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从语言中窥视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风民俗、人文风情。在人与人的交际之中,人情往来的客套寒暄已经成为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成了人际社会交往中的桥梁。一个人处于怎样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他讲出怎样的寒暄语言。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文化交流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有相似,又有不同,从两国和而不同的寒暄语中可以窥见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给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作为民间口头创作的一种体裁,俗语、谚语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其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研究俗语、谚语,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民族文化的知识。基于此,本文选择俄汉语中具有时间意义的俗语、谚语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尝试性地分析和研究,借以挖掘出俄汉两个民族在时间观上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大量的元素及象征意义。理解并翻译谚语对外语学习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中国和葡萄牙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一些谚语很难被准确翻译。本文解释和对比了若干两国的谚语,分析影响中葡谚语互译的主要困难因素。  相似文献   

4.
谚语,多数是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短句或韵语。谚语是由一个民族乃至文化大众的智慧提炼而成。本文以美国人类学家佛罗伦斯·克拉克洪(Florence R.Kluckhohn)分析文化模式的五种取向为理论基础,通过汉英谚语分析中西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王敏 《对外大传播》2008,(11):58-59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可忽视 在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脑海中,对于“异文化”的第一反应就是西方文化,两国的异文化研究通常会将焦点集中到西方各国的文化上。中日两国使用同样的汉字,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同一汉字表达的是相同的意义,两国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应该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加给它的,而是国家民族在长期群体参与互动中,历史地形成并认可的。如果把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划分为文化心理与文化观念两部分,那么,文化价值观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而文化精神则是超越欲望、目的、动机、情感、情绪一类文化心理,上升到无欲的形而上学高度,  相似文献   

7.
施晖  ;栾竹民 《文化学刊》2009,(1):144-147
21世纪可称为“文化的世纪”。这是因为当今世界不同文化间的协调与和解不是靠政治、经济全球化,而是通过各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构筑相互协调的网络方能得以实现。要达到广泛的跨文化交际,世界各民族要以各自的语言尤其要以植根于词汇体系的“世界观”为基底,积极地面向世界,宣传和弘扬自己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正因如此,在民族间的广泛对话与急速交流的今天,更需要对各民族文化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中日“性向词汇”的比较研究,正是以普遍存在于各民族语言中的“性向词汇”为切入点,以探求和阐明中日两国国民性与文化的异同为目的而进行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雅君 《文化学刊》2013,(4):123-127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送礼文化,而国家间送礼文化的差异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差异。本文以"内和外"的文化学为中心,对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送礼文化进行比较,试图揭示三国送礼文化差异背后的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9.
饮食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并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了解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比较中葡的餐桌礼仪,来看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并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剖析造成双方差异的文化原因,得出相应的结论及建议,以促进两国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29日,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即将对日本进行“融冰之旅”访问的前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举办了一场由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参与的“中日网络对话”。两国嘉宾分别在北京和东京,通过互联网与网民探讨两国国民在生活、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异同的“中日国民相处之道”。旨在借助互联网为两国国民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以期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之际,进一步增进两国民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国茶文化各具特色,其文化内涵和饮茶习俗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茶文化的地位和功能方面亦存在相同之处。本文主要从饮茶历史、茶文化的内涵、饮茶习俗三个方面来研究中俄茶文化的异同,从而促进中俄两国文化共同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和文化精华,富含民族文化内涵。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其谚语受各自文化的影响,谚语字面上的信息意图和内在的交际意图往往大相径庭,这让谚语的翻译工作成了一项挑战。依据关联翻译理论,谚语翻译工作者首先应充分考虑谚语原文与译文读者所处的认知语境不同,既要明确谚语原文的交际意图,又要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期望做出准确判断,目的是让译文读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得到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一个媒介大国,其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都比较发达。随着网络的发展,其受众媒介接触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加之中日两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两国的紧张关系,日本民众对华心态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我们应在把握这些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对日传播。一、日本媒体概览日本是一个报业国家,报纸等传统媒体有着非常大  相似文献   

14.
赵征 《文化交流》2008,(10):34-3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化血脉和历史记忆,这是参加"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鄞州论坛"的两国民俗学家的共识。参加本届论坛的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东风在中国的大地上劲吹,激起无数绚丽的浪花。循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价值、传承人和保护开发这一思路,在大视野中撷取几朵活态的浪花,借以折射文化遗产之海的壮阔丰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泰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文化习俗与信仰方面有相通性但也有差异,如在动物崇拜中,中国崇拜龙,泰国崇拜大象,两国文化中均存在大量有关龙和大象的动人故事、传说与谚语.以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从集体主义、男性气概、权势距离、长期定位、不确定性规避等方面,剖析与比较中国龙和泰...  相似文献   

16.
正中蒙建交六十余年来,睦邻友好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关系的长期稳定与成果丰硕的文化交流有重要关系。中蒙文化交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互访与合作机制促进了两国文化开放性的交流,并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与相互交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双边文化交流拥有地域接壤、双边政策扶持、民族文化相似性、两种文明互补等优势,但其文化交流的空间仍有很大的可拓展性。加强文化交流与互动是促进跨境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保持两国关系稳定的重要纽带,也是制约不稳定因  相似文献   

17.
文化,即文而化之、以文化人,也可以简单地认为是文明与开化。它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深刻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还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自信建设中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因此,该文对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中西方国家、阶级层次、种族和社会性质不同,出现了文化认同形态上的差异。而民族文学创作的文化认同形态,不仅是一个民族内部文化时间积累的结果,还是世界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本文以英美文学为参照,分析因民族信仰、国家体制、社会文化和文化发展历程的不同,造成的中西民族文学创作差异,阐述不同民族文学创作文化认同形态对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宋欣 《职业圈》2013,(28):34-37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加给它的,而是国家民族在长期群体参与互动中,历史地形成并认可的.如果把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划分为文化心理与文化观念两部分,那么,文化价值现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而文化精神则是超越欲望、目的、动机、情感、情绪一类文化心理,上升到无欲的形而上学高度,所获得关于真理、正义、大美、崇高、庄严、神圣一类思维形式.从贯通几千年文化历史根本存在意义上讲,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它的根本精神.中国文化"刚健、中正、仁义、和平"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它的根本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