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忠实  杜宛真 《大学生》2014,(11):36-37
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告别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海子从1983年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一直到1989年,他的诗歌创作大多在法大昌平校区的家属院内。他生前曾担任学校345诗社的指导老师,与法大多位老师有过来往。海子去世后诗歌整理成集,陆续出版,他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有长诗《土地》(1990)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还有《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这里选择他的《亚洲铜》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去世。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留下了将近200万字的作品,其中诗歌成绩最为突出。海子诗歌的想象比较随意,跳跃性大,具有独创性,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常常突破常规,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海子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是在1989年1月13日,而两个月后的3月26日,年仅25岁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对于《面》这首诗,它在海子的抒情诗歌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诗歌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评论者给予了不同的见解。苗立源在《中学语文教学》(2001.9)中撰文认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一个年轻诗人对生  相似文献   

5.
刘生发 《阅读与鉴赏》2009,(11):37-37,27
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普拉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1979年考入北大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年仅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  相似文献   

6.
海子的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他“以梦为马”,驰过80年代中国诗歌的疆场,全速冲击诗歌的极限,最后在对“大诗”追寻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力。时值海子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之际,各种纪念海子活动的举办,从侧面印证了他诗歌的价值和持续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离开了世界,留下了"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抒情诗歌,读海子的诗,正如在山巅上万物尽收眼底一样,诗中丰富的意象既表达了海子的诗歌理想,也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世界,情感纯粹而真挚,本文从诗歌中的几个重要意象出发,探究诗人的理想主义风貌。  相似文献   

8.
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自杀无疑使所有热爱诗歌的人感到猝不及防的震惊。这位“诗歌的烈士”(骆一禾语)以他的死捍卫着自己崇高而又神圣的理想。“他的生命已经转化为他的诗歌,他因他的诗歌而长存于我们的记忆”(燎原语)。海子写于自杀前两个月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流露了他屈原般的孤独,使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关怀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江冬 《初中生》2013,(2):54-58
导言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被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短短数年时间里,海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的很多短诗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0.
走向海子     
诗人海子的死震惊了文坛。他的死是诗的悲哀诗的不幸。从诗歌创作来说 ,海子的死为他的诗歌创作画上了一个令人惋惜的句号 ;从诗歌影响来说 ,海子的死为他的诗歌安上了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1.
水、土、火是海子诗歌的基本元素。海子凭借这些元素实现“对实体的接触”和“大诗”的追求,寻觅他也是心灵浮躁的当代人寻觅的精神家园。把握海子的诗歌,理解海子的精神,必须从其诗歌“元素”开始。  相似文献   

12.
正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怀宁高河镇。1979年以十五岁之龄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讲授哲学。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在短暂的一生中,海子为我们留下了二百余首高质量的抒情诗,七部具有实验探索精神的长诗《太阳·七部书》和八篇诗学札记。要全面理解海子的诗歌创作,就必须联系海子具有明确诗歌抱负与创作理念的诗学观。海子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八篇诗学札记中,包括五篇以海子自己长诗的序言和后  相似文献   

13.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黄昏,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海子卧轨自杀。他在遗书中写到:“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相似文献   

14.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也就是说这首诗的创作距海子离世只有不到八十天,因此这首诗可以当作一种预设的写作心态和大的背景来理解。海子突然离世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舒缓清新与深沉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  相似文献   

15.
不能不说,我写诗歌时曾受到了海子的影响。在每一个人的青春期,如果他爱诗,就会自然爱上海子的诗歌。海干的诗歌弥漫在我整个青春时期,像粮食和空气,在胃里和呼吸中,特别是海子的死更加强了他的诗歌在我心中的分量。在某一个时期,我爱海子的诗歌要疯了,我对人就说海子,  相似文献   

16.
写给海子     
正高二的暑假,我读了海子的诗——认真地读。之前也喜欢海子,但真正的热情迸发于这个夏天。现在,我要写一封信给海子,也给自己。敬爱的诗歌皇帝:您好!记得上次听到有关您的消息的时候,日历上还清晰地写着1989年,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过得好吗?请恕我冒昧地称呼您为"诗歌皇帝",因为您是配得上这个称呼的,而您也不止一次在您的诗中将梦想公布于众:做一个诗歌皇帝。正如在《诗歌皇帝》一诗中直白的表露:当众人齐集河畔放声歌唱生活,我定会孤独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  相似文献   

17.
吴国祯 《学语文》2002,(3):30-31
我第一次接触海子的作品,是1990年就读师范之时,老师在黑板上将海子的《死亡之诗(之二)》完整地抄录了下来,并向我们说起了海子的死,他诗歌中的麦子和少女。我们在底下吟咏着海子的诗句:  相似文献   

18.
海子的诗歌就如同孩子的天真的微笑。 海子的诗我读得不多,可是在他为数很少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他独特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美的眷恋,对生活激情的热爱,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他童真的梦幻。  相似文献   

19.
一、“幸福的闪电”是什么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黄昏,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海子卧轨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相似文献   

20.
海子的诗歌就如同孩子的天真的微笑. 海子的诗我读得不多,可是在他为数很少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他独特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美的眷恋,对生活激情的热爱,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他童真的梦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