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技能,培养有个性化的、具备读写能力的学生,把语文课堂变成展示学生个性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语文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技能,培养有个性化的、具备读写能力的学生,把语文课堂变成展示学生个性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正>我追求"智性语文课堂",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启迪智慧、崇尚理性、尊重生命。我理解的语文"智性"包含学科智性、教师智性、学生智性三个层面:学科智性——首先是文字中的智力含量与精神质量,其次是文法中诸如构思智慧、立意智慧、语言智慧、细节设置智慧,等等;教师智性——预设、生成、问题设计、掌控课堂、与学生沟通的智慧,等等;学生智性——听讲、答问、合作、表达的智慧,等等。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成为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堂要呼唤个性化,提倡学生在阅读中的多元感悟,提倡教师在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和体现"感染"二字;课堂互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科综合化,加强多学科渗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6.
方蓓 《生活教育》2012,(18):47-50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面临文本生命与学生生命相脱节的困境。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学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与作家、与教师的距离,消除彼此的隔阂,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和谐、幸福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等待是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理解,也是教育的耐心与宽容。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赶进度、达目标,往往放弃了等待,这使得师生间产生了沟通隔阂。其实,面对学生,教师要学会等待,要把握等待时机、掌握等待艺术,让等待贯穿“听、说、读、写”等教学的每个环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度。  相似文献   

8.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应然状态是自然本真的生命成长过程。契合学生言语生命发展的语文课堂,必然要体现合理的方向性和真与善的审美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这样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科学深邃的教学理解,离不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凸显,离不开高品质教学文本的选择。如此,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才能真正实现,母语教育才能真正立足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应该多一些感性的体悟,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文本的整体意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刘红云 《学周刊C版》2014,(4):149-149
语文课堂应该多一些感性的体悟,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文本的整体意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在提倡自主、创新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尤其重要。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尊重学生的发现,引导他们学会质疑探究;努力实现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质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超越,培养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语文课堂因质疑而精彩,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的文本解读一直是语文界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探讨韩军的《背影》新解码解读的合理性,试图挖掘教师个性化解读的意义。总结出教师个性化解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也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最终生成创新性文本。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更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化解读,以教师个性引领学生个性,才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语文课堂缺乏情智性、缺乏建构性、缺乏语文味,面对这三个非理想的现象,执教者要倡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与智慧,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整合解构与建构,更好地感悟文本;贯穿语文味,让语文课堂变得更鲜活、灵动。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语文课堂缺乏情智性、缺乏建构性、缺乏语文味,面对这三个非理想的现象,执教者要倡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与智慧,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整合解构与建构,更好地感悟文本;贯穿语文味,让语文课堂变得更鲜活、灵动。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物质凭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深入发现文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体现点,用好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语文课堂"语文味",使语文课生动起来,还语文教学的朴实之美。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本,关注学生;要采用板块式教学,让学生深入思考;要朗读感悟,让学生受到熏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出发,认为理工类高校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出学科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增强文本意识,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  相似文献   

18.
一、落实“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维一体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  相似文献   

19.
按照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并不是单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教学除了讲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做到授人以渔。小学生虽然思想不成熟,但是爱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情,尊重学生,巧用教学留白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结合语文教学经历,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留白的方法,希望能对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构筑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真实表达,要通过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让语文课堂兼容并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