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角求值中,根据角的范围来确定三角函数值是高中新教材"三角函数"这一章的难点,同时也是不易被初学者掌握的一点.由于对题中的题设条件理解不够深刻,不能完全分析清楚题设条件和结论中的角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隐含在题目中的一些条件,更是易被忽略,这样就造成了对题目的错解和漏解.本文就此列举一些解题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典型错误,以滋读者.  相似文献   

2.
三角恒等式,就证题的基本途径来说,和代数恒等式是完全一致的,但它有自己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值得函授学员注意: 1.在进行三角恒等变形时,应先把三角式中的各三角函数化为同角(化复角为单角),同名函数(一般化为正弦和余弦函数),然后再利用有关公式进行推证。 2.如果三角恒等式中只含有正切、余切的三角函数,一般可利用它们的倒数关系和代数恒等变形法则来证明,不必再化为正弦和余弦函数。  相似文献   

3.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过程,实质是消除左右两边或条件与结论的差异过程。所以,差异分析就成为三角恒等式证明的思维动因和线索;差异的类型研究以及消除不同类型的差异就形成了思维的不同线索。 线索1 由于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因而三角恒等式往往是某些简单已知恒等式(或特定条件式)角变换的结果,所以分析所证恒等式左右两端角的差异或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并由此探求恒等  相似文献   

4.
三角变换的实质为“挖掘题设条件,寻求差异,选用三角公式变名,变角,变结构”完成求值,化简,证明等差别题.其中“目标意识,凑角入手,消除差异,合理选用公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三角变换中“目标意识”的应用探讨如下. 一、目标意识,凑角入手,消除差异  相似文献   

5.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在未掌握证题的一般规律及命题的内在联系时,往往是盲目套用公式,常使证明钻进“死胡同”或“回到原地”.若能注意归纳类型,总结经验,掌握技巧,则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与代数恒等式类似,三角恒等式的两端形式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因此,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途径也与其基本类似。但是三角恒等式的证明还是有其自己独特规律的,其表现为:(1)"角特征";(2)"名特征";(3)"结构特征"。注意到这三种"特征",消除恒等式两边的差异,完成由异转为同的转化,此为三角恒等式证明的基本途径。一、把复角化为单角在一般的三角恒等式的求证题中,题干一般给出的角都是复角,所谓复角,就是不同  相似文献   

7.
高中代数上册第196页有这样一题练习题:求证:(sinα sinβ)/(sinα-sinβ)=tg((α β)/2)·ctg((α-β)/2) ,笔者发现,学生在证明这题时,往往偏重于代数式运算形式上的思考,忽视了寻找角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然而,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我们在解三角题时,如能紧紧抓住角之间的关系,也就把握了三角函数最关键、最具有本质特征的要素,从而提高解题技巧,下面就几种常用的变角方法做一个肤浅探讨,一、沟通题设角与目标角间的关系不妨把条件中的角称为题设角,把结论中的角称为目标角,如能找出题设角与目标角之间的关系,就能恰当选择和运用三角公式,问题就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8.
三角形中有很多三角恒等式,使用替换证题法可以只用少数的基本恒等式,就能把很多复杂三角恒等式简明地证明出来。常用的恒等式计有这样一些:在△ABC中。  相似文献   

9.
在证明三角等式时,对于有些问题,一些同学常是推导几步就不知怎么办了,还有些题干脆上来就不知如何下手证明,即证题时出现“卡壳”情况。这是同学们在证明三角等式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那么这时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这时可通过抓“目标”来寻找突破办法。所谓“目标”,它可以是要证的等式,也可以是要证的等式左边或右边。而抓“目标”,  相似文献   

10.
数学命题分题设和题断两个部分。在一些命题的题设中,有时不明确地点明已知条件是什么,或在明确的条件中还可能隐去一两个条件,这种隐蔽在题设中的已知条件谓之“隐含条件”。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往往就在于能不能正确地发掘和利用”隐含条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一、隐含在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中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解数学题时,综合法是由因导果,顺着去寻求题设的"必要条件",而分析法则是执果索因,倒着去探究题断的"充分条件",逆证法则是每一步都在考虑着推理的可逆性,也就是论证着题设和题断互为"充要条件".上述三个"条件"在解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常因混淆三个条件而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12.
<正>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这种条件常常隐蔽于题设的背后,在解题中极易被忽视,造成解题的失误. 一、忽视角的取值范围在三角函数的“给值求值”问题中,角的范围常常以隐含条件给  相似文献   

13.
高中代数上册课本第三章第一大节,主要讲26个三角恒等式,教材要求:掌握并能正确运用这些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和证明三角恒等式。构造三角函数式主要有三个因素:角、函数种类和运算种类,结构复杂,灵活多变.但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运用“化归”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深入分析问题中涉及到的“角”之间的关系,依据角之间的关系选择三角公式,由角的转化引发整个结构形式的转变,从而顺畅、简捷的完成三角恒等变换.1 转化角,求三角函数值已知一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一角的三角  相似文献   

14.
三角变换是高中数学中一个极具思维性和技巧性的教学内容.三角变换中涉及的公式多,问题的变化多,解法的选择多.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怎样解好三角变换题呢?我的体会是把握四个“策略”.认真观察和思考题设条件与求解内容之间在“角”,“型”,“函数名称”,“隐含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各种手段找到前后之间的联系,从而变换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三角形 ABC 中,A、B、C 是它的三个内角,关于 A、B、C 的三角函数恒等式,我们称它为三角形内角的三角恒等式。三角形内角的三角恒等式本质上是一种有限制条件的三角恒等式,其限制条件就是 A、B、C均为正角,且 A+B+C=180°.在证明这类恒等式时,必须注意灵活运用这个条件。关于三角形内角的三角恒等式题目很  相似文献   

16.
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在三角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解三角形,解三角方程以及进行综合计算乃至分析中三角函数微积分计算十分重要的基础。其中三角恒等式的证明,由于公式繁多,变化多端,灵活性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解题技能技巧,拿起题来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在三角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方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紧密联系中学教材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初浅体会,不妥之处请于指正。一,关于同(单)角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同角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主要是以同角三角函数的八个基本关系为基础,首先要求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一个三角恒等式证明形如ab=cd+ef的几何题。这类几何题单用“纯几何法”来证明是比较麻烦的。三角恒等式;若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中的许多问题最终可归结为一个多元问题,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对此,解决问题的总体策略是,利用题设条件和某些已知的恒等式(代数恒等式或三角恒等式),通过适当的变形,逐步减少未知元的个数,从而变成更简单的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方法通常叫做消元法.一般用代入消元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在初中平面几何的学习中,对于“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可能不止一种”的几何问题,即一题多图问题,往往考虑欠周到,缺乏对图形位置可能情况的分析、讨论,因而,在解(证)时,常出现以偏概全、漏解或论证不严密的错误.所以,我们应该十分重视一题多图问题的教学.下面就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几何》第三册的一题多图问题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初中代数第四册教材中有这样两道题,在△ABC中,AD为角A的平分线,用正弦定理:证明BD/DC=AB/AC。(P89第14题)。设AD是△ABC的中线,利用余弦定理证明:AD~2=1/2(b~2+c~2-a~2/2等)。这表明,用三角法证平几题,对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三角知识证明几何命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复习三角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三角法的实质就是运用公式的计算代替几何的逻辑推理。从而减少几何证题中的一些困难。鉴于初中学生知识面较窄,笔者只从如下三个方面谈谈几何题的三角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