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理论与执行"能力并重的角度重新审视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理念,从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和要求,传统设计教学模式、设计理论与执行能力的关系,理论与执行能力培养的可行性研究方面阐述了"理论与执行"人才培养的思想、方式方法、渠道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详细阐释了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基本改变,进而基于新媒体时代,分别从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体验感受、推动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视觉应用传播、提高民族传统文化运输应用传播互动性等方面,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与传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瞿丽妮 《职业圈》2014,(2):68-69
网站作为企业的一个窗口,对于其品牌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左右。网站所传达的文字信息,包括措辞的方式、创作、语气与风格等都可以体现品牌的理念,但网站的设计可以给与终端用户更为直观的体验。建立网站的视觉体系,不单只是靠专有的视觉的识别系统(例如标准色、应用标识等),具有连贯性的视觉元素与简约的传播方式都具有识别性。施耐德的网站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其网站中一系列的识别元素将其品牌理念“Make the most of your energy (善用其效,尽享其能)”予以有效地传达,树立了其品牌安全、简单、有效、环保与创新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4.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和形象较为丰富,不仅可以延伸人们的经验领域,也可以让人们掌握更加丰富的世界信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近年来,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更多、更新的形式,使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多感官表达意义、基础及原则进行分析探究,提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多感官表达的方法和基本体现。  相似文献   

5.
陈家祠灰塑的传统视觉符号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亟待发展,探索出陈家祠灰塑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契合点对岭南非遗文化“灰塑”进行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目前陈家祠灰塑的传统视觉符号在当前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运用现状的分析,结合陈家祠灰塑的艺术特点,探索出传统视觉符号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总结出陈家祠灰塑传统视觉符号在品牌设计中的创新策略。通过“礼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实践展示去证明其可行性。最后,在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之间探寻一条融合发展、互促互进的新路径,令灰塑的传统视觉符号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得以有效地应用。  相似文献   

6.
周伟明 《职业圈》2013,(22):78-78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所以企业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学习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的竞争。新和成从废酒精回收起家,发展到目前拥有多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从维生素行业向营养品、原料药、香精香料及新材料等多领域跨越,这与推行以培养人、教育人、造就人为目的的“老师文化”和创建学习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过去41年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历史全面回顾,总结中国国际传播人才的整体模式,总结特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方向。整体说来,传统的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是典型的集中权威(authority)模式,是以国家需求导向,以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复合其他学科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国际传播+”模式。在培养效果上,该模式满足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国际传播人才的临时性和表层需求,但在中国全面融入世界体系的今天也导致了中国国际传播结构性失语,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下媒介技术引发的全域性、生态性、颠覆性变革,未来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亟需走向分散枢纽模式(hub),通过在不同专业、学科复合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实现从“国际传播+”走向“+国际传播”,从不同专业、学科赋能国际传播走向国际传播赋能不同学科、专业,实现因校、因专业制宜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专业、学科体系建设,解决中国国际传播在专业领域的结构性失语。  相似文献   

8.
口语诗属于现代诗的一个分支,从其诞生到现在,已成为诗坛的新主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对Sarah Kay的口语诗Point B进行多模态意义建构。研究重点是利用视频标注软件ELAN对口语诗中的文本、音韵特征和手势进行分层标注和统计,从而分析文字模态的概念、人际、语篇功能及视觉模态的分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听觉与视觉模态的相互配合、协同能更好地解读作者想要传达的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民魁 《职业圈》2012,(24):143-143
一、分流培养教学计划 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开放型多样化人才为主线,按照共性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为提高人才培养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我们构建了“按学科招生,贯通基础,分流培养.逐步到位”的培养方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从“深井”模式向“大平台”模式转变。设置大学通修课、学科群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文化素质公共选修课6个课程模块。开设了9个专业方向:教育、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公司理财、财务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史万莉 《职业圈》2008,(32):178-179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提出了一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学生的“工”和“学”交替进行。将课堂搬到酒店,将教室安排在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1.
张志 《职业圈》2013,(3):109-110
中层队伍在企业中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企业高层领导的“替身”,中层负责传达高层的思想,执行高层的战略,因此,强健的执行力是中层队伍的价值所在。而目前施工企业因企业目标不明确、与高层领导沟通不畅、团队协作程度低、责任导向不够明确等原因,导致中层执行力不强。因此,  相似文献   

12.
葛兵 《职业圈》2007,(9X):78-79,87
当前围绕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而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重要环节。文章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背景,以《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提出应在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点、理清教学创新思路的基础上,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熊淑萍 《文化学刊》2015,(3):177-179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充分顺应学生心理、充分服务学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立体多元的帮扶性训练,从而达到专业知识、思想教育、审美体验、实际技能综合培训的目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不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且考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以及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新思路,根据幸福心理学理论,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在育人工作中能感受到幸福并时刻传递幸福。  相似文献   

14.
刘静  余娜莉 《职业圈》2008,(18):94-95
网络媒体艺术跨越“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涉及广告、包装、印刷、影视、游戏、建筑、装饰、服装等与视觉设计相关的行业,它打破了传统的方式,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全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苏天高 《职业圈》2007,(20):50-51
文章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的技术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的特性,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婷 《职业圈》2008,(33):151-152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变革和技术飞跃发展,图形作为符号传递信息的功能已经越来越重要。图形创意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各大艺术院校和艺术设计专业纷纷开设。而目前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薄弱环节。文章从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教学的薄弱环节,同时提出改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薄弱环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原创游戏产业不断暴露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现象,面临“道德恐慌”危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舆论抨击。本文从电子游戏伦理建构视角出发,以游戏内容的伦理失范以及应对策略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游戏叙事、游戏规则、游戏视觉三个方面进行伦理失范现象分析;探索基于道德渗透的游戏机制,使娱乐设计与道德设计机制深度融合;倡导高校游戏专业伦理观的培养及实践路径,据此为建构游戏创作伦理提供参考性方案。  相似文献   

18.
苏天高 《职业圈》2007,(10X):50-51
文章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的技术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的特性,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变革和技术飞跃发展,图形作为符号传递信息的功能已经越来越重要.图形创意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各大艺术院校和艺术设计专业纷纷开设.而目前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薄弱环节.文章从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教学的薄弱环节,同时提出改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薄弱环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国际舆论斗争形式和传媒业态的深刻变革,使得国际传播全媒型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要培养具备“四个融合”即政治素养与职业素养的融合、中国视角与世界格局的融合、内容为王与技术赋能的融合、数据思维与共情能力的融合的国际传播全媒型人才,须从人才培养的前瞻谋划、政治引领、语言及跨文化能力、科技与大数据思维、新媒体业务技能等诸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