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教学就是"冰山体"教学,文言文教学唯有"文""言"兼顾相得,教师心中要有"文",并简而丰地引导学生解读文言文,把"该教的"教给学生,才是完整、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文言文作为职高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职高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篇目量大,优选名家名篇,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字字珠玑,篇篇精当。但是,在实际学习中,文言文却成为学生的一大怕,教学中"言文分离"现象泛滥,文言文课堂寡然无味,导致职高文言文教学低效。笔者寻文言本真,觅言文魅力,架"言文"互通桥梁,打破"言文"藩篱,提高"言文"鉴赏品味,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4.
重新厘清"言"与"文"的概念,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恰当地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言"是文言文的根基,"文"是文言文的灵魂,应改变目前"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教学中,无论是因言释文,还是因文悟言,都是要做到"言""文"和谐统一,以提高文言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王小东 《江苏教育》2014,(18):10-12
生活化理念,对如何处理好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问题是具有启发和指引价值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依照文言文的浅易性定位及文言文的本体特征,遵循生活化理念来展开教学,不断强化学"言"先要入"文",入"言"方能活"文",入"文"与入"言"都需回归生活等认识,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处理好"文"与"言"的教学,可以实现文言文教学质态的改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处理好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呢?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文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养分,如果离开了语言载体,精神的一切也随之消失。所以,教文言文,要理直气壮地抓"言",以之为基础。但是,只抓"言",品味不到文章的韵味,学生就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学起来被动,因此,教文言文要兼顾"文"。一、以"言"为重,疏通字词入选教材的文言文,皆是经典,历经岁月淘洗,浓缩先人精华,表现先哲的智慧和优秀文化传统,是学生取之不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三种误区:重"言"轻"文";重"文"轻"言";"文""言"并重,但关系僵化。笔者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及学生长远发展,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文促言,以言悟文",由"文"到"言"再到"文",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效。近期,笔者有幸聆听了几节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市级公开课,其中课题为"《记承天寺夜游》的同题异构课"观摩了三节,授课者皆为市区级骨干教师,授课对象为八  相似文献   

8.
"文"、"言"并重的观念在文言文教学中已得到普遍的认可,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却并非件易事。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尝试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文"与"言"的有效融合。一、"言"的讲解,需新旧整合,古今贯通。二、于"炼字炼句处",发现"文""言"结合点。三、补充资料,还原原文,化解难点。  相似文献   

9.
正黄厚江老师在其著作《还课堂语文本色》中,有这样一段话: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教学内容萎缩。很多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只有"言"没有"文",而所谓的"言"的教学又异化为文言知识的教学。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音律工整,言简意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饱含人文底蕴,深具教育价值,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实际课堂中,文言文教学并不乐观,"文""言"矛盾突出。"文""言"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二者合则利分则伤。本文即分别从读——入"言"、抓关键词——入"文"、联系生活——悟"文"三个角度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合一的实现途径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我有幸拜读了沈庆波老师《例谈文言文教学中"言""文"关系的处理》(见《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08期)一文,受益颇深。沈先生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以积累语言,学会阅读并能赏析文言文,认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综合依据文本的价值、文本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水平以及编者意图,灵活而科学地处理‘文’‘言’的关系。"沈老师依据"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13.
林金利 《广西教育》2012,(17):66-6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浅易的文言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适当提出“言”方面的要求,也适度提出“文”方面的要求。这个要求明确指引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做到“文言”兼顾。  相似文献   

14.
<正>文言文教学中,究竟是侧重于"文"还是侧重于"言",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注重"文",考试中我们难免吃亏,而把重点放在"言"上,又会在琐碎的字句学习中失去文言文的阅读美感,造成学生的学习倦怠。其实,考试模式使之然也。在考试制度不改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没有意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教师执教文言文方式传统,以致文言文教学路上困难越积越多。如何教好文言文,对于语文教学领域来说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将有不一样的天地。本文主要探讨这两者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要么止于翻译,要么止于清议,造成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割裂的现象。教学应以"言""文"合一为出发点和目标,立足课堂实践,从文本解读中找准教学的突破口,课堂上带领学生品味文章语言以及基于此目标设计学生活动等。  相似文献   

17.
"言""文"相生,"文""言"统一,一堂成功的文言文教学课,必定是文与言的巧妙融合。倘若能做到言与文的来回穿梭,教与学也就乐在其中。如何让言文穿梭成为教学的常态,本文试图从紧抓文眼、梳理文脉、朗读揣摩、咬文嚼字四个方面来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已经有相当悠久的教学传统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需要适应新的课程结构,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达成新的课程目标,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文"指的是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学、文化,"言"指的是文字、词语、语法等。其中,言是基础,文是提升。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应用文言结合的教学策略,让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着"文"与"言"的矛盾。如果我们能从"文"与"言"中寻找平衡点,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就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种:一种是有"言"没有"文",大讲语法知识,一味地分析词法与句法,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代汉语教学;第二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文"没有"言",大搞文学分析,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典文学教学,无视文言教学的独特性,把文言文当成现代文来教,淡化甚至"省略"掉了文言实词、虚词的学习积累,忽略了句法语法的训练,抹杀了文言文学习中疏通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