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人早就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规划思想。生态旅游景区作为生态旅游活动的直接对象,不仅是生态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生态旅游业的重要支柱,而且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进步、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因此,景区的开发必须做到规划先行。藏东南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景区类型多样,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使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得到保护,并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本文在藏东南生态旅游区功能的分区基础上,着重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将参与式设计引入景区规划设计中,探讨民族地区合理开发生态旅游景区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产品的绿色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99生态环境游”和2002年的“国际生态旅游年’活动将生态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推向新的高潮。在本世纪初的一次世界生态旅游大会宣称现今世界生态旅游的年总收入已达200亿美金。另据调查,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收入也已达5.2亿元人民币。然而,据我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调查,在我国已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有22%的保护区保护对象已遭破坏,11%的资源出现退化。于是,一些专家学者呼吁开展生态旅游应当慎重。笔者认为,虽然目前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还缺乏统一的界定,但是在实践上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3.
由于丽水市的发展战略是围绕“生态”展开的,促使了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随着旅游业在丽水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增加,生态旅游发展也越来越受重视。丽水生态旅游产业仍存在诸如“单打独斗”、以开发自然生态资源为主、竞争力差、异质性不大、生态旅游资源整合不到位等劣势。本文通过对丽水现有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将丽水的本土产业纳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注重当地居民参与性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等思路。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海岸以淤泥质海岸为主,不利于传统旅游业的开展。随着现代旅游观念的出现,生态旅游热潮在全球兴起,江苏沿海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发展现代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研究以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对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湿地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价,计算各景观的吸引力和开发潜力,以此确定江苏沿海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开发重点。评价结果表明,盐城沿岸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综合旅游价值也最高。据此,文章提出成立“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以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和区域开发的双赢目标。文章阐述了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理论基础,确定了盐城国家湿地公园的范围、构成,根据各段资源特色,提出了具体开发步骤和策略。本研究将为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甘孜藏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分析了甘孜藏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结合实际,从管理体制、生态保护规划、营销战略、居民参与、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做了全面分析,认为陕南地区在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客源市场和区域可进入性方面优势突出,在资金、基础设施和知名度方面还处于劣势,在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方面面临良好的机遇,在保护资源、环境与生态旅游市场竞争方面存在威胁。在此基础上,从形象宣传、提高区域知名度、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为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3S”技术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晓丽  贾若祥 《软科学》2005,19(3):67-70
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内涵,针对生态旅游与“3S”技术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指出通过充分利用“3S”技术优势,对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产品促销、产品质量管理等全过程实施可持续化管理,对于解决生态旅游中出现的非可持续性问题,实现经济、生态、资源与居民福利等的综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文玲  严贤春 《大众科技》2013,(11):202-204
在介绍生态旅游以及沿海生态旅游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盐城市发展沿海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新时期盐城市发展沿海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沿海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白娜 《科教文汇》2009,(13):183-183,192
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在指导理论、运作方式、目标体系等方面与普通森林旅游是不完全相同的。进行森林生态旅游管理应注重森林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注重森林生态旅游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实现,改变原有森林旅游管理的不合理之处,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藏东南地区的山地生态旅游资源、水域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冰雪地带生态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藏东南地区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湿地生态旅游渐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文章以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为例,从自然资源、湿地水文、湿地动植物等方面介绍了湿地及其生态旅游资源的典型性,探讨了生态旅游开发总体评价,提出湿地生态旅游应遵循生态安全原则、保护性开发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阐述了湿地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安吉依托“竹乡”特色推动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安吉旅游资源,安吉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吉生态旅游的发展应注意合理配置基础设施、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竞争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法制观念、增强环保意识等方面,以期对安吉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盐城以湿地资源为依托,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又体现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作为“红色旅游之都”的韶山,开发建设生态旅游城市是必然的选择。根据韶山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现状,提出了韶山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文化特色、深度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明显的蝶形盆地带状地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该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又呈东、南、西三大片分布,且各具特色;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几乎涵盖亚热带内陆所有湿地类型造就了该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围湖造田人工围垦、工业废水农药污染、乱捕乱猎人类干扰导致了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治理对策为:退田还湖,确保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科学解决“田湖之争”,复还湿地生态系统。标本兼治,力争入湖泥沙量控制到最小程度,稳定湖泊、沼泽等自然景观面积。恢复重建,规范与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有效的长期监测。总之,洞庭湖区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定位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改变只重视湿地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的倾向,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发展的若干误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康康 《大众科技》2006,(5):180-181
生态旅游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不仅保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还为旅游业的后续开发提供条件.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的若干误区,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市生态旅游业近些年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为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不协调、生态旅游研究人才培养缺失等问题。本文对呼伦贝尔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其发展面临的挑战基础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 ,生态旅游成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可以发展为一个地区的新产业。黑龙江省伊春市以林业为支柱产业 ,其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有很多优势。该文从生态学和旅游资源角度分析了伊春市森林资源的特点及其功能定位 ,并以伊春市具有代表性的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从确定生态安全下的旅游资源规划与实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地管理和开发可吸引旅游的属地和周边地 4个方面介绍了在伊春开展生态旅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仙居县旅游发展定位是"生态仙居、休闲胜地"。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但还要注意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加强规划和保护,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改变单一观光型产品结构,进一步做好宣传和促销工作。  相似文献   

20.
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是神态旅游资源,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富饶的资源已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重要依托,在分析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