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波 《职业圈》2012,(30):45-45,47
我党务必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展开“政工队伍建设”。需将“发展”做首要任务来抓。本着“发展思想”的主旨,由“发展视角”求和谐,将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放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乡镇医院政工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乡镇医院政工队伍构建上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完善政工队伍的选拔、健全管理体制,本着“作风正”、“业务精”、“政治强”、“纪律严”的原则,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政工队伍。且创设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松迪 《文化学刊》2009,(6):29-32
一、“豁脱”的概念 “豁脱”蒙古语,汉语意译为“城市”。《蒙古秘史》中把“城市”统称为“豁脱”、“豁图”、“豁脱刺”等,现代汉文写为“浩特”。人们一般将以城墙围住的、人口聚集的、交换商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方称之为“城市”。从汉语角度解释“城市”这个名词,“城”为城墙以内人口聚集地域;“市”为商品交换的场所。,所以,定居民族最早的城市是应该因商品交换而聚集人群后形成的。这种“城市”是对于定居民族而言的。  相似文献   

3.
《职业圈》2014,(34):50-51
当下企业有两个重要的“价值思维”,一个是“互联网思维”,另一个是“人文化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科技发展背景下,企业对市场、用户、产品、价值链的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人文化思维”的核心是用“思想”“精神”“道德”“仁爱”等,文而“化”为之。  相似文献   

4.
回顾梳理2021年我国对外传播策略创新,“平台社会”视域下平台化传播突围、分区块精准传播、技术驱动叙事创新,“全球中国”理念下的由“跨文化”到“转文化”、由“自塑”到“他塑”、由“硬性”到“柔软”的传播策略升级值得关注。2021年对外传播的创新策略有效地改善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错位”。未来,要进一步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跨越、从“策略”到“理论”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义”的基本含义是“宜”、“适宜”。它不仅是个人内在的道德要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而且是分配社会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原则。在“义”与礼法的关系上,一方面,“礼”以行“义”;另一方面,“义”以行“礼”。先秦儒家的礼法正义是由“道”、“仁”、“礼”、“义”等范畴整合而成的分配权利与义务的价值标准,实质上是一种秩序本位的身份正义。  相似文献   

6.
"百年歌自苦"--论杜甫诗歌创作中"歌"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杜甫大量使用“歌”、“行歌”、“长歌”、“高歌”、“浩歌”、“放歌”、“狂歌”、“放歌”、“悲歌”、“哀歌”之类词来自述其创作行为入手 ,研究向来被学者忽略的杜诗与“歌”及古老的乐歌传统的深厚关系。提出杜甫以诗为歌、具有歌者意识等重要结论。文章认为 ,杜甫的诗歌创作 ,在高度的文人化、语言艺术高度发展的同时 ,又有着向属于诗歌的更为原始、自然的状态的歌的艺术传统的回归的自觉倾向。为杜甫艺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相似文献   

7.
“口无择言”的“择”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表“选择”义;二是认为“择”通“殬”,表败坏义。为准确解释“口无择言”一词,该文结合大量古典文献资料,从“择”字的义项、“择言”的含义、“口无择言”的使用语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口无择言”一词中的“择”应当理解为通假字,该成语应译为“不说败坏人的话”。在释义的基础上,该文结合古今语料,对比“口无择言”和“口不择言”两词的使用语境及区别,了解两词常因为表层结构相似而误用、混用的现状,深入分析两词误用的现实原因,为准确理解和解释古汉语材料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沉浸式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大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趋向于“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沉浸式戏剧与剧本杀就是其典型代表。沉浸式剧本杀以“思维、逻辑、演绎、辩论、社交”作为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开启了“戏剧化”“游戏化”的发展之路,这也使得该游戏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沉浸式剧本杀筑造的“高级的游戏形式”,将“戏剧”与“游戏”集于一身,兼具“互动性、参与性、观赏性”三种特征,打破戏剧中的“第四堵墙”。该文基于戏剧中“游戏性理论”,对沉浸式剧本杀“戏剧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分析沉浸式剧本杀是如何成为“戏剧化的游戏”,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与革新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2009,(6):F0004-F0004
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处大理苍山西坡腹地,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近年又被大理州定位为“大理后花园”,一直以“核桃城”、“核桃村”、“全国核桃质量第一”、“全国县级核桃人均占有量第一”著称。  相似文献   

10.
“醜”“丑”作为繁简字,曾出现互用现象。该文通过历时分析“醜”“丑”的字形演变,以文献用例和字形说明“醜”“丑”两字本义并不完全相同。最后从使用频率、经济原则、同音替换等方面探讨“丑”代替繁体字“醜”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王晖  庚锌 《职业圈》2011,(17):54-55
时代能够影响人的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当下,人们写着“微博客”,制造“微语录”,尝试“微阅读”,发起“微公益”等等,构成了一种客观环境,即“微环境”。“微时代”已经到来,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微”并非“不足道”,“微时代”对人们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2013,(3):F0003-F0003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与鄂、湘、皖三省接壤,地处长江水道与京九铁路构成的“黄金十字架”的中心,是长江黄金水道沿岸十大港口城市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的沿江对外开放和外贸港口城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江西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2009年,如果被称为是中国的“智库年”,似乎也不为过。从年初开始,被中央政府钦点成立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汇政、商、学三界,强势重磅登场。接下来的“全球智库峰会”,又几乎云集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的“智囊团”、“思想库”、“政府外脑”、“影子内阁”,讨论的焦点议题又是炙手可热的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与鄂、湘、皖三省接壤,地处长江水道与京九铁路构成的“黄金十字架”的中心,是长江黄金水道沿岸十大港口城市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的沿江对外开放和外贸港口城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江西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李霞 《职业圈》2013,(9):57-57
新时期稳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稳定、建和谐、促发展”为目标。以加强“三基”工作为主线,牢牢把握“责任在领导、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岗位”的基本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力争“两个提高”,实现“三个目标”,做好“五项工作”。认真开展“强三基、上水平、提素质、保稳定”活动。全面提升维稳信访工作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系统工作人员基本素质水平,为企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一、严格落实责任措施。确保重点阶段大局稳定。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落实责任到位。下达重点阶段维稳责任令,做到稳定责任层层落实;二是应急预案到位。  相似文献   

16.
张云龙 《职业圈》2014,(4):30-31
“道”始于《老子》,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道”就开始分成“天道”和“人道”,“天道”是指客观世界的存在形式和规律;“人道”就是指人、人的价值、伦理道德、人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7.
启道是女娲伏羲敬天悯物的造化,体道是中华先民与生俱来的禀赋,盘道是华夏诸族慎终追远的反问,原道是炎黄子孙牵系命运的商兑。“启”、“体”、“盘”、“原”构成了中华先民天人互动式的道学问;“化”、“赋”、“问”、“兑”体现出华夏传统美丑兼审中的道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与道俱化的文律,也是审道一族化解美丑的韵致。  相似文献   

18.
试论陶渊明的"四皓"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熟知的“商山四皓”从汉代起就可以叫做“南山四皓” ,陶渊明诗文中的“南山”、“南岭”、“南阜”都是在暗用“四皓”的故事。“四皓”精神大致可用“避乱隐居 ,不仕修身 ,待机出山”来概括。陶渊明具有浓厚的“四皓”情结 ,他归隐的主要原因是为躲避当时政治风云可能造成的祸患 ,同时也在等待着出山的机会。陶渊明的“四皓”情结对我国传统文人“外圆内方”集体人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基伟 《职业圈》2013,(28):92-93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时下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前一阶段,各级领导干部采取各种方式“照镜子”,自己照、群众照、上级照、同级照、公开照、匿名照等,对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照出了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领导干部如何“正衣冠”?如何在对自身“衣冠”的“愿正”“敢正”“善正”过程中,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09,(12):62-62
王君超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该书收录了作者10年来对我国媒介批评的发生、发展进行同步观察和研究的成果,以及在清华大学从事媒介批评教学与实践的思考与感悟,共计130余篇作品。全书分为“热点事件透析”、“网络现象检视”、“美国媒体观澜”、“媒介文化反思”、“公众人物点评”、“媒介批评实践”、“教育学术散论”7个部分,共计50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