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茵 《黄山学院学报》2003,5(4):121-123,125
本文通过依次论述诸如选择曲目、了解歌曲艺术风格,认识曲目的时代背景、主题及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基础和明晓作品的结构、曲调、伴奏织体等声乐演唱者在歌唱前所必需的案头工作,阐明了作品分析对很好地从事声乐研究和演唱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声乐工作者对作品分析的重视程度,以推进我们声乐水平的提高和声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演唱中,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歌唱技巧,还要学会对声乐作品进行准确而深入的分析。作品分析是通过对旋律、节奏、曲式、调式、和声、织体、歌词、风格、声种以及演唱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进而对音乐作品有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声乐艺术即歌唱艺术,是人们用美妙的歌声来诠释声乐作品,表达深刻思想内涵的音乐艺术。文章以《月亮颂》为例,分析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创作背景及故事情节、旋律、曲式结构还有伴奏织体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作品的了解及演唱技巧,对歌曲进行处理和创作,并得到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钢琴即兴伴奏是声乐教学常用的伴奏形式.充分利用钢琴的层次丰富、音域广、变化多、复音同奏等有利条件,在和声、节奏、旋律、织体、情感和背景等方面加强作品的表现力,与教学对象融为一体,完美表达作品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5.
“主题是音乐的灵魂”,器乐作品的主题如此。在声乐作品中。主题也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试以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清晨》(Op.4,No.2)为例,从横向的声乐旋律声部到纵向的钢琴伴奏织体写作,初探歌曲音乐中的主题材料一致性及演绎中人声与钢琴的一体化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6.
王志信是中国当代歌坛一位很有影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民族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又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王志信在创作旋律时又特别注重演唱者的发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他的作品结构庞大,曲式结构复杂,使他的作品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多样性,这也是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众多的民族声乐作品中,王志信的作品被演唱者不断传唱并广泛流传。作为当代杰出的作曲家代表,他的创作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宝库,对我国民族声乐界有着较大的影响。研究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的撰写希冀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肖邦的夜曲     
金咏梅 《林区教学》2012,(8):100-101
肖邦的钢琴作品种类繁多是目前音乐会弹奏最多的,他和菲尔德的关系是一种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变奏充斥着他的作品,有织体变奏、节奏紧缩的变奏、和声变奏、装饰音的变奏。  相似文献   

8.
即兴伴奏中必涉及和声织体应用的问题,关于和声织体的应用是我们在演奏任何一首钢琴作品时都会遇到的。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在学习钢琴作品时关注其间的和声织体的应用,必能使学生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维瓦尔第创造了大量器乐作品,在全世界范围流传开来,得到了广泛称赞。比较遗憾的是,他创作的声乐作品却面临着资料缺失的情况,限制了优秀作品的传播。世界范围内对维瓦尔第声乐作品的研究文献比较少,但这并不影响他所创作的作品的优质性。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维瓦尔第声乐作品展现出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宏 《音乐世界》2020,(2):80-83
歌剧合唱专止副科钢琴课程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基本规范的钢琴演奏技能,能演奏一定数量钢琴和声乐伴奏曲目;二是歌剧专业学生能系统掌握与声乐艺术指导和乐队的合作技能,合唱专业学生能掌握让独立的声音融入合唱的能力u本课程致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及伴奏织体的理解力、表现力,将中西方音乐置于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认识;鼓励学生以熟悉作品的乐谱、辨识作品的风格特征作为深入理解中西方音乐史的起点和依据,为主课专业课程学习起到积极的辅助与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六交响曲》是西贝柳斯的晚期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除了在备受关注的旋律与和声等方面之外,织体结构的精心设计是该作品较为突出的创新点之一。该交响曲在织体的发展过程中凸显了织体变奏的发展特点,本文将从该角度出发,对织体变奏技法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变奏的变化统一特点(变奏中具有"变化因素"与"不变因素"),将织体变奏技法分为"织体作为不变因素的织体变奏"与"织体作为变化因素的织体变奏"两类,并将其与旋律相联系分别进行论证,试图从中总结出主题之间织体结构的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即兴伴奏中必涉及和声织体应用的问题,关于和声织体的应用是我们在演奏任何一首钢琴作品时都会遇到的.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在学习钢琴作品时关注其间的和声织体的应用,必能使学生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探索古琴曲多声形态入手,对古琴曲织体的结构形态、音响特征、和声内涵及表现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古代琴曲的织体归为五个类型,即:和音衬托型织体;固定低音型织体;琶音衬托型织体,固定琶音弄织体,对比型复调织体,此项研究在我国古代琴曲多声研究方面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A·斯卡拉蒂是那不勒斯乐派的奠基人,他大多数声乐作品的选曲至今仍被学习和演唱.本文研究了他的音乐创作特征,对更好地演唱他的声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歌剧《命运之力》是弗兰杰·皮亚伟以18世纪末期西班牙的舞台戏曲《唐·阿尔瓦罗的命运之力》为题材写成的剧本,而后由朱塞佩·威尔第编曲而成的一部伟大著作。《安宁,安宁》是该歌剧第四幕第二场中莱奥诺娜的唱段,该作品曲式复杂、结构紧凑、伴奏织体丰富,并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色彩。本文在搜集整理相关文献以及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对该作品的音乐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而给初次接触此作品的声乐学习者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阳春三月,春满大地时,我怀着强烈的感动,听赏了杨青同志声乐作品音乐会,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杨青同志数十年来的战斗生活历程,在他声乐作品中一幕幕地映现在我们眼前。抗战一开始他就投  相似文献   

17.
王志信先生经过长期努力探索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其中大多数都属于民族声乐作品.他的作品题材类型风格多样,旋律特点优美流畅,富有亲切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很大的艺术魅力.曲式创作借鉴外来的作曲技巧,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被广泛传唱,并且受到声乐艺术理论工作者的推崇,他的作品演唱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成为本科院校教学及音乐会演唱常用曲目,他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教学实践和声乐演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创作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斯特是19世纪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涉及各种体裁的作品,其中,音乐会练习曲作为他钢琴作品中独具代表性的体裁,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的《轻盈》为研究对象,以作品的曲式框架为脉络,从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织体、力度和速度的术语内涵理解等几个音乐要素,展开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希望能够对钢琴演奏以及钢琴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探索古琴曲多声形态入手,对古琴曲欢体的结构形态、音响特征、和声内涵及表现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古代琴曲的绿体归为五个类型,即;和音衬托型织体;固定低音型织体;琶音衬托型织体;固定琶音型织体;时比型复调织体。此项研究在我国古代琴曲多声研究方面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声乐作品中,正谱伴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谱伴奏在中国声乐作品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声乐演唱和声乐教育两个方面,增加中国声乐作品的感染力,营造良好的意境氛围,提升声乐作品的艺术效果与审美价值,促进声乐作品的发展。为此,本文将着重针对正谱伴奏在中国声乐作品上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