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说解字义、分析字形、辨识读音的字典,它将一万多个古文字统摄于五百六十个部首之下,它的出现是文字学上的一件大事。对页部的字义进行初步探析,具体分析《页部》语义场及分类,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掌握页部字,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研究其他部首字、古代汉语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字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文字同属于汉字文化圈,有人认为日元单位“円”是日本所造之字,也有人认为“円”是中国传入日本之字。较少人梳理曾作为货币单位的“円”“元”“圆”之关系,故本文主要结合文化语言学以及文字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着眼于中日货币单位之发展轨迹,试图探索“円”“元”“圓”之间的关系,就“円”为日本所造之字提出与以往不同的看法,并讨论中日汉字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说文解字》中殳部代表字形"段、役、殺、毆、毅、毃、■、毄"分别进行解释,从字形、字义的演变中探寻各字的本义,考察字符"殳"与部首中各字的构形及构义联系,从而验证许慎分部的合理性,以及在字族理论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单晓琳 《文化学刊》2010,(1):165-167
《说文解字·示部》中"祷"记载和传承了中国"孝"的思想,"孝"成为衡量孝子贤孙的必要行为准则和重要的道德规范。"祷"所蕴涵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亲亲之道",它已上升到"忠君报国"之孝的层面上。这说明汉字字义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发展,而这其中也包含着社会、人类思维以及人的道德情感要求的因素。我们通过"祷"字字形及字义的分析,阐述中国孝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周边的其他国家。这些深受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共同组成了汉字文化圈,而日本便是其中的一员。汉字在传入日本后,带去中华文化的同时,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变发展至今。由此,日本使用的汉字中既富含中华文化,也包含日本自己的文化。该文选取中日两国民俗学中有多重文化意义的“鬼”字为切入点,在考察“鬼”字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具体用例及字义演变的同时,还对比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鬼”字用例。经过比较总结,认为中国民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路径是由中央逐步向地方扩散,最后与日本文化融合并存。  相似文献   

6.
新六书简论     
许慎在《说文》里有关六书的论述,在其后的两千年里被尊为圭臬,影响深远。进入20世纪,学者发现六书说的不足,唐兰、陈梦家、裘锡圭先后提出了改进意见,建立了各不相同的三书说。本文作者不避谫陋,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把字符分为意符、音符和记号,适用于汉字型的文字;英文、日文的字母分不出三类字符。接下去在三类字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六书的构想,并对新六书做了举例说明。新六书就是独体表意字、会意字、形声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记号字。造字法研究汉字的结构类型。同一个字如果字形有变化,或者音义有变化,它所属的类别往往也会不同。我们希望新六书大体能适用于自小篆直到隶书、楷书的汉字形体,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了解部首的产生和意义,对了解由该部首构成的字的意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同部首字的意义类型的分析也更有助于对部首的理解。鉴于此,本文从结构类型、造字方法、意义类型、本义变化和传统文化五个方面对《新华字典》王部字进行研究,探求该部首字文字学方面的造字理据和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从象形字、指事字出现的先后可以看出汉字的起源。其中涉及到汉字产生的条件以及汉字的性质,这两点旨在说明汉字的产生与图画的关系和图画影响到汉字最初的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图画是汉字的唯一源头。  相似文献   

9.
老子和庄子都提到"道不可言",认为在道与言之间存在一个悖论。其实"言—象—道:道寓象中,言象意道"的"象"思维模式,正是中国古人的诗性智慧所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与绘画都秉承了这一点。在灵动鲜活的"象"中,蕴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蕴,也即"大道"。老庄之所以言论不休者,皆是以言语造象,以象意道。  相似文献   

10.
前人对通假的研究,大部分以不可释性为前提来训诂分析通假现象,或只分析通假本身,以陈述历史事实的方式探讨该现象出现、发展、消失的原因。很少有学者以文字史为切入点分析通假现象,也少有学者将汉字的发展与通假的矛盾关系作为立足点进行全面分析。而全面研究上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分析汉字发展历史、研究通假,进而促进文字简化工作,并向着适应汉字发展规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礼仪黄瑞珍前言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互相依存;汉字沉积着中华文化的结晶;璀灿多姿的中华文化,也依靠汉字记录流传得更久远。朱自清曾说:“在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得从文字学入手。”①也就是说,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  相似文献   

12.
翻译句子是考试中分量很重的部分,翻译的好坏也是检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和体现。要做好翻译,除了要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多做练习外,了解英汉差异更重视,因为这是前提。英汉最大的差异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有了解了这个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汉字词汇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载体和印记,研究外语中的汉字词汇对研究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日语形成的过程中,日语用汉字书写的词汇及其使用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明治时期是日语由古代日语向现代日语急剧转变的时期,日语中汉字词汇的使用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时期日语中新出了大量的汉字词汇。  相似文献   

14.
于丽丽 《职业圈》2007,(11):134-134
翻译句子是考试中分量很重的部分,翻译的好坏也是检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和体现.要做好翻译,除了要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多做练习外,了解英汉差异更重视,因为这是前提.英汉最大的差异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有了解了这个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于丽丽 《职业圈》2007,(6S):134-134
翻译句子是考试中分量很重的部分,翻译的好坏也是检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和体现。要做好翻译,除了要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多做练习外,了解英汉差异更重视,因为这是前提。英汉最大的差异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有了解了这个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初的形态,而且具有比较成熟的体系,在现代汉语中仍有踪迹,为中华文明的绵延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强调语言形式、人类心智、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对甲骨文的形意关系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该文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甲骨文字构造中的认知理据,研究发现:隐喻映射是甲骨文字构形的基本方式,华夏先民已经具备比较全面的隐喻思维模式。从概念隐喻角度解析甲骨文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关系能够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拓宽甲骨文研究领域,完善甲骨文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汉字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精神。汉字不仅发挥着传承思想及文化的作用,自身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就是汉字的实体表现,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我国汉字经历最初的图画、符号,经过历史的沉淀,最终定形为我们现在通用的简笔字,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文化精神的体现。同时,它还具有较高的美学特征,也是我国哲学精神的一种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汉字叔叔     
陈亦权 《文化交流》2012,(10):43-45
今年62岁的理查德·希尔斯曾经是美国田纳西州的一名电脑工程师.他花了20年时间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汉字字库并将其公布在自己的网站上.中国网民知道他的壮举之后,纷纷感叹和惊叹. 关于汉字,希尔斯的一生有三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意定监护制度是我国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的有效立法措施,应明确区分意定监护制度与法定监护制度、遗赠扶养协议的不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签订的意定监护协议的效立应根据意定监护委托人(本人)的精神状况辨识能力以及协议的具体内容进行判断,不应全部认定为无效。应对监护人的资格进行一定的限制,意定监护协议的具体生效时间可以由签订协议的双方约定。意定监护制度与意定监护监督制度是一体的,我国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加强民政部门的监护监督力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三十六条相衔接,让民政部门担任我国意定监护协议统一登记工作,并规定监护人定期向民政部门报告近期的监护情况。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不仅为中国人所使用,还远播海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汉字首先传入与中国邻近的朝鲜、越南和日本。直到明朝,汉字才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汉字在东西方的传播在时间、方式和效果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汉字的传播与中外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汉字传播史也是中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