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二孩政策的开放,女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被问及一些婚育信息,个别单位刻意把女性的入职门槛提高。我国出台了招聘时禁止询问婚育情况的政策,这对于女性大学生就业具有潜在的影响。通过分析婚育情况"保密"政策的影响,分析女性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提出促进女性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促进婚育情况"保密"政策落实的同时减轻女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帅 《职业圈》2007,(19):195-196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文章从调查中分析了河北省研究生就业情况,并提出解决河北省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中国出生人口1655万,比上年减少32万。在国家大力鼓励生育缓解老龄化压力的同时,出生人口不升反降,令不少人感到愕然。进入2016年,中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放开。然而,不少年轻父母对生二孩望而却步,除了迫于住房、看护、教育等压力外,如何让习惯了独宠的孩子接受大人的二孩计划并接纳新的家庭成员,也成为眼下热议的话题。四岁半的凯凯给弟弟起名叫多多——多余的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客观上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就业体系不太完善,但研究生个人的主观因素也对就业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造成部分研究生就业难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部分研究生就业难的心理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芳 《职业圈》2007,(7X):154-154,16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客观上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就业体系不太完善,但研究生个人的主观因素也对就业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造成部分研究生就业难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女研究生作为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群体,她们的恋爱婚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文章以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女研究生的恋爱观、择偶观、贞操观、婚姻观,从女研究生自身主观因素与社会客观因素来定性分析其心理成因,由此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春雨  李娟 《职业圈》2007,(5S):69-70
女研究生作为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群体,她们的恋爱婚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文章以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女研究生的恋爱观、择偶观、贞操观、婚姻观,从女研究生自身主观因素与社会客观因素来定性分析其心理成因,由此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确的就业观是关系到研究生找到正确的社会定位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甘肃省部分高校2008届研究生的就业调查,在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2008届研究生的基本就业观.  相似文献   

9.
张春雨  李娟 《职业圈》2007,(9):69-70
女研究生作为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群体,她们的恋爱婚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文章以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女研究生的恋爱观、择偶观、贞操观、婚姻观,从女研究生自身主观因素与社会客观因素来定性分析其心理成因,由此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职业圈》2004,(1)
2003年,重庆市有应届毕业研究生3912人,比上一届增加了1860人,几乎翻了一番。在过去,研究生就业大都是是通过导师的帮助、自己和单位直接联系或者在学校等着用人单位来挖,而2003年,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研究生的比例比前些年高出很多,研究生普遍感受到了就业压力。许多曾经被研究生“不屑一顾”的单位转变成了的备选清单。专家分析认为,现在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正逐步走向理性化,单纯选择高学历者已不多见,选择学历逐步趋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扩招、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大学生数量剧增、竞争激烈,就业形势发生明显变化.女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自身生理特征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更多的挫折和挑战.文章通过研究目前我国高校女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原因,提出了若干促进女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现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最终实现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高职毕业生的求职心态相比不少浮躁的本科生、研究生而言要务实得多,高职生只要抓住机遇,储备能量,通过自身和高职学院的共同努力,就一定会在就业大战中谋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张楠 《职业圈》2008,(6):150-151
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现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最终实现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5.
《职业圈》2004,(1)
2003年的北京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复杂,数据一时难以准确统计,但据就业办老师介绍说,2003届北大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2%左右。北大毕业的研究生共有2002人,其中,考取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103人,占7%,出国留学348人,占23.6%,参加就业1024人,占69.4%,其中落实单位的1003人,就业率达98.6%。  相似文献   

16.
刘艳 《职业圈》2008,(9):78-79
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高职毕业生的求职心态相比不少浮躁的本科生、研究生而言要务实得多,高职生只要抓住机遇,储备能量,通过自身和高职学院的共同努力,就一定会在就业大战中谋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2016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独生子女时代宣告终结,中国正式进入"二胎时代"。30多年间,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计划生育作为国策,也受到海外媒体和受众更为广泛的关注。岁末年初,针对网络热议的"父母生老二,老大怎么看"的话题,新华社对外播发了中英文稿件《中国家庭进入二孩时代遭遇"老大"的烦恼》(以下简称新华社稿)。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女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究高等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形成原因,并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探寻就业观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及自主择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邓清红 《文化学刊》2016,(4):162-163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其周围的兄弟姐妹数量、关系、交流以及假装游戏等,都会对其心理理论发展产生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全面二孩"的政策背景下,更有必要加强对此问题的研究,以保护儿童心理理论健康、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