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嗣同与近代消费伦理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九世纪末,谭嗣同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猛烈抨击传统黜奢崇俭消费伦理,否定其神圣性与权威性,痛斥它给现实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强调变更判定奢与俭的理论依据,以实际能力而非名份为具体化标准,正确认识俭德,鼓励“尚奢”,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此举对传统消费伦理形成,客观上推动了整个封建伦理道德向近代变革,对转化人们思想,促进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不乏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崇奢黜俭”思想是近代中国消费观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消费观,它不仅鼓励积极消费以扩大市场.为生产发展创造市场前提;而且反对壅积财富,主张投资兴办实业以强国富民。“崇奢黜俭”既是对传统消费观的批判,同时也是对近代消费观重构的一种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崇俭黜奢”成为消费伦理思想的主流,这种消费伦理思想适合于以农耕为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它起到保障封建社会秩序稳定与自然经济体制持续运行的作用。而在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消费伦理思想逐步发生变迁,“黜奢崇俭”受到猛烈攻击,经济主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消费自由。消费伦理思想在近代的变迁是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步并行的,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外国经济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处华北内陆的山西省在近代也受到外国经济力量的明显冲击.在入晋洋货和洋行收购土特产和农产品等外国经济力量的推动下,山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自然经济结构解体加速,一些传统优势行业如冶铁业、铁制品加工业衰落,一批近代工业产生但得不到充分发展,境内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迁,如消费观念的"由俭入奢"、"崇洋"现象显著、商品性消费增加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消费思想主要是以黜奢崇俭为主,节俭消费观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在古代也出现过奢靡的消费思想,奢靡消费思想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其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只有奢俭适度的消费思想,才是一种较理想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谭嗣同从资产阶级自然人性论出发提出的“崇奢黜俭”功利主义伦理观,对于推动近代中国大机器生产和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认真分析和探讨这一伦理思想,对于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合理性、贫富差距合理拉开的必要性和建构合理的消费伦理观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管子》消费思想可称之为轻重消费论。主张消费者选择消费模式应视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而定,应俭则俭,应奢则奢。统治者应该做好消费引导,以此促进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使消费有助于国家政治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成由勤俭败因奢",这是早被历史证明了的客观规律。此规律所以亘古不易,是因俭与成、奢与败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俭可砺志,促人生事业有成,奢能消志,使人生不思进取;俭使人心胸宽广、行为光明正大,奢使人心胸狭窄,行为卑鄙龌龊;俭开国家富裕强盛之源,奢削社会繁荣之基;俭风吹扬即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奢风弥漫实为国家衰亡败落的征兆。无论是人生历程还是国家大业,要想始终遵循俭而成的逻辑发展,避免奢而败的惩罚,就必须永远保持艰苦奋斗,节俭朴素的优良品德。新世纪新时期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的同时,研究和借鉴我国古代关于俭成奢败律的思想,从中吸取精神营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崇俭抑奢的传统消费伦理面临全新挑战。宋代女性以服装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力量的增加,对于宋代社会时尚化风气的流行、炫耀性消费剧增以及商品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墨子所提倡的以节用为核心的节俭型消费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消费伦理的主流,对建构新时代新型消费伦理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消费伦理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俭思想相承接,反对浪费,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是现代新型消费伦理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朱熹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足食之本在农"的生产伦理、诚信无欺的经济交换伦理、以"德"和"仁"为标准的分配伦理,以及"奢俭不失中"的消费伦理。尽管其中有着唯心主义的哲学倾向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立场,但仍不乏时代价值,对今天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消费伦理是一种道德观念,是针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提出了有关伦理道德的层面。传统的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消费伦理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但并不意味着消费伦理对传统伦理的彻底颠覆,消费伦理在传统伦理上实现了自身的超越和发展,并随着当代社会人的思想变迁而构建适合当代人思想的消费伦理。本文通过对消费伦理以及实质的分析,将其和传统伦理进行对比,为当代伦理学的变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女性也是这商品大潮中的一员.崇俭抑奢的传统消费伦理面对全新挑战.宋代女性以服装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力量的增加,对于宋代社会时尚化风气的流行、炫耀性消费剧增以及推动商品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的消费伦理思想以理欲观的理论探讨为基础,以俭奢观的辩证分析为重心,以“好民所好,恶民所恶”的“絮矩之道”为旨归.基本上建构起了一个既继承以往又正视现实且面向未来的消费伦理的价值模式,体现了民本主义与启蒙主义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很好地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5.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古微堂内集·治篇十四》中对“俭”、“奢”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论述,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见解,成为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这些观点,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值此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之际,本人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魏源俭奢观问题的一点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王船山从人必自利的人性论出发,提出了义利并重的义利观、均天下的分配观、俭奢有度的消费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伦理思想。这些理论为分崩离析的封建社会提供了一系列的有益的社会改造措施,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已经具有十分明显的近代社会启蒙性质,标志着近代经济伦理思想的萌芽。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亦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船山是王阳明以后儒家伦理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创造性地转换儒家伦理学说,使其实现由中古的权威主义伦理向近代的人本主义伦理过渡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仅对先秦至宋明时期各家各派的伦理思想作出了全面的批判性的清理与总结,使中国传统伦理哲学取得了完备的形态,而且建立了一个颇有近代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推进了中华伦理文化的发展和向近代的转型。船山的义利思想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朱宁峰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5):17-20,24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存续必须形成众生之俭;奴隶、封建社会反映等级制的礼义之俭是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禁欲积财之克俭对资本主义的生产的起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的经济形态时,为了缓解代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为了缓和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适度节俭将是我们对消费伦理的明智选择,节俭精神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唐宋社会变革日益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成果颇丰,但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从制度层面分析,对社会变革的另外一个方面,消费价值观的变迁,关注不是很多。唐宋社会在俭奢论、阶级消费以及精神娱乐消费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国古代的消费史上有重大影响,对此进行研究也将更有助于我们对唐宋社会变革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经济思想既有对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又有体现了春秋时代社会经济关系变革特点的新思想。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义利思想、富民思想和奢俭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