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经》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作品。《道德经》的核心范畴是:道、德、自然和无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道"。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子之"道"的内涵、特点及其运行规律,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黄老道家经典著作的《黄帝四经》,在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发展,以天道推衍人事,提出了以"刑德相养"作为其南面之术的核心内容。但"道"仍然是统摄《皇帝四经》整个体系的纲领,对"刑德"之术的运用要合乎"道",在客观层面体现为对"反"的原则的掌握,在主观角度就表现为要"合于天当"以及"因天时。"  相似文献   

3.
"趣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红楼梦》作为古典小说的高峰,作者将"趣味"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并赋予深厚的哲学意蕴和美学意味。《红楼梦》对"趣味"范畴的应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展现。"趣味"的广泛运用和丰富内涵,使小说具有生动新颖,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周代先民伦理生活艺术而真实的记录,蕴涵了时人对"德"观念较为原始的思考。从后妃之德、君臣之德、夫妇之德、兄弟之德等方面探讨《诗经》"德"观念之具体体现;并讨论《诗经》"德"观念的表现方式,即比兴手法和文学意象;通过"德"观念的把握,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在其古典诗学的发展历程中,都提出了"味"论这一重要的诗学范畴,并存在着不少联系与区别。本文试从钟嵘的《诗品》和婆罗多的《舞论》对比分析入手,来找寻中印两国早期古典诗学"味"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更好地探究两国古典诗学"味"论之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以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批判理论为批评方法,从社会视域即从阶级的范畴将电影《集结号》放在对抗的群体和阶级的对话中重构,并进行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批判,可以看出:对于电影《集结号》来说,它是其所代表的布尔乔亚个人主义话语的个别表达,其意识形态素是"欲望"理论,即通过这部电影表现个人的恐惧等本性,表达了个人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精神追求。电影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抽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表达了布尔乔亚个人的名誉等价值和权利至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张劲松 《文教资料》2013,(14):77-78
老子的《道德经》并不是谈论道德修养的,而是谈他所认为的"道"与"德"的基本概念。老子所说的永恒之"道",就是个"无"字,"无"就是"道"。孔子讲的"道",不论是自然之道,还是仁爱之道,都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老子所讲的"上德",说得完美无缺,一尘不染,实际上他是把"德"束之高阁,是谁也无法做到的"德";其"下德"看上去是在谈德,实际上已把"德"说得一无是处了。孔子所谈的"德"属于伦理范畴,重在修身。  相似文献   

8.
王庆 《中国教师》2009,(5):27-28
<正>《大学》本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章,经过朱熹等人的整理和提倡,《大学》同《中庸》《论语》《孟子》一起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四书",是元代以后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必读书,是读书人的"初学入德之门"。朱熹认为,通过《大学》一章,可以看到古人的为学次第,"学者必由是而学  相似文献   

9.
对许多高校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大,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受当前环境影响该课程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把"角色互换"与"ICG"三维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并探究其完善及发展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际,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宗旨研经立说。其《诗》学著作《诗广传》对《诗序》的众多突破与发展,在当时的《诗经》学著作中独树一帜,得益于其"拟议变化"的《诗》论观。在"拟议变化"《诗》论观烛照下,王夫之沿着经世致用的解经思路,将《诗经》阐释与时代风气和政治紧密结合,能够对《诗经》学讨论的传统问题提出新见,开拓新的解《诗》路径,体现了明清之际遗民经学的学术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