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的语义并不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是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逐渐发展和变化的。但是每一个词汇都有其最原始的核心含义,无论词汇的意义发生何种变化,都不能脱离其本身的固有含义。在日语中,词汇的多义性现象都是围绕着该词汇的原始词根的混沌含义而产生的,以日语动词「かえる」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日语动词的语义多义性,以期为日语学习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义词的研究是词汇语义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俄语颜色词"чёрный"词汇意义丰富,具有多样性。以俄语颜色词"чёрный"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其多义性及语义演变路径,并揭示该词汇的认知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的视角分析动词「つむ」的语义多义性及同源动词的派生,词汇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根植于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汇的语义产生了扩张,发展成多个义项,最终形成同源词汇群。同源词之间虽然具有不同的语义,但各个语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语义即原始动词的混沌语义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98):75-76
作为普遍的语义关系,多义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和语篇教学等环节广泛涉及语言的多义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词素多义性、词汇多义性、词组多义性、句法多义性及修辞格多义性的教学意识。多义关系的系统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语言认知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汉语新奇构式"副名结构"中的名词为研究对象,通过例证分析其语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分析其进入"副名结构"的认知动因,以及该结构对名词进入的限制条件。认为性状义是名词进入"副名结构"的语义基础;现代汉语中名词与副词的组合体现了词汇的多义性特征和意义建构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好不好”的语义演变过程进行详尽考察,分析其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轨迹,尝试从句法、语义和认知的角度,对其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多义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它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的认知学理论,从词汇层面入手,对多义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多义性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隐喻、换喻,和多义性形成的两条路径——辐射和连锁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从而克服了传统结构主义在语言多义性分析上的欠缺。  相似文献   

8.
虽然我们在使用词汇非物理义项时意识不到概念隐喻理论和体验哲学观在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体验哲学的心智体验性及认知无意识性表明: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日常体验形成意象图示,帮助建立词汇字面意义与隐喻意义之间的联系。感官动词的语义和用法反映了人类的感觉运动系统对客观世界的直接体验,对其多义性深入分析后发现体验哲学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概念隐喻理论能有效地阐释感官动词的语义扩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词语多义性的认知考察,将范畴原型理论应用于国俗语义,发现国俗语义可以作为多义词进行义项划分,并认为国俗语义实际上是词语多义性在文化内涵上的表现,还构拟出其义项划分的标准,为义项的引申及引申关系的探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常见英汉公示语中的复合名词结构进行比较,并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其语义关系和词汇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英汉公示语复合名词的词汇化过程有较强的解释力.该研究有助于语言研究者和学习者对复合名词的语义关系和复合名词词汇化过程中的语义转移作进一步了解,对促进当代城市学中有关公示语规范使用和翻译等方面的研究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