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这些素养的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用四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理性思维、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作为教师,我们直接担当了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使命。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顺应时代的要求,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正>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上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用四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相关研究表明,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目前所有的国家都将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颁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是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来推动落实。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学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我国正在逐渐确立一条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之路。培养核心素养最主要的难点是学校教育很难全面均衡地实施六大素养的培养。每所学校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0.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应了"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深化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正式出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6大素养。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人一提起评价首先想到的就是考试、分数。但是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能保证学生的终身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其中"学会学习"首次列入其中,这是观念的革命性更新。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基于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笔者重点从实践创新、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三个方面探讨创新语文教学方法、着力提高语文素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经之路,既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也是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公布。全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基本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及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细化为18个维度。其中,健康生活核心素养被划分为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三个维度。健全人格具体表述为: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虽然没有对心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9月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终于完成的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新的形式下,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语文学科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这个前提下,作文显得更为重要。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文教学观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确立了三个方面的六大核心素养,具体为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和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自主发展中的"学会学习"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关键点,尤其对于西藏学生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藏学生在"学会学习"方面,教师的引导还远远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仅肩负着学校发展的希望,更承载着民族与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培养一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火热的词语,何谓 “核心素养”?“核心”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素养”则是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来说的六大素养: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 新。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作为教师,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 老师该教什么;现在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我们需要关注学生该 学什么,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为他们提供原动力,以帮助 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