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改革"在学界引起广泛讨论,以审判为中心意味着改变过去"侦查中心主义"实现庭审实质化。本文介绍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改革"的提出背景,并从庭审实质化,对抗式诉讼和辩护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以审判为中心,并结合我国目前刑事辩护的现状,分析美国有效辩护制度在中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刑事辩护制度理想化状态的实现受制于整个刑事诉讼结构以及在该结构中其他制度的完善与否。从刑事诉讼的目的看,理想化的刑事辩护制度要求在刑事诉讼结构中辩方与控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相当的诉讼机会,充分陈述自己的辩护意见,并能够为举证支持自己的辩护意见作准备,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不受非法侵犯。但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存在着公、检、法三者关系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刑事辩护制度理想化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庭审实质化是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关键性内容,与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审判制度、司法责任制等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决定着诉讼职能的发挥。践行庭审实质化,要求以完善审判程序为基础,落实相关配套措施为保障,真正实现"事实查明在法庭、证据认定在法庭、判决形成于法庭"。  相似文献   

4.
刑事辩护制度理想化状态的实现受制于整个刑事诉讼结构以及在该结构中其他制度的完善与否.从刑事诉讼的目的看,理想化的刑事辩护制度要求在刑事诉讼结构中辩方与控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相当的诉讼机会,充分陈述自己的辩护意见,并能够为举证支持自己的辩护意见作准备,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不受非法侵犯.但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存在着公、检、法三者关系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刑事辩护制度理想化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律师在庭审调查中能否做好质证工作,是刑事辩护成败的关键。律师质证的实质是对公诉人出示的控诉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提出异议。每一种证据有各自特点,对其质证的方法技巧亦各不相同。律师质证要处理好质证与辩护的关系,处理好律师反证与被告人质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享有"小宪法"之美称,最大的要义在于保障人权。在控辩双方实质不平等的前提下,保障被追诉人的人权就更为重要,而无罪辩护则是保障被追诉人的终极目标。庭审中依事实是否存在争议,无罪辩护可分为两大基本情形。虽然刑事辩护的实务性极强,但在诉讼法理上无罪辩护也有其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庭审在长期公检法线性流水作业中产生了异常的"和谐"状态,被告人的质证权形同虚设。侦查中心的诉讼构造、打击犯罪的诉讼理念以及发现真实的诉讼价值都是造成被告人质证权虚化的原因。随着正当程序、人权保障等现代法治观念的传入,中国开启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在对我国被告人质证权运行缺陷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程序保障,促使我国被告人质证权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刑事案件的辩护率较低且逐年下降,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容忽视的现实,辩护律师的缺位导致控辩力量失衡,使得对抗制庭审模式无法有效地运行,更不利于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要突破这一困境,路径之一就是将比较法视野中的"强制辩护"制度引入我国。对特定的案件和特殊的被告人,在刑事案件的庭审中,必须有辩护人参与诉讼,无论是被告人自行选任或是法院为其强制指定,有助于维护被告人在诉讼中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9.
刑事辩护律师承担着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利益及人身权利的重大使命,但刑事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面临着辩护权利不足、保障措施缺失及司法解释立法化等法律问题,究其原因是传统的法律文化、立法观念和司法制度的制约导致。更新司法理念、进一步完备律师权利、提高律师社会地位、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从而真正实现刑事辩护律师与公诉人的诉讼权利平等、保障律师权利的顺利行使,是当下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创设了简易程序,满足了迅速处理刑事案件的需要.但是程序的设置并不缜密,对被告人诉讼权利关怀不够,亟需限缩简易程序的适案范围、赋予被告人程序选择权、强化辩护制度、建立公诉人出庭制度、明确庭审程序运作等.目前的普通程序简易审有侵犯被告人诉讼权利之虞,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解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有利于其诉讼职能的发挥.从辩护律师的工作性质,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关系以及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关系看,辩护律师是刑事诉讼中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诉讼参与人.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辩护活动,促进实体正义,程序正义以维护国家法制过程中发挥重要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苹  陈立毅 《华章》2007,(9):70-70
辩护原则是指由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为反驳控诉,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和理由,说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免除处罚的诉讼活动,称之为辩护,它是一种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本文结合当前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探讨热潮,以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条为切入点,通过对几个基本问题的分析,试图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进行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3.
侦查人员出庭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具有适用率偏低、被告人翻供比例高,律师参与诉讼及作无罪辩护比例高,案件类型分布广,出庭目的主要是为证实取证行为合法性等特点。侦查人员出庭后,被告人翻供使原证据体系受冲击,交叉询问致使庭审对抗性加强,庭审效果的不可预测性增强,不出庭或故意做伪证对公诉存在风险。公诉人应当在审查起诉阶段仔细审查证据,开庭前做好沟通,庭审中做好法庭询问,庭审后做好总结。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庭审中的交叉询问方式限制了交叉询问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效力,对抗性不充分,不强调人权保护价值。要保障被告人质证权,限制书证证明力,实行有条件强制辩护制度,确立适当的交叉询问规则。  相似文献   

15.
刑事公诉案卷移送方式上,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国家普遍采用“卷宗移送制度”,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国家普遍采用“起诉状一本主义”。对刑事公诉案卷移送制度的比较研究发现,其在刑事案件公诉方式的问题上都追求:设立公诉审查机制,设立证据展示制度,实现庭审实质化,提高审判效率。在追求消除、减少法官审前预断,实现庭审实质化的价值追求上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依靠起诉状一本主义、交叉询问制度与完善的证据规则,职权主义国家依靠相关的程序制度、完善的证据规则以及直接言词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刑事在线诉讼既是“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又能有效应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司法方式,其也面临着公众接受度不高、庭审实质化不强、在线技术不成熟、互联网司法发展不统一的严峻难题。因此,必须坚持审慎、稳妥的原则有序推进刑事在线诉讼工作。应从司法理念上提高公众接受度,使广大民众认识到在线诉讼的制度优势、时代意义;从司法制度上细化在线诉讼规则,保障法官亲历性、当事人参与感;从司法技术上优化在线诉讼技术手段,增强庭审仪式性、庄严性;从互联网司法应用上促进互联网司法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在线诉讼平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与律师法为律师刑事辩护和庭审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使我国的律师辩护和刑事审判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律师的刑事辩护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律师参与刑事诉讼如何适应新的庭审方式,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辩护在刑事诉讼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家庭贫困的刑事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能够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获得充分的辩护,应该采取多种渠道的法律援助形式,来满足贫困的刑事被告人的需要,特别是可能被判处监禁刑的刑事被告人的需要,以实现刑事司法之公正.  相似文献   

19.
吴婉霞 《陕西教育》2007,(11):109-109
辩护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现代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鲜明地反映了我国诉讼制度和司法机关的民主性和公正性。辩护制度一方面有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有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社会主义法制,使旁听群众全面了解案情,明辨是非,加强法制观念,树立控诉与辩护平等的诉讼价值观,增强人们对司法公正观,民主观的认同。而辩护工作中的第一阶段一一准备阶段的工作,是辩护人履行其辩护职责所必经的过程和重要前提,是收到良好的辩护效果的关键阶段,因此辩护人在庭审辩护的准备阶段必须作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有犯罪就有被害人。相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所受到的保护和救济,虽然刑事被害人具有当事人地位,甚至被赋予了多项诉讼权利,但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却缺乏有效地保护和救济。针对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被漠视的现状,借鉴域外先进的刑事被害人制度,对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有必要通过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