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竹 《海外英语》2014,(13):168-169
《蝴蝶梦》是上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女性和自然是《蝴蝶梦》的重要主题。该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蝴蝶梦》中的吕蓓卡形象进行了解读,揭示出《蝴蝶梦》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层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蝴蝶梦》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世界各地的读者。赫名于文学界。达芙妮.杜.穆里埃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写活了一个从未露面的已故女主角——吕蓓卡。本文从《蝴蝶梦》作品出发,勾连《蝴蝶梦》和它的续作《吕蓓卡的故事》,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来对两部小说进行分析,主要从叙事视角、叙述声音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两部延续性小说中与女性主义相关的话题。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对《蝴蝶梦》中的《吕蓓卡的故事》的叙事方式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甄嬛传》描写了封建男权文化下女性生存的悲惨现实,她们丧失自由,生命贱如蝼蚁,人格严重异化。剧作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自主意识、精神独立意识在当代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同时,《甄嬛传》也表现了日常生活之于女性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的《会饮篇》体现了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她们整体的社会地位都已经被定位在侍者、仆人等角色中:“爱神”是有性别的,完全变成了男性的特征;对男同性恋者采取赞美的态度;“爱”是对美的缺失和追求,是介于美和丑、善与恶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没有女性便没有文学",女性永远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因为她们的存在,文学才如此多姿多彩,《左传》中就出现大量形象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从总体上来说,《左传》秉承"书美以彰善,记恶以惩戒"的宗旨,将女性形象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两大类,那些具有敏锐政治洞察力和卓越才识的女性是作者褒扬的"善"的典范,而那些荒淫糜乱、心地恶毒的女性则是作者贬斥的"恶"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善恶果报观的影响在明清之际发展到极致,在许多明清小说中都见其渗透痕迹。从《西游记》文本分析,小说的整体框架结构及某些具体章节都以此建构。《西游记》众多人物形象均经过"抑恶向善"的历程,尤其是孙悟空形象更是因"性恶"而受惩戒,再因"抑恶向善"到臻于至善,修成了正果。我们根据《西游记》小说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再结合前人于《西游证道书》《西游原旨》中的多处点评,可以进一步挖掘与探讨《西游记》以善恶果报而"淑世辅化"的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7.
《圣经》,英文名为TheHolyBible,由古希伯来民族文字写成的《旧约全书》和用希腊文字写成的《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它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文集。记载着耶稣降生及其传道、受难、复活的一些传说,其主要思想是“人如何摆脱罪恶.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完善,最终归向上帝”。《圣经》中的主要冲突是“善”与“恶”的冲突,上帝与撒旦的冲突是核心,这一点从《圣经》开篇《创世纪》起就不断体现出来,亚当、夏娃因为受到蛇的诱惑而偷吃禁果是这种冲突的第一次。此后,《圣经》中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是这种善与恶的原型情节冲突的再现。《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它不仅是英语的文化源头之一.而且是英语习语的宝库。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中重要的经典名著,在宏篇叙事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改变了传统正面人物都善、反面人物都恶的叙事模式,作品中所应用的诗词对人物形象描写塑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与读者更好地了解《红楼梦》,本文从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勾勒、人物命运暗喻、人物对照、女性意识展现几个方面对《红楼梦》诗词和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雨果的长篇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著作之一。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带有《圣经》中的一些文学元素,本文将从替罪羊形象、U形叙事结构、爱与救赎主题以及善与恶的主题着手,探析小说中的圣经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10.
"甜美可人的天使"与"阴森妖艳的魔鬼"是达芙妮·杜穆里埃在经典小说《蝴蝶梦》中所塑造的两位女主人公形象。通过她们人生经历中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不仅可以看到男权定义下传统女性形象的消解,还可以感受女性形象由"他人附属品"向"完整个体"的转变。除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反叛,《蝴蝶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还结合了达芙妮·杜穆里埃写作的时代背景与她独特的成长经历。由此挖掘出女性作家及其群体在创作时遭受的来自父权制社会隐形规则的制约和与由此产生的矛盾心理及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小平 《文教资料》2011,(23):84-85
《氓》中的女子婚后遭到丈夫的抛弃,《孔雀东南飞》里贤淑勤劳的好媳妇刘兰芝被恶婆婆赶回了娘家,《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被迫和心上人分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被负心汉卖掉。她们都是封建时代遭遇不幸婚姻的妇女形象,封建伦理、封建道德是钳制她们追求幸福、自由的元凶。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其代表作,无论文学角度还是在对人性的深刻探讨方面,《蝇王》都不失为一部巨著,一本重要的哲理小说,小说借小孩的天真来探讨人性恶这一严肃主题。本文从人性中的善与恶入手揭示了戈尔丁对人性深刻的思考,预示自由意志终将引领人们走向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13.
善与恶的关系是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一般来说,善总是战胜恶,但是,《人言可畏》却告诉我们,恶有时也能战胜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魔戒》的微观考察和宏观把握,以及对倒U型叙事理论的理解,着力论证了《魔戒》的宏大叙事结构完美体现了倒u型叙事模式。并进一步论证了托尔金的叙事观——菩灾(eucalastrophe)和弗莱的叙事理论——U型模式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魔戒》的倒U型叙事模式能够完美传达并彰显出作品的主题意义:堕落与拯救,灾难与和平,希望与绝望,妥协与抗争,善与恶等的对立冲突。并由此揭示出:世界的本源是善的.万物都源自善,而恶是随后滋生泛滥的,虽然一度压制了善.但终究会被克服.被压制,善是万物最终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左传》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试图从人事本身寻求历史变化的原因,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左传》承认神、自然与人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神、自然与人之间的张力关系中主张以人为本;而修氏《伯战史》则否定了神、自然与人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强调天人相分。两书都从人事本身寻求到了历史变化的最终原因。《左传》认为,历史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民心向背转移的反映。民心,即善是推动历史变化的根本原因。伦理道德与历史的变化是一致的。而修氏《伯战史》则强调人性中的贪欲、权力欲等欲望在历史中的作用,把"恶"作为最终推动人类历史变化的原因。正义等伦理道德与历史的发展是相背离的。两书以上历史思想及特征,根源于中西古代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6.
大型古装清朝宫廷情感斗争电视剧《甄嬛传》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同时其配乐也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可,尤其是主题曲《凤凰于飞》。这首由刘欢作词作曲的主题歌是一首非常成功的电视剧主题曲,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其内容风格都与剧情相符合,而且在于其艺术性和传唱性。分析电视剧《甄嬛传》的歌曲,能让这些歌曲呈现出一种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正>《甄嬛传》的原著作者流潋紫对古诗词颇有研究,她在小说和电视剧中都大量使用了经典诗句,让观众叹为观止。《甄嬛传》经常出现经典诗句正在热播的《甄嬛传》中,李白的《长相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宋朝张玉娘的《兰雪集》、李商隐的《菊》等都有出现,  相似文献   

18.
善与恶的斗争是托尔金《魔戒》系列幻想作品的主题。《魔戒》中体现的善恶观与奥古斯丁关于善恶问题的论述有相似性,具有一元论的特点。《魔戒》中的善恶观基本上是基督教的,强调善恶的不对等性和自由意志的影响,但也带某些古希腊色彩。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作家戈尔丁的《蝇王》引发我深深的思考:人的本性是善是恶?孩子的本性是善是恶?恶是怎么产生的?面对复杂的人性,教育何为?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甚至全世界,从上世纪70年代一路走过来的电影《星球大战》和电视剧《星际迷航》代表着西方科幻电影的两座巅峰。《星际》和《星战》已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因为流行程度之高,甚至影响到美国主流社会文化。《星球大战》主要突出男主角在善与恶中挣扎,而《星际迷航》更多是则在探索和冒险中阐述人生哲学和对人类理想化社会的勾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