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解读文本,板块建构解读教材是设计教学的前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通读教材,钻研教材文本,理解文本含义,还原编者意图。只有梳理好教材文本脉络结构,教学设计才能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当然,教材文本不是平面化、点状分布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交叉的。教师解读文本,要学会从整体立意上把握教材结构,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指出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欣赏记叙性散文。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可以从情节、人物描写、他人评论等三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记叙性散文的人物形象。文章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此外,一线教师读透文本非常重要,要提升自我的文本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载体,研透教材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崔峦指出:"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操作层面上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准确深入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于永正说:"这法那法,读不好教材就没有法;只有老师读出味儿来,才能教出味儿来。"薛法根也说:"我们许多老师都习惯于借助教学参考书来解读教材,而很少用自己的眼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效益。只有在文本解读中努力读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文本言语表达的奇妙独特之处,才会有厚重丰盈、扎实有效、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出现。文本解读要努力读出自我的感受,可以从裸读文本、走近作者、通读全篇、转换视角、联系现实等五个方面建构文本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5.
薛珍宝 《甘肃教育》2013,(24):42-42
一、熟悉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内容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教师要重视大纲的学习.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应通读全套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教材对音标和拼读规则的教学安排。  相似文献   

6.
钟艳 《广西教育》2013,(13):9-10
解读,即理解与诠释。教材解读,就是要进入文本,跳出文本,回到文本,深入了解教材说了什么,想要说什么,这是对教师阅读理解能力、深入探究能力的一种砥砺和考验。只有准确把握不同课型的解读脉络,充分挖掘其"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获得发展和提升。一、多向研读,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教材的味道。所谓味道,就是教材传递的思想内容及文章样式。潜心解读教材是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师读不懂文本,就无法进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语文教学的使命,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备课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不依赖教参,不急着教学设计,先细致读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俗地讲,解读教材要经历"站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把文章读通读透,这显得至关重要。一、在教材关键处引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还没有讲完就下课了。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抓住阅读教学的关键,总是力求面面俱到,结果适得其反,在阅读  相似文献   

9.
飞机起航,帆船出海,都有一个起点,语文教学也有一个起点,那这个起点在哪里呢?沈大安先生说:"要上好课,文本细读是基础。"语文教学的起点在文本解读,因此,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潜心涵咏,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教学内容,并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视角去解读文本呢?不妨从以下视角开始。  相似文献   

10.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有三篇是教读课文,因此"教读"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特色。教学中,教师要解读好每一篇课文,读懂编者的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尤其要注意表格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采取兼顾和侧重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深读透文本,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范与高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感染和熏陶;语文教学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和谐统一起来,更需要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笔者觉得解读教材不妨从以下三要着手。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50):85-86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对语言点的简单处理,也不只是对文本信息的浅层捕捉和理解,更要对文本深度理解以实现教学价值。对于任何一篇英语阅读文本而言,其本身拥有丰富的内涵,仅仅依靠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深究所阅读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本文通过对八年级的一篇阅读文章的设计教学,让学生把握文本的整体教材以读懂、读透文本,最终实现文本价值,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感到困惑。对文言文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文本的基本特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杨氏之子》一文,可通过解题、初读、释义、品读、统整等环节,让学生亲近文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感知文言文的韵味、读通读顺文本、学会语言转换、把握文章主旨、感受文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范与高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感染和熏陶;语文教学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和谐统一起来。更需要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笔者觉得解读教材不妨从以下“三要”着手。  相似文献   

15.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6.
郑丹 《小学语文》2013,(9):10-12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与灵魂。它是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它是衡量学生主体学习的变化、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和水平的主要标尺。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课程实施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并把握教材内容,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目标的设定,适宜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关注教材编者的意图,要对文本解读进行深入研究。文本解读,是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解读,一定要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针对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策略,让学生把文本读透,对文本解读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如果教师对教材解读得好,对文本分析得透,那么课堂上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就不会产生.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首先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童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使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一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儿童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9.
"交流平台"是统编语文教材的独创,它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理解栏目设计的意义。目前,对"交流平台"的教学,一些教师常常只让学生一读了事,没有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此,教师要精准把握它的教学目标、着眼它的整体展开教学、灵活运用它提示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的方法,掌握语文要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首先要把握好教材,也就是说,分析教材也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这一基本功在语文学科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语文教材的文本多为文学作品,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也有所不同,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解读呢?下面的讨论应该能开阔我们的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