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 在自然语言中,对概念起限制作用的限制语与对概念不起限制作用的非限制语极为相似。它们在语言形式上大多以定语和状语的形式出现,常与表达原概念的语词构成偏正短语(当然也有偏正式合成词),因而,常易被人混为一谈。 §1.2 所谓限制是有着明确的界定的,前人早就揭示了它的逻辑特征:a、 使概念的内涵增多、外延减少;,b、 使原概念与限制后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即使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凡是具备这两个逻辑特征语词,我们称之为限制语,反之,则为非限制语。例如:“东北虎”、“蝇虎”、“蜂虎”等。“东北虎”是“虎”的种概念,“东北”增加了“虎”的内涵,缩小了它的外延,因而“东北”是“虎”的限制语。“蝇虎”、“蜂虎”都不是“虎”的种概念,前者是一种善于捕食蝇类的昆虫,后者是喜食蜂类的鸟儿。这里的“虎”,是说“蝇虎”、  相似文献   

2.
论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普通逻辑定义理论中的三个问题,并且主张:第一,违反“被定义项与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具有全同关系”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并非只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还有其他两种逻辑错误;第二,对单独概念运用“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的局限性仅适用于专名和摹状词中带“这个”或“那个”指示代词所确立的单独概念,而用其他方式所确立的单独概念可以用“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第三,规定的语词定义和说明的语词定义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二者并非绝对不变,对此需作具体分析,其真假特性也需具体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进行逻辑训练,现把小学语文“基础训练”涉及到有关“概念”的逻辑知识介绍如下: 1、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与语词是密切联系的。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学语文教材取消了逻辑知识的教学内容,而在写作训练中不少中学生经常出现一些病句,语文老师觉得难以纠正。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学生写作中应注意的语法、逻辑问题。一、选词贴切与概念的明确性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语词运用得贴切、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概念的表达是否明确的问题。概念可以用词或词组来表达。“书”是一个概念,“新书”也是一个概念,“他刚买的那本书”还是一个概念。但这三个概念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在汉语里,一般说来,实词都能表达概念,虚词中的关联词语,如“如果…··…  相似文献   

5.
一、坟空回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_和_两是真的。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的不同16.“只有A型血的人,才是该案的案犯。”这一决定的。判断的负判断是*,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二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17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某甲必然是杀人犯”3、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真,可推出“某甲可能是杀人犯”、、“某甲必然4在真包含关系中,外延大的那个杨念叫做不是杀人犯”_。_概念.外延小的那个概念叫做_概念。18.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某甲必然是凶手”5主项与谓…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方华教授主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姜全吉先生编的《逻辑》一书,在论及概念的全同关系时,有这么一段话:“全同关系的概念与同一概念不同。全同概念是两个概念,同一概念则是一个概念,是‘同物异名’,即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的现象。如‘土豆’和‘马铃薯’是同物异名,而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姜先生认为“土豆”和“马铃薯”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而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个概念,其理由是“土豆”和“马铃薯”是同物异名。由此可见,姜先生是把同物异名的概念看成是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一个概念的,同物异名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否定概念?逻辑学界有两派不同的看法。一派的看法是,汉语中的某个词语的反义词也可属否定概念。苏越著的《实用逻辑学》中说:“以概念自身是否带否定的语词形式,概念可以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下文又说:“有时不带语词形式的概念,在特  相似文献   

8.
传统逻辑中概念具有抽象性,而它们又必须通过语言学中丰富复杂的语词来表达,语词可感性强。若把“概念的语词表达式”称为“词项”并以之取代概念引入形式逻辑体系的概念章节,则可避免其抽象性,使概念和语词意义相统一。本文在已有的形式逻辑判断推理部分定用“词项”的基础上提出上述观点,并从语言学和逻辑学的联系中具体分析了词项的类别和识别方法,以及正确运用和接受词项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逻辑学界关于传统逻辑教科书中“概念”与“词项”的取舍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从“概念”与“词项”内涵与外延的上 ,以及传统逻辑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方法来看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 ,而词项是语词在命题中的逻辑内容 ,是构成逻辑形式的基本要素 ,属于逻辑学的范畴。传统逻辑教科书中用“词项”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概念属于逻辑研究学范畴,语词属于语言研究范畴。概念与语词是密切相关的,又是互相区别的。限于篇幅,本文不作全面论述,仅对有争议的以及概念在逻辑应用中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概念与词义相对应,并非笼统地与语词对应。 从词义与概念的产生来看,人的头脑对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及其数量范围行了概括的反映,则形成概念。然而,存在于头脑中的概念是无声无形的。当概念被赋予一定的语言形式,用声音信号或书写符号来表示,概念这才被感知,使继续认识和思想交流成为可能,如果仅从思维对象的概括反映来看,概念的概括性,就是语词的概括性。有了一定的概念则相应有一定的语词。具体说来,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存,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1.
逻辑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谈谈这一训练所涉及到的逻辑知识及其教学。先说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能表达概念。实词  相似文献   

12.
模态逻辑涉及的“必然性”具有多样性,作为逻辑系统定理的逻辑规律体现了逻辑的必然性,而模态谓词逻辑中反映“从物模态”的公式中的必然算子则主要体现了事实的必然性。同时,模态系统中的模态公理,从另一个侧面对该系统中的“必然性”概念的逻辑特性作了描述。“必然性”概念的界定与“可能世界”密切相关。在分析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属性时,应限制可能世界概念的范围,摒弃现实世界的非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是表达人与人相互关系和相互反应的中介,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工具和文化信息的载体。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的科学,是“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交际需要运用语言和逻辑。语言和逻辑是密切联系的。英语语言的形成晚于逻辑,但与逻辑密不可分。本文仅就近现代英语与形式逻辑的关系作一些分析。一、英语词法与逻辑英语词法主要通过利用语素这个结构成分研究词的结构、形式和类别,与逻辑概念有一定联系。概念是反映对象的范围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在语词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英语里,并非所有的语词都是概念。一般说来,代表概念的英语词能充当逻辑  相似文献   

14.
在概念与语词的演变关系中,概念的变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概念的变化决定了语词的变化;概念限制与语词修饰有区别,二存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往很多人认为语词修饰不一定有概念限制的作用,作却认为语词修饰都是概念限制,不过是在自然语言中发生,并且存在深浅差别而已;在自然语言中概念与语词具有复杂的关系,其本质在于语言的自然和语境的特定性。  相似文献   

15.
在概念与语词的演变关系中,概念的变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概念的变化决定了语词的变化;概念限制与语词修饰有区别,二者存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往很多人认为语词修饰不一定有概念限制的作用,作者却认为语词修饰都是概念限制,不过是在自然语言中发生,并且存在深浅差别而已;在自然语言中概念与语词具有复杂的关系,其本质在于语言的自然和语境的特定性。  相似文献   

16.
“名”是墨辨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概念。春秋时代,老子、孔子尽管都提到了“名”,但他们都不是从典型意义的逻辑角度来阐述名的。到了《墨辨》,名的逻辑意义才得到深入的科学的阐述。本文试图从传统逻辑的角度,就名与实的关系、名与语词的关系和正名与定义等三个  相似文献   

17.
我们研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概念间的各种关系,探讨如何运用限制、概括、下定义、划分等逻辑方法,目的在于对别人所用概念的理解以及自己对概念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能做到明白正确.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另一方面:模糊概念.科学家在对某一现象所作研究的初始阶段,依靠假说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假说中的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是不清楚的,以后才可能逐步明确起来.当其处在不清楚状态时便是模糊概念.不过,这里所讲的不是科学假说中的模糊概念,而是语词所反映的概念的模糊性问题.模糊概念,它的内涵是很明确的;在外延方面,它的核心部分也很清楚,只是边缘部分不清楚.比如,“宇宙空间”,它的内涵是“包括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它的外延的核心部  相似文献   

18.
《语文知识》2001年第9期《<昨天·今天·明天>中的语病》一文指出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两处语病:第一, “小伙子长得比较帅呆了”为“限制多余”;第二, “我此起彼伏”为“搭配不当”。笔者认为这不是小品的语病,相反,它是小品的幽默之所在,是作者主动的修辞  相似文献   

19.
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区别问题,是逻辑教学的一个难点。要使学生掌握它们,关键在于讲清类、集合体、整体的区别,以及分子个体、部分的不同之处。所谓普遍概念,是指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这个类是由一个被称为分子的具有相同本质属性的单个对象所组成,其特点是类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也为每个单独对象即分子所具有。类与分子的关系是属与种的关系。例如、“洋”是个普遍概念,它反映的是由  相似文献   

20.
现代逻辑将事物的模态归约为命题的模态,从命题层面上处理模态语句,古典模态词“必然”和“可能”就成为一类特殊的命题联结词,具备了逻辑算子的功能。由此,(1)模态算子□(必然)、◇(可能)作用于实然命题P而形成的模态命题□P和◇P,完全可视为负命题之外的又一类特殊的复合命题;(2)如果说“非”算子使原命题的意义和真值情况发生反转,那么,模态算子则使实然命题的意义和真值情况强化或弱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