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零句”和“流水句”——为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家煊 《中国语文》2012,(5):403-415,479
赵元任先生的"零句说"是从整体上根本上揭示汉语语法特点的重要学说,包含三个互相联系的要点:(一)整句由零句组成。(二)零句是根本。(三)零句可以独立。从零句说引申出关于主语和谓语的两个重要观点:汉语的主语就是话题,汉语的谓语不宜按名词和动词区分类型。零句说能解释为什么汉语多"流水句",对零句说理解不透彻是流水句的研究不能深入的原因。本文在零句说的基础上阐述流水句的"并置性"和"指称性",这两个特性对语法理论中句法递归性和名动分立的普适性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中的小句结构统一表现为嵌套时态短语的话题短语投射。英语小句中的时态成分在不同小句类型中具有实现事件论元的可选性特征,其句法结果为英语名词小句和形容词小句中的主语移位至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而英语动词小句中话题短语指定语的位置由小代语 pro 占据。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上成分的不同造成了英语不同小句中主语被动化提取的差别。汉语中的时态成分同样在实现事件论元方面具有可选性特征。汉语补足语小句中的时态成分选择不实现事件论元,因此汉语名词小句和形容词小句中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上的成分为小代语 pro。汉语独立小句中的时态则选择实现事件论元,其主语实现为话题。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语序(包括词序和句序),是一种语法手段,具有表意功能,颠倒语序,常常会使语义翻新,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4.
本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汉语被动句的认知语义基础,主要探讨了“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变化对汉语被动句的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在汉语被动句的打造过程中,“被”字的语义状态化表现为“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由离散性和时间性衰减为非离散性和非时间性;“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衰减是汉语被动句的语义结构“N2 被(N1)V”语法化为“S. 被(O)P”语法结构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5.
"数(量)名"无定主语句是现代汉语无定主语句的典型形式,在功能语法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大量汉语事实的分析显示了这类无定主语句以下几个语义语用特点:(1)它作为一个现实事件句,无论是动词性谓语句还是形容词性谓语句,其主谓语均统一于"有界"这一语义特征之下;(2)它作为一个有标记的焦点表达式,它的整个句子就是一个焦点,而且这个焦点所传递的正好是一个新信息,不过这种信息的新旧和是否成为焦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空间主语小句归类为隐喻性表达和非隐喻性表达两类,采用系统功能语法的隐喻分析框架,以空间语义的物理学意义为起点,分析两类小句的功能语义特征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别。透过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视角,分析隐喻性小句的语义基础和变化,进而勾画出空间主语小句的隐喻梯度。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序的多面考察(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语法、认知、逻辑、语用、修辞诸方面对汉语语序进行考察,从理论上说明、从实际上描写汉语语序的主要特征和基本面貌,认为认知、逻辑是汉语语序的深层基础,语用、修辞是汉语语序的运用的表现形式.它们对汉语语序各有制约和影响,但又有某些一致性.本文从汉语是非形态语言的特点出发,考察到汉语语序既相对地固定,又便于灵活变换构成新的结构关系.考察时,还注意到汉语的句内语序和句际语序在语言内层和语言外层中的一系列反映,使语序和语音、词汇的联系明朗化,给为适应语用、修辞的需要而产生的凸显语序确立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苗语有话题句。苗语话题句分为有词汇标记的和无词汇标记的两种。有词汇标记的话题句以句中语气词"ni33"为话题标记词。话题成分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句子成分、语法单位、语义内容均可做话题。苗语话题句有论元共指话题句、语域式话题句、拷贝型话题句等语义类型。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17,(4):71-75
祁东方言中被动句主语的语义角色非常丰富,既包括受事,也包括感事、工具、结果等,还包括句中主语不是动词论元的直接参与者,甚至还有主语没有出现的情况。参考袁毓林对动词语义角色的分类方法,对祁东方言被动句主语的语义角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路径,结合现代汉语的特征,建构了一个包含句子类型、句子主语(主题)和语气助词三个要素的汉语语气系统分析模式。在此模式的基础上以《红楼梦》人物王熙凤话语为例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句类主要用以体现不同的语气,但说话人想要完全表达说话意图,又必须注意对句子主语的选择和语气助词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