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在海员当中广泛流传着,他们相信:沉没在海洋里的船不会沉到海底,而是不动地浮悬在深海的某些地方,在那里,海水“已经因为上面各层水的压力的关系而变得密度相当大了”。  相似文献   

2.
筷子的传说     
四千多年前,人们吃东西用手抓。今天,很多地方的人仍在吃“抓饭”。洗过手没有?好烫!好烫!终于可以吃饭咯!嘿,干脆我们来比比谁喝得快吧!成啊!输的人洗碗!我国夏朝的时候,两个渔夫在船上喝热稀饭。一个聪明的渔夫找了两根树枝当“搅拌器”。喝完喽,不用洗碗喽!结果,他赢了。你怎么这么快?舌头没烫坏吗?用这个搅搅,稀饭很快就凉啦!我决定叫它“快子”!高!实在是高!用筷子真好,妈妈不会注意到我的手没洗!回到村里,别人也跟着学。后来又用光滑的细竹代替了粗糙的树枝,于是就叫“筷子”了。“箸”这东西很方便吧?是啊!这事越传越广,最后传到了皇…  相似文献   

3.
亦师亦友     
曾经听赵光华先生讲他与周汝昌先生的关系,表述为:亦师亦友。赵光华尊周汝昌为师,周汝昌视赵光华为友。如是这样,赵先生恐怕就不好说是“亦友”了。或者,在“友”的基础上,赵先生客气,就成为了“亦师亦友”。不知究里,所以是为“猜猜看”。二人之间的关系,既是老师又是朋友,这关系,不是学生可以说了算数的。但是在“老师”口中,却是不会这样讲话的吧。既把学生当作朋友,就不会还摆着老师的架子。所以师道尊严还“严”的地方,把师生情谊搅得再浓,师乃是师,生亦是生。做朋友,老师辈份会下降,学生的地位则得到了提高,不知老师答不答应,学生敢不…  相似文献   

4.
寻找神性     
秋潭 《课外阅读》2006,(4):31-31
在一个古老的印度传说中,人类曾经都是神。由于人们滥用自己的神性,万神之王布拉马决定将神性从人们身上拿走,藏在他们找不到的地方。但到底藏在哪里成了问题,布拉马召集众神开会讨论。“我们把它埋在地底下。”众神说。布拉马回答道:“不行,人们会挖进地里把它找到。”众神又说:“我们把它沉到海底。”布拉马回答道:“那也不行,他们会想法潜入海底找到它。”然后众神又说:“我们把它拿到高山山顶藏起来。”但布拉马再一次答道:“那也不行,他们会登上所有的山顶再一次找回神性。”众神无奈,只好说:“我们不知道该藏哪了。看来人们最终总会找…  相似文献   

5.
散文诗四则     
一_..Q———.”o--$A二感觉不到浪漫,聆听不到温柔,不解的.回回回回问二______一必仍是膝陇的微笑。-;习回回回瞩轻轻地闭上眼,任思绪乘着海风,踏着-腻淑酪回回回回回凶蝴趟一的圃圃翻口问回回缀圈浪影,回到从前的海滨。寻觅沙滩的脚印,.圃骡辫回回口圈回问候潮水的记忆.谛听大隔阶;、,阶_PsgrMW’“’”“‘””“””“”“’“’”’‘”’/“’‘yUJ”tujgrDO$回山口回回回回回刚一拍,一拍!一拍……_“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圈””一一回回回回回口回回回回一拍,~拍!一拍……_’回回间问甲甲问回甲回回回回回回…  相似文献   

6.
“无风三尺浪”是人们对海洋的描绘。这与“无风不起浪”不是自相矛盾吗?不,即使在无风的时候,大海依然会波动。我们知道,地理上的水域是相通的,因此一旦有风有浪,便会连锁反应般波及别的地区,所以即使风停了,大海的波浪并不会马上消失;别处海域的风浪也会传播开来,波及到无风的海面。因此,“风停浪不停,无风浪也行”。这种波浪叫涌浪,又叫长浪。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何而来?”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从古人类学诞生以来,研究这个问题主要依靠考古学发现的化石。为什么化石能够成为研究远古人类的主要证据呢?远古人类的遗骸埋藏在地层中,受地下水中矿物质的渗透,水中以钙盐为主的无机质逐渐取代了遗骸中的有机质,日久年深,这些遗骸变成了主要由无机质构成的化石,  相似文献   

8.
毗邻印度洋位于亚非之间的红海素有奇海之称。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在红海海底发现了四座“烟囱”。这些“烟囱”又深又长,宽仅数米,科学家们称之为“海底深洞”。从“深洞”里溢出的热水温度高达56℃。在“烟囱”附近还生活着一些奇异的生物群落。科学家还在位于红海的阿特兰蒂斯(Ⅱ)海渊的200米深海底,发现水温为59.2℃、但盐度却达257的为大洋7倍的海底盐泉。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有的地方海底水温竟高达几百摄氏度以上。同样神秘的“烟囱”也在大西洋多处发现。法国海洋开发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亚速尔群岛(葡萄牙)水下2500米深处的…  相似文献   

9.
乔皮奇家里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刚买来的时候,电动车的坐垫和乔皮奇的脑门一样高;几年以后,坐垫就只有乔皮奇的肚皮那么高了。“爸爸,”乔皮奇问,“我都长大了,电动车怎么不长啊?”“你一天按时三顿饭。当然会长啦。”爸爸说。“可是电动车呢?有一顿没一顿的——我是指充电啊——当然就不长啦。”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说过:作文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在说话及不到的地方就作文。作文的基本要求是通顺。而要做到通顺,叶老说“最要紧的是锻炼语言习惯”,认为“语言习惯好,写的文章就通顺了”。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叶老说这话听来似乎挺神秘,其  相似文献   

11.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现行课程的新理念,而近年来的中考题越来越多地体现了这一要求,而家庭中的厨房与物理密不可分,厨房中包含许多物理问题。1厨房中的物态变化例1用壶烧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白气”,但壶嘴最近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在离壶嘴很近的地方温度很高,水蒸气不会液化,在离壶嘴稍远的地方温度变低,水蒸气被液化,这就是看到的“白气”。例2饺子在水中煮,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就会发黄变焦,这是因为()A.饺子在水中煮,温度不到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B.饺子在水中煮,温度超过100℃,饺子…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考察船的船舱里,于益教授正坐在电视机前,给从少年宫来的实习海豚饲养员小军讲述海底的秘密。“呜——”突然一声怪叫,电视监测屏幕上出现了一团混蚀的泥浪,像翻滚的乌云,把荧光屏遮得忽明忽暗。于教授从沙发上蹦起来,扑到电视  相似文献   

13.
厦门真是个好地方,枕着清爽的海风入眠,以浪为歌,生活好不自在!但这么优美的地方,曾经也是旧中国的一个殖民地,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过去的岁月刻满了“沧桑”一词。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诗歌,对语言文字常有化常为奇的熔铸能力,下列一些诗作对“入”字的运用,在化常为奇这一点上,堪称各呈其妙,引人“入”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风》)风吹过江面,掀起千尺巨浪,壮丽无比;风吹入竹林,搅得万竿翠竹摇曳不定,幽韵无穷。一个“过”字,一个“入”字,化无形为有形,把风写活了,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片奇景壮观。  相似文献   

15.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教学片段一】师:海面上有时候会怎样?生:海面上有时候波涛澎湃。师: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怎样?生:(读课文句子)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什么特点?生:宁静的特点。师:很对。(板书:宁静)【教学片段二】师:(课件出示海面静止的画面)浩瀚的大海有时会“发脾气”。大海“发脾气”时,海面上是什么样的情景?生:海面掀起高高的浪,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发出可怕的声音“轰!”生:刮起狂风,下起暴雨,大浪有十几层楼那么高。(下面有学生忍不住发出惊叹)师:(课件出示海浪汹涌澎湃的情景)你会用哪个词说这情景?生1:波涛汹涌。生2:波涛澎湃。生3:巨浪滔天。生4:惊涛骇浪。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波涛澎湃)这些词都是讲——生:波浪很大。师:海面上波涛澎湃,这时,深深的海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海底瞧一瞧好吗?(课件创设情境:画面由狂暴的海面逐渐转到黑暗的海底)师:我们现在置身海底了,你有什么发现?生1:海底没有一点波浪。生2:好黑呀,有点儿可怕。生3:静悄悄的。师: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一点波浪都没有,静悄悄的,句中哪个词描写了这种情景。生:(...  相似文献   

16.
王丽 《今日中学生》2013,(12):47-48
上初中不到一年,我们班就有两任班长下台了。他们治理班集体并非不得力,只是在关键时没有站稳脚跟,导致“晚节不保”,丢了“乌纱帽”。其实,第二任班长在位时,我已被作为后备人选培养,好像班主任有先知先觉,知道第二任也做不长久。随后,我阴差阳错当上了班长。  相似文献   

17.
海底风暴     
深深的大洋下面,想必是一个特别平静的地方吧。然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却说:海底并不平静,各种激流时常横扫着下面的一切,这些激流被称作“海底风暴”。它仿佛地面上强大而可怕的龙卷风,旋转着扫海底。它会冲走科学仪器,毁坏海底通讯电缆,甚至还有可能危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放在肚子里妈妈买回一网兜水果,叮嘱儿子:“你把水果放到谁的手都够不到的地方。”儿子说:“妈妈,那就放在我肚子里好了。”一天,儿子在睡房里吃面包,爸爸劝道:“小明,别在睡房吃好吗?要不然会来好多蚂蚁吃面包屑的。”谁知儿子听后不以为然:“不会的,爸爸,蚂蚁自己家里有饭吃……”蚂蚁有饭吃开心一刻  相似文献   

19.
探索地球村     
啊(7喜马拉雅山也可以吗叩那多费劲啊!越是往下凹就离地球中心越近啊!挖起来就比较省力气啊!越薄的地方肯定就离地球中心越近!地面上再低的地方又怎么可能低得过海底呢甲因为上次亮亮说过海底的地壳比较薄啊。我们的地球,像这个苹果一样。它是述之由风化的土层和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所以也可以叫做‘岩石圈”。理rr④地壳的厚度在全世界各地是不一样的哦、像青藏高原,地壳育60一80公里厚呢‘7但也有很薄的地方,像太平洋海底,有的地方只育8公里厚。r这些东西比钢铁还要坚硬好多倍。却又可以慢慢地变形和移动,而且不会断裂。科学家们认为地球里…  相似文献   

20.
“我当了国务院副总理后,最大的苦恼就是听不到一线群众的意见。地方的领导干部有些情况是不会告诉我的。”这是吴仪同志在今年“两会”上说的一番肺腑之言。我以为,这不仅仅是一位副总理.的由衷之叹,还真切地反映了我们各层各级一些领导干部的共同心声。当然,主要是反映了我国目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现实,因而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