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 70页 :“190 0年夏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这里的“奥”是“奥地利”还是“奥匈帝国”呢 ?德意志统一过程中 ,进行的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后 ,1867年奥地利接受匈牙利自由主义贵族提出的方案 ,同意匈牙利设立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 ,组成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到 1918年 ,一战结束 ,奥匈帝国解体 ,奥匈分立。可见 ,这里的“奥”应是“奥匈帝国”而不是“奥地利”。奥地利与奥匈帝国$山东省即墨县第四中学@王淑萍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 88~ 89页 :“190 0年 6月 ,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侵略军……向北京进犯。”其中的“奥”应该即“奥匈帝国”。写成“奥”容易误解为“奥地利”。可将“奥”改为“奥匈”或“奥匈帝国”。“奥”应为“奥匈”$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139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其中有这样的叙述:“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旧课本对此有类似的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摧垮了俄、德、奥匈、土耳其四个大帝国。”两者不同的是:新课本给“四个大帝国”加上了社会性质,即“帝国主义”。这种定性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而奥斯曼帝国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奥斯曼帝国原是军事封建帝国。19世纪70年代的俄土战争以后,它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908年至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4.
“奥”:奥地利乎?奥匈帝国乎?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第十六章第三节多次出现“奥国”,这里的“奥国”是奥地利呢?还是奥匈帝国?奥地利何时变成了奥匈帝国?学生多次对此提出疑问。查遍整本教材无一处对奥地利变成奥匈帝国作出说明,给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1834年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在经济领域迈出了德国国家统一的第一步。普鲁士是关税同盟的盟主,它利用该同盟控制了中小邦国,排挤、打败了奥地利的势力,以“小德意志道路”实现了德国的第一次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139页有这样一段文字:“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牵扯到战争中,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它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另一方面,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的局面。”对这段文字,我的疑问主要有两点:第一,它描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1871年1月18日,巴黎仍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四个月的军事围困已把这座城市折磨得精疲力竭.但是在附近的凡尔赛宫里,德意志人则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突然,大炮齐鸣,德意志人以隆隆的炮声告诉法国也告诉世界:一个统一强大的日尔曼帝国已取代了昔日分裂弱小的条顿国家联盟!德意志人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国家统一,追思往迹,德意志人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大道、乃是一段用铁与血铺就的艰辛之路……  相似文献   

8.
公元九六二年,德意志的国五鄂图第一踌躇满志地来到了罗马。年青的教皇约翰十二为报答鄂图帮助镇压意大利贵族叛乱之功,把一顶金光灿灿的皇冠戴到鄂图的头上称他为“神圣罗马皇帝”,而德意志王国从此也就得名为“神圣罗马帝国”。它的历史直至公元一八○六年始告终结。其实,这个帝国既不神圣,也不在罗马,更不是一个统一集权的帝国,而是以德意志各邦诸侯为主体的许多国家和民族在历史上的暂时的集合体。但帝国历史的来龙去脉却反映了帝国内部多种政治势力的复杂斗争,本文就主要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本课讲德意志统一,重点是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这本来就很难,可是课标还规定“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这就难上加难。左家燕老师不是不明就里地“忠实执行”课标,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合理的变通;同时精心选择史实材料,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难点。读本节课的实录,可以品味出左老师扎实的业务功底和独到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7页:“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课本并没有说德国1871年统一后采取何种政体,因此我们无法从课本中直接找出答案。查查相关资料特别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我们就会知道,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而非君主专制政体。现将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的部分内容(引自刘宗绪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1987年10月第1版),摘抄如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这部宪法是1871年4月16日帝国制宪会议通过的,是德意志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标志。………(引语)2帝国立法权第五条:帝国立法权…  相似文献   

11.
俾斯麦利用德国的内战的成果,在北德意志联邦作好战争准备之后,就挑动对法战争而后发制人,俾斯麦达到了目的,打败了法国,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是一个特种的革命”。德意志帝国就是这一革命的产物,俾斯麦功不可没,但他对法国攻城略地,勒索空前的巨量赔款,结下民族仇恨,播下新战争种子的罪过,应该受到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 14 6页 :“各地人民掀起反帝斗争 ,其中 ,成果最大的是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 ,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其实 ,早在收回汉口和九江的 192 7年初之前 ,中国就已开始了收回被帝国主义侵略的权益的工作 ,并取得成效。为方便读者 ,试列简表如下。1917年 :中国对德国、奥匈帝国宣战 ,废止了中德、中奥间所有条约、合同、协定 ,收回了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和奥匈在天津的租界 ,取消所有德、奥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等各种特权。192 0年 3月 :中国收回了中东铁路界内的主权。192 2年 :中国收…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第26课“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课堂教学中,对二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是课堂教学总结环节中的“点睛”之笔。教师教学用书为此专门设计了表格,要求学生对比掌握二的“历史背景”、“统一的道路和统一的中心”、“统一的中心人物”、“统一进程中对奥地利的态度”、“统一后的特点”以及“不  相似文献   

14.
俾斯麦在外交政策实施中,坚持“小德意志方案”、排除奥地利、使德国走向了统一。此后又利用“大德意志方案”把奥地利又拉拢到自己一边,完全孤立了法国。这样,不仅使德国,而且使欧洲保持了近二十多年的和平与稳定。在一定意义上,他正因他所建立的条约和反条约体系,导郅 报来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15.
"一战"期间共有数百万奥匈帝国官兵沦为俘虏。不少关押于俄国境内的奥匈战俘流亡中国东北,受到尚处中立的中国当局及他国民间组织的救助。1917年民国北京政府对同盟国宣战,奥匈帝国使馆卫队及天津奥匈租界驻军就地解除武装,成为新的战俘,先后被收容于北京。在华的奥匈战俘,有的因对本国政府不满而成为暴乱的制造者,有的则奋进为著名人士,如上海建筑业先锋邬达克。这一特殊群体无疑是审视战争、反映当时中国政治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彩图21为《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图①),配套教参说明如下: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首相俾斯麦和一些德意志境内诸侯、将军的簇拥下,在其占领的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德意志帝国皇帝位。本图是一幅油画作品,台阶上,左手拄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71页:《1815年的欧洲》图中的“荷兰”错了。分析:根据维也纳会议的“最后总决议”,比利时并入荷兰,成立尼德兰王国,由荷兰国王进行统治。因此,1815年该地的国名已不是“荷兰”,而是荷兰和比利时合并后成立的“尼德兰王国”。建议:将图中“荷兰”改为“尼德兰王国”。“荷兰”应为“尼德兰王国”$北京市首都医大附中@张江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伦茨是德意志帝国兰克学派代表,他运用兰克史观对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创建史进行了研究。在伦茨的解读下,俾斯麦控制了民族运动而将德意志民族国家置于欧洲国家体系之中。伦茨论断19世纪德意志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以制宪的方式而是参照列强政治角逐。在既有的德意志邦联的框架中,普奥之间的竞逐是无法避免的。在19世纪50到60年代发生的邦联改革争议是普奥战争缘由,争议的责任在于奥地利的政策。俾斯麦制定北德意志邦联宪法依据其处理德意志邦联改革争议考虑。他以联邦制民族国家的形式构建帝国符合兰克学派对德意志问题的解读。总体而言,俾斯麦转化政治革命中的民族主权原则以服膺于普鲁士的欧洲列强政策,在这一意义上,他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外交行动而建立起德意志帝国。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7页在叙述德国十一月革命意义时有这样一句话:“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如果我们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分析这句话,就会发现它是错误的。其实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的不是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政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制定了一部宪法。宪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国家,并且确保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共同专政。虽然宪法规定帝国皇帝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任免官吏、统率军队的权力,也不能因此而断定它就是君主专制政体。实际上,皇帝的权力还是受到宪法的制约的。例如…  相似文献   

20.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在俄罗斯帝国的国土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自1925年~1940年有1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加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联共15个加盟共和国的国土基本定型,1990年3月11日~1991年12月16日,除俄罗斯以外的14个加盟共和国先后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告解散。目前很多场合人们都将苏联称为“前苏联”,这种提法大可商榷。始成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奥匈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