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有以下几种途经:(1)课堂上营造产生问题意识的氛围;(2)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刘琳 《现代语文》2011,(4):75-76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由老师提问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贾红玲 《文教资料》2010,(34):140-141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构建自主学习方式,交还学生提问权利;营造民主平等的环境,激发学生提问勇气;创设问题情景.刺激学生提问动机;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就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5.
蒋文献 《山东教育》2000,(34):40-4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但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是消极的听客,是老师提问的“应声虫”,他们只是简单地直接地获取知识,很少有问题意识,很少有发现知识的过程和自由探索的实践。教师没有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势必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相似文献   

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中国有个很好的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呢?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驶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他们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从问问题开始的,那么,怎样让学生从习惯于被问到主动提问,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谈谈本人的点滴做法。一、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生物学作为孩子身边的一门自然科学,和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更易受到他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四、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策略1 .国内研究者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策略1培养问题意识国内的研究者 (欧阳文 ,1 999;姚本先 ,1 995)认为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提问的前提。问题意识 (question awareness)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 ,不断提出问题。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 ,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 ,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 ,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的可行性策略有 …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上讲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所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之一。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了这种心理状态,就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高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根据语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品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4.
韩雪珍 《政治课教学》2002,(6):23-24,3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推动着人们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潜能。为此,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但有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信息量,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还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温胜春 《学苑教育》2012,(21):47-47
“问题意识”指的是在认知活动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积极探究以及主动质疑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意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思维活动当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保护及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爱问、会问和敢问。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施后云 《考试周刊》2012,(31):37-37
如何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地去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会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种难以解决呶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教学的核心,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提出、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如何激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呢?下面我大家交流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所谓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释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问题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契合了思想品德课学科特点,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内驱力,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化和认知结构的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