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培军 《广西教育》2014,(28):44-47
正何谓现象学语文?简而言之,现象学语文就是在教学论的层面提倡语文教学以"生活世界"和"学生体验"为出发点,用文化还原法还原、重组生活世界与主体间性的关系(胡塞尔现象学专业术语,意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这里指师生之间的阅读主体关系),将语文还原为多彩、真实、质朴、鲜活的语文。现象学语文汲取胡塞尔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理论,提倡语文教学应将"学生体验"作为切入点,其文本解读观以理解、解释和建构文本的意义为指归。现象学语文认为,读者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总是通过文本与潜在地存在于文本中的作  相似文献   

2.
对话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以世界为中介”而进行的教育活动。这种理论虽然是针对所有学科的,但对语文似乎更有实践意义,在把对话理论引入语文教学时,要将其“语文化”。下面是笔者在语文对话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对话的基础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和体验新课标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要求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只有在阅读当中产生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其情绪才会受到感…  相似文献   

3.
文本素读是指以一种初始的心态走进文本,通过多形式对话,感知作者的内在思想,并和作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达成共识,由此来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丰厚自身的知识内涵,丰盈自身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即为运用最基础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多次阅读文本,潜入字词句段的深层含义中去,吟诵玩味它们本身的韵致。一、教师传统文本解读方式的弊端1.唯教参是尊的传统解读是对语文教学的讥讽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看到的是围着标准答案走: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到教学成果几乎都是把教参里的统一答案当指挥棒。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读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开展中,语文老师通常采取分析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内容的字、词、句。对于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储备有限的小学生来说,与文本对话和与作者对话是难以实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阅读,建构起感性体验,在体验中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主体,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进入文本世界时会置入自身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各自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及其他阅读者对话,使得他们在解读文本意义的同时获得自我生命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如何提高阅读效果,一直是语文教学探索的问题。从教学建构意义来讲,学生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文本对话,认知作品,与作者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对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知客观世界,认识社会现实,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视野,不断丰富与重组自己的生活经验,弥补自身生活实践与写作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互动与对话。但是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很难生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深度阅读教学以深度解读、知识运用、思维发展为目标,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设置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这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读写融合指明了方向。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麻雀》一课时,教师应根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既要根据文本特点、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创设真实、鲜活的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又要还原作者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结构艺术。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达经验,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阅读对话是丰富多元的,只有引导学生在多元对话中逐步深入,走进文本,走向作者,才能生成阅读活动的无限精彩。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主要从与课题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教师、同伴对话等方面对此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阅读水平以及审美能力的研究,不断从个性化教学角度出发,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凸显其主体性。而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小学语文阅读,必然是要建立在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发挥上,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与教师展开对话,与学生展开对话,通过自己对文本的个性感悟与体验,独具个性特色的一些解读,使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思想、其他学生的思想进行碰撞,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使个性化阅读教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正>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的甄别和策略的遴选,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储备工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文本解读需要阅读主体以不同身份、不同视角进行多维阅读,这样才能读出文本的方向、意蕴和境界。一、以读者的视角闲适阅读文本解读,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的身份,以轻松惬意的心态与文本进行自然对话,获取最为感性的审美体验。在非功利性的阅读中,体验作者的悠然情思,产生自身的阅读见解。  相似文献   

12.
陈阳 《广西教育》2013,(30):71-71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只有立足文本,才能“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对文本高质量的解读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素读”是要求以一种原始的心态贴近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渠道,把握作者原初的内在的思想,并与作者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上达成共识.以此丰富阅读体验、丰厚知识内涵、丰盈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应从文本阅读的规律出发,结合对话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坚守人本精神,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体验生命,在构建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对话式语文阅读的核心是心灵对话与生命体验。课堂流程中,强调话题的设置。课堂的重点和亮点在于文本阅读中的生命探索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因其肩负的任务不同,解读文本的目的也不相同。就教师而言,对文本解读是备课功夫的第一件事情,因为文本是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载体和媒介。语文教师只有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6.
林红 《教师》2013,(31):92-9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是学生学习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但它们往往披着神秘的盖头,如果不深入解读,很难发现课文当中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课的基础.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扎实做好这一案头准备工作.那么,要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呢?笔者觉得文本解读的过程是个对话的过程,有以下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7.
1.语文教学要把“文本的课堂”转变为“体验的课堂”,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在感受人物情感的同时,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2.阅读是一种感悟,要通过品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悟出隐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3.阅读是一种对话,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要既尊重文本,又超越文本,在对话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文本意义。4.阅读是一种理解,要通过阅读理解他人,理解自己。在体验他人生命活动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悟,丰富作者的创作原意。5.阅读是一种发现,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深层体验与思考的习惯,透过文本中的文化意…  相似文献   

18.
莫莉 《现代语文》2007,(4):101-102
一、语文教材中存在着生命对话 语文教材尤其是教材中那些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选文不仅蕴涵了作者的生命情感、意志、认知、希望、信念、追求和精神,而且当师生对它进行解读时就蕴涵了师生活的生命体的各种体验。作者对文化有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呈现在对象化的选文文本中。教师对选文的解读有他自己的不同于作者和学生的生命体验,他需要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19.
苏婉玲 《语文天地》2012,(18):50-51
阅读是对文本感悟、体验与理解的过程。所谓"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又因读者不同"。文本存在不确定性,读者阅读过程中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能动性。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其立场、思想、修养与艺术感悟也会不同,对文本的解读自然会有个性化特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深远而广阔,他们对语文教材的把握往往是多元化的。对课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思想,又能使学生张扬个性,充实思想,达到完善人格的  相似文献   

20.
吴艳霞 《学苑教育》2019,(11):16-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阅读教学中的载体和媒介,阅读教学就是教师通过这个文本载体来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即通过阅读文本来感知作品的主要内容,品析作品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精妙构思,领悟作者的感情等。常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读懂文本,一切都是空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