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从女性的视角诠释了玛丽雅姆与莱拉由敌对走向团结互助的生死情谊。强大的父权制在家庭和社会两方面挤压了女主人公们的生存空间,使她们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但她们最终觉醒了过来,互助合作,顽强反抗,终于获得了女性的自我和人性的复归,谱写了一曲从迷失走向觉醒和反抗的女性赞歌。  相似文献   

2.
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反抗压迫的女性主义思想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思想运动,英国的简奥斯汀和中国的张爱玲就是反抗男性压迫,支持女性独立的两位女性作家。她们通过自己笔下的角色,写出了女性的心声,同时,也解构了男权社会中所塑造的光辉,伟大的男子形象。  相似文献   

3.
妇女受压迫的地位在文学史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各种压迫面前,女性表现出不同的反抗态势。美狄亚以“杀子惩夫”的残暴手段表示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被称为“女巫”;而珀涅罗珀则在对丈夫无休止的企盼中摧残了自我,从而获得了在男性道德中超稳定的品格和崇高评价。她们的反抗分别代表了妇女在追求自我幸福的过程中的两个极端:“美狄亚型”和“珀涅罗珀”型。她们或妥协,或反抗,都以悲剧而告终。这昭示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无可奈何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杨宁  王莉 《天中学刊》2007,22(4):81-83
描写妓女的剧作是元杂剧的一种重要类型,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其所描写的妓女具有独特的形象特征:她们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思想的约束,展示了她们顽强的反抗精神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女性自我意识的凸显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发展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杜十娘和卡门都是具有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女性。她们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她们都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精神,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都以死向那个压迫她们的社会做了最坚决的反抗。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简·爱》中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识和她们性格中的弱点以及她们最终的命运———或是反抗至死,像伯莎;或是如同简爱,最终走向屈服与妥协。  相似文献   

7.
在《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中,蒲松龄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较之以往文学作品有很大的突破,甚至可以说在对女性的肯定与张扬方面达到了前人从未企及的高度,作者笔下的她们是美丽的,贤惠的,并且富有反抗精神。在欣赏她们美的同时,我们也在思索她们的美丽贤惠是为了什么?她们在男权意识强烈的社会中真正获得了幸福吗?由这些女性形象折射出的前卫女性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8.
作为身受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特殊群体,美国黑人女性的身份认知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黑人女性作家显示出惊人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塑造了一系列光辉动人的形象,反抗种族及男权社会强加给她们的不公共形象,在完成黑人女性文化身份认证的同时,也以自己的创作为黑人文学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韩剧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娜拉"们,她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徘徊。这类女性又分为三类,一类是隐藏女性特质,扮演成男性,以优势性别进入社会竞争的花木兰型;一类是女性意识过强,完全颠覆传统道德标准的野蛮女友型;还有一类被女权主义者称为"妖妇",她们是以偏激的方式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抗的"坏女人"。  相似文献   

10.
纵观安娜和繁漪的一生,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不同,但造成她们性格悲剧的原因却是极其相似的。安娜和繁漪的悲剧都是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悲剧,她们的反抗,有着深刻的反封建意义,同时说明个人主义的反抗道路走不通,是不会取得胜利的。  相似文献   

11.
池莉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都自觉、自尊、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挠地活着。她们不再依附于男性,她们敢于抗争,敢于反抗,成为新时期女性形象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娜拉、简·爱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奋斗历程鼓舞了许多女性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由于两人的成长经历、婚恋感受不同,她们最终的人生走向呈现相反趋势:娜拉离家(出走),简·爱回家(结婚)。不论何种走向,在社会还没有进步到两性彼此和谐共融的阶段,在男性仍居社会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她们作出的任何抗争,都不会冲决男权之网。这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13.
朝鲜朝后期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多元的表达空间。反抗传统女性规范的新女性形象的出现使女性在气质、特征等方面都有了与传统形象不同的表现,她们有了更丰富的人格和多层面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陈染、林白在反映两性冲突上比以往女性文学有了很大发展。在父权制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女性身体与外界的冲突十分强烈。陈染、林白作品主要书写了父权统治下女性的遭遇、女人的死亡及她们的反抗。通过对其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促使人们反思当今紧张冲突的两性关系,呼唤人们建立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时期,神权和男权仍主宰着女性的命运,尽管如此,各阶层女性开始思考自身处境地位,发掘女性自身价值,公开反抗男权压迫,参与社会事务。虽然这些言行仅是少数女性的个别行为,却是女性争取尊严和权力的曙光。同时,通过她们思想上的变化用她们艰难的转变为当今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提供一些借鉴启示——女性如何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如何与男性共创更加自由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以促进整个人类的文明起步。  相似文献   

16.
胡玉音与赫丝特·白兰都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她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反抗外在的政治话语权力.她们敢于追求爱情和人生的自由,具有高贵的人格魅力.孩子是她们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7.
《喜福会》是女性主义作品的一部代表作,意在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华裔女性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对女性自尊的追求。本文以女性主义意识为源头,分析女主人公们在不同时代所遭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及她们逐渐走向反抗的过程,揭示她们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二十~四十年代中国银幕上描写都市劳动妇女的影片达三十部之多,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乃至全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标志着社会下层的女性以独立的人格登上了社会与文艺舞台。不仅如此,这些电影还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她们虽然深受压迫和欺凌,但对同胞却富有同情心,尤其是那些已经觉醒了的女性,更是以新的方式反抗剥削阶级,她们开始认识到妇女的解放离不开社会的解放,并勇敢地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19.
《雷雨》与《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作品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和安娜,但她们反抗的外在表现和精神内涵又有很大的差别,具体体现为她们的性格发展逻辑和反抗轨迹蕴涵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二十一四十年代中国银幕上描写都市劳动妇女的影片达三十部之多,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乃至全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标志着社会下层的女性以独立的人格登上了社会与文艺舞台。不仅如此,这些电影还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她们虽然深受压迫和欺凌,但对同胞却富有同情心,尤其是那些已经觉醒了的女性,更是以新的方式反抗剥削阶级,她们开始认识到妇女的解放离不开社会的解放,并勇敢地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