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涛 《生物学教学》2010,35(7):58-59
由于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孟德尔表型分离比9:3:3:1常被修饰。如:互补效应的表型比被修饰为9:7;抑制基因的表型比被修饰为13:3;隐性上位表型比为9:3:4;显性上位表型比为12:3:1;叠加作用表型比则为15:1。其实除此之外,致死基因也可导致表型比的改变。如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中出现了6:3:2:1这一特殊的表型比。试题如下:  相似文献   

2.
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杂交后代一般会表现出9:3:3:1的性状分离比,即孟德尔比率。但有许多遗传实例却偏离了这个比率,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桂华 《新高考》2009,(12):54-56
近几年各地的模拟题和高考题不再直接考查F2的9:3:3:1,而是对其进行变形,充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以及灵活应用的能力。学生对教材中9:3:3:1掌握的比较熟悉,对数据的运用处理也比较熟练。但对于该比例的变形问题的解决还是有畏难情绪,常常出现差错。实际上该类题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这类题常见的变式比也就是12:3:1;9:6:1;9:3:4;15:1;13:3;9:7等形式。  相似文献   

4.
孟德尔在对豌豆性状的遗传研究中发现,具有两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二代4种表现型之比为9:3:3:1。然而生物的性状往往受多对基因及环境的制约。由于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并不一定都呈现9:3:3:1,常见的变式有9:6:1;12:3:1;9:3:4;9:7;13:3;15:1等。近几年这些常见的变式比屡屡在高考题中出现,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下面以2009年高考相关的的试题为例,作一解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9:3:3:1是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率,但它还有许多特殊的变式,如9:7、9:6:1、9:3:4等。近年来许多调研测试题、部分省市的高考试题中都会涉及这些变式,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都感觉相对困难。本文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来解析这些变式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施富军 《考试周刊》2010,(2):181-182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告诉我们:两对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纯合体亲本杂交得到的F1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在实际问题中,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或相互影响的话,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就会有所变化。出现一些特殊的比例,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把9:3:3:1进行公式化的灵活运用,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9,(20):16-17
以自由组合定律中F_2的性状分离比9:3:3:1为出发点,探索在偏离这个分离比时,如何求出测交分离比的方法,以快速计算某种表现型中纯合子或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一道高考模拟题学生的答题混乱状态入手,以两对相对性状分离比"9:3:3:1"的教与学为内容,探讨教师要从假说演绎过程讲解、9:3:3:1数学模型的建立、孟德尔遗传定律实现的条件、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四方面反思教学,并对9:3:3: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以实例对9:3:3:1的运用进行学法引导,在实践中进行测试,学生运用9:3:3:1的情况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9.
高考中有关遗传的题目多有变式,本文以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9:3:3:1为例,探讨几种常见的变式题.  相似文献   

10.
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试验,得出子二代4种表现型之比为9∶3∶3∶1。然而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不一定都是9∶3∶3∶1的比例。本文就9∶3∶3∶1中的异常分离比的情况作一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解答遗传题时,学生经常遇到求基因型的种类及其比例、表现型的种类及其比例等颇感棘手的一些问题,要做到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并寻求最佳的解题技巧,其中9:3:3:1比例就是常用的解题规律和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试验,得出了子二代4种表现型之比为9:3:3:1,从而为分析相关遗传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如果对其本质理解不深、把握不透,特别是在遇到具有限制性因素的遗传问题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为了更好地饵决这类问题,本文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遗传学知识是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之一,特别是自由组合定律在高考试题中涉及面广、难度大、分值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以两对等位基因为例,正常情况下F_1自交后代的遗传分离比为9:3:3:1,测交比例为1:1:1:1。但由于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孟德尔遗传分离比9:3:3:1常被修饰,出现异常情况,测交  相似文献   

14.
孟德尔通过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9∶3∶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1∶1.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报道,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相似文献   

16.
1 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的异常分离比遗传现象 某些生物的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在遗传的时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却出现了很多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9:3:4、15:1、9:7、9:6:1等.分析这些比例,会发现比例中数字之和仍然为16,这也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各种情况分析见表1.  相似文献   

17.
对用于柱色谱分离的填充材料Al2O3,采用清洗、过筛、调节pH值、净化、干燥和活化处理,对获得的Al2O3进行物理性状测试和柱色谱性能研究。结果发现经过煅烧和微波辐射的Al2O3物理性状符合实验要求,对靛酚和甲基橙分离性能良好,两者之间的比移值Rf范围在8.6~9.3,可以采用该工艺对Al2O3进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孟德尔遗传实验中,选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由于完全显性,F1只表现出显性性状。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独立分配和随机组合,这样就会形成4种类型数目相当的配子。同时,由于雌雄配子受精时的随机结合、合子存活率几乎相同等原因,F2表现出特定的分离比,即9∶3∶3∶1。但是,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控制某一性状的表现上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孟德尔分离比出现诸多变式,如9∶7、15∶1、9∶6:1、9∶3∶4等。这种变式在近几年高考及各地的模拟卷中屡有出现,值得引起注意。下面例举…  相似文献   

19.
尹鹏 《考试》2009,(11)
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当后代的比例是1:1时,一般为测交。当后代的分离比为3:1时,则亲本必为显性性状,且亲本都为杂合体;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当后代的比例为1:1:1:1时,一般为测交,而当出现9:3:3:1时,则亲本必为双显性性状,且亲本必为双杂合体。上述分离比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节的教学复习及辅导中,经常会涉及根据后代表型分离比来解答相关问题的题目。对大多数题而言,可依据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利用孟德尔“化繁为简”的研究方法就可以正确解答。但有一类题,F2的分离比并非9∶3∶3∶1,而是9∶6∶1,12∶3∶1,9∶7等,对于此类拓展题的解答,若仔细推敲这些非常规的分离比,就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由9∶3∶3∶1衍生而来的。本文就此通过几个典型试题加以剖析。例1:燕麦的颖色受两种基因控制。已知黑颖(A)与黄颖(B)为显性,且只要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双隐性则出现白颖。现用纯种黄颖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