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是写词记言的符号体系,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是延长语言作用的手段。古代的文章和作品,部是靠汉字把它写在书面上,才能流传到现在。可是我们今天在出版物上看到的汉字,并不是和古代的汉字一模一样,能够认识现代汉字的人,或者能够认识影印宋版书上的字的人,不一定认识古汉字。可以说很多人不认识古汉字,只有少数的文字学家才认识古汉字。这就  相似文献   

2.
从甲骨文到小篆,古汉字的结构形式一直在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内部的相互转化以及“四书”向记号字、半记号字的转变两个方面。古汉字结构产生变化的内部原因很多,主要有形体的简化、意音的强化、形体的整齐化、形体的讹变和形体辨识度的加强等。在古汉字结构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古汉字的结构,一是要重视“四书”又不能囿于“四书”,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古汉字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建立“信息交换用古汉字编码字符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信息交换用古汉字编码字符集”,对于古籍整理及文字学研究等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是实现该领域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古汉字的特点、字量、分类及编码方式等方面,讨论建立古汉字编码字符集的可行性,认为对古汉字进行单独编码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综合分类法应是优选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
古汉字的通假问题虽然很复杂,但它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规范地去诠释它,才能正确地理解它和认识它,这对于初涉古汉字通假的中学生而言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5.
我在《古汉字三重定义法初探》(见《益阳师专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一期。下文简称《初探》)一文中,从新探讨了古汉字定义的原则。在这以前,文字学界曾有过“顾形生义”说、“联想规定性”说和“单纯”“表音”说。就古汉字完整字义的考释而言,上述三个学说,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文字学指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一般在高校开设。而笔者发现,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结论、方法可以指导中学文言文教学,本文依此展开,介绍古文字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古汉字的通假问题虽然很复杂,但它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规范地去诠释它,才能正确地理解它和认识它,这对于初涉古汉字通假的中学生而言尤其如此。现行人教版六·三制语文教材与相应的教师用书,对通假字却有不同的解释。以  相似文献   

8.
“字理识字”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 ,古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建不是人类无意的和随意的行为 ,而是有一定目的的 ,有一定理据的。抚今追昔 ,汉字虽经数千年的历程 ,发展到今天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许多字理仍然清晰可见 ,能“视而见意”。当然 ,一部分汉字已变得字理不太明朗 ,但只要稍加分析 ,仍然可以得知。不可回避的是有一部分字至今字理不明 ,尚待考究 ,一部分汉字已经变化 ,失去了理据 ,不过这部分字是少数。我们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理的特点 ,将字理解析运用于识字教学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字理识字教学法。字理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材编入了大量的小古文,这是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丰盈其文化品格的重要素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古文早已失去了实用性而变得神秘陌生,造成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的困难。为此,正确地把握与处理小古文在"古"与"今"两个维度上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上一是比较古与今,把小古文教"趣";二是还原古与今,把小古文教"实";三是链接古与今,把小古文教"活"。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知道,汉字的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古汉字阶段和今汉字阶段。古汉字始于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到了秦汉之际的小篆,标志着古汉宇的发展接近尾声。作为古汉字发展史上的殿军的小篆,与甲骨文和金文相比,在形体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唐兰先生曾说:“我们所见的古文字材料有  相似文献   

11.
汉字学界通常认为:一个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只有一个本义。而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研究,发现这个结论适用于大多数古汉字.但对少数的古汉字无法解释。对此.从这些“少数的汉字”入手加以探讨,以补上述结论之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汉字与原始绘画艺术的起源同步,在形态结构上最具绘画艺术美。中国古汉字绘画艺术美的基本内涵是象形和会意,主要是采用各种图像表示字意,把绘画艺术揉合于文字符号之中。古汉字书画艺术美的表达方式是以笔法为表现手法、以点线为表现形式的书法艺术,在汉字基本定型的两千多年中,汉字的书法艺术逐步发展成熟,形成千变万化的书法艺术风格,表现出不同特点的书法艺术美。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有关转喻的理论可用来分析古汉字造字表词的方法,由此得出了整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转喻的几种形式,如"工具转喻法、因果转喻法、容纳转喻法"等。从认知角度探索古汉字造字表词的方法,可以从宏观上了解先人的造字思维,把握古文字的造字规律,为古汉字的释读提供新鲜的也许是更为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杜娣  袁仁忠 《地理教育》2022,(z1):51-53
一、职初教师常态课的优点 1.从生活取材,丰富教学内容 案例1.在上"聚落"一课时,教师用"聚落"古汉字做导入,引导学生尝试从汉字中分析聚落形成的条件,学生能从古汉字中说出河流、植被、人口聚集等聚落形成的要素,很自然地过渡到聚落的形成条件.在聚落演变这一环节,该教师引用学校周边几十年前后变化的景观照片,并借助Googl...  相似文献   

15.
王铭波 《广西教育》2013,(45):73-73
小学阶段的学生识字量非常大,而像“水”“山”“火”“上”等这些常用的独体字还保留了原来的字形,与学生的实际认知度联系紧密,笔者以为,恰当地引入古汉字,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学习汉字、使用汉字,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字是文化表现载体的一种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自相矛盾》一课时尝试用古汉字猜生字的方式导人新课,通过分析古汉字字形学习生字,借助古汉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一开始学汉字就要求"四会",即会读、会理解字义、会写、会用。这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要求小学生会读字后即会默写和运用,那学习的量一定会很大。但汉字若没有积累到一定数量是不能阅读文章的,因此就会出现学了几年,学生还不能读浅近读物的现象。这无论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经典巨著,也是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它开创了汉字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一传统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说文解字注》)。那么,它为什么要命名为《说文解字》呢?"文"和"字"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8.
易靖 《江苏教育》2022,(5):43-47
同一个楷书字,结构基本相似,不同风格的字只是笔画形态的处理有区别。学习汉字楷书关键在掌握其结构,而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结构支点,找准这些结构支点的位置,字的结构也就准确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教会学生找字的"关键点"和"重心点"的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思考的读字能力,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兼表音义的文字,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对于绝大多数汉字来说,其音和义都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会发现,有少数字如果按它的一般固定读者去读,其意义就讲不通,因此必须改变读者,这在古文中叫做“破读”。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字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例如:“(博鸡  相似文献   

20.
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给认字辨义带来一定困难,有的人也就因此批评汉字。其实这个现象在以字母为文字基本单位的外语里也存在,这是因为语言与文字之间发生的特殊符号关系所造成的。比如英语的"学"是study,"学生"是student;"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