金机遇。然而,对于回国创业,很多海归坦言心存顾虑。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人事局3月30日公布.北京市将试点推进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资助政策.条件特别优秀的高级海归人才回国工作将获60万元政府资助。  相似文献   

9.
珠海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政策具有系统性。从内容上看,不管是关于海归人才工作与生活待遇方面的政策,还是创业政策、科研与学术人文环境营造的政策都比较完整和细化,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亮点不足,没能形成独特优势及海归人才总量偏少等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刘征宇 《留学生》2011,(6):33-33
如何引导海归回国创业,我认为要紧紧抓住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有经济的多样性和地域的差异性.比如说湖南就需要大量研究基因、农业科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而贵州却需要矿产技术、环保方面的留学人才。所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86.3%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 2013年岁末,由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举办的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在北京举行。百余家单位提供的近800个岗位,吸引了3000余名海外学子前来洽谈。会场内外人头攒动,交流热烈。火爆的场面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海归回国潮来了'海归就业潮来了。  相似文献   

12.
《神州学人》2008,(3):46-48
为了营造“天府四川-海归乐园”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海归”来川工作,创业和服务,年前,四川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21家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川工作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通过实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认定制度,打造高层次“海归”来川工作绿色通道,助推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由21家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出台吸引留学回国人员为川服务政策文件,这在四川省行政管理工作中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3.
《神州学人》2008,(6):41-43
我国将把留学回国人员纳入央企人才战略,国内企业:急需有国际经验的人才,广东即将出台吸引海归新政策,上海正在研究降低优秀人才居住成本,青岛烟台与上海联手为海归创业建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世界教育信息》2006,(4):27-27
中美商会最新调查表明,“海归”人才仍是不少外企争抢的人才。调查对2005年外企各级管理人员的薪资进行统计,其中“海归”职员平均薪资增长幅度超过外籍员工及港澳台员工,名列首位。据《北京日报》消息,调查显示,2005年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在外企中薪资增长达5.18%,名列第一;其次是外资企业在华雇用的外籍员工,薪资比去年增长5.03%;第三位是香港员工。不过,总裁级管理人才中,港台人士最受欢迎,薪资增长均超过5%。而内地的“海归”则在担任部门主任、技术主管等职务方面最具竞争优势。虽然“海归”人才的上升势头迅猛,在外企高级管理人员中,其薪…  相似文献   

15.
印度政府为了大批吸引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印裔高科技人才归国效力,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务实的政策措施,为人才特别是国内急需的高科技“海归”人才搭建能够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13,(33):69-69
日前,《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发布,2012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同比增长46.56%,被称为“史上最大海归潮”。调查还显示,“海归”的含金量在缩,77.5%的海归都表示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仅1.8%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的期望值。蓝皮书还指出,海归收回留学成本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7.
归国     
《留学生》2010,(5):4-4
中国力推”千人计划”今年将分批引五百海归人才【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日前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干人计划”)入选专家专题培训班上与学员座谈,勉励他们争做国家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8.
《神州学人》2008,(10):48-49
太原工业园区高薪引海归;上海吸引跨国公司外籍人士常住;江苏将建立海外人才跟踪服务机制;宁波建立IT人才驿站吸引海内外人才;宁波国家高新区每年千万元吸引海归.  相似文献   

19.
杨宝峰 《教育》2013,(8):37-38
百年前,中国学子就发出"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声音。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留学生回归故里,当中国人开始用形象的语言将"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称为"海归"时,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旬刊于2013年2月策划"海归校长"专题,遂引起众多高等院校的关注和支持,有读者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海归人才"的不凡经历。故此,本刊将继续推出"海归校长"专题,请更多的"海归人才"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与时代分享。  相似文献   

20.
张琦  王堃 《神州学人》2014,(3):26-27
我们从事海归创业服务工作10余年,先后服务过近20位国家“千人计划”高端人才,为近千家海归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咨询。作为最早一批从事海归创业服务的工作者,亲历了李彦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