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宋仁宗庆历五年 (1 0 4 5) ,范仲淹等人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而相继贬职 ,欧阳修上书辩护 ,被降职滁州。滁州地僻事简 ,而欧阳修为政以宽 ,又值年岁丰稔 ,因此放情于山水之间。《醉翁亭记》便作于他知滁州的第二年。这篇文章充分表现了作者娱情山水、悠闲自得的情调和随意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熟读《醉翁亭记》 ,我们不能不为它的诗情画意、秀美多姿而赞叹不已。如何才能充分享受它的艺术美 ,充分感受它巨大的艺术魅力呢 ?首先 ,应认识它的精巧而严谨的结构。《醉翁亭记》作…  相似文献   

2.
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交。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3.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而事简,欧阳修变为政宽简而不扰,故民便之(参《宋史》本传)。欧阳修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二文述其事。二文乃姊妹篇,后一篇尤为世人传诵。人谓《醉翁亭记》主旨,或曰表现了士大夫娱情山水、悠闲自适的情调,或曰表达了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理。今案此皆似是而非也。请解之曰:《醉翁亭记》述山林佳景之乐、滁人出游之乐、众宾酣宴之乐、禽鸟归栖之乐,又云: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  相似文献   

4.
张乐 《山东教育》2020,(11):21-22
北宋景祐三年至庆历四年这十年,集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欧阳修历经夷陵之贬、滑州外放、第二任妻子辞世、第一任夫人所生之子夭亡诸事,间之至友钱惟演、谢绛先后离世,人生之路甚为坎坷凄苦。庆历五年,欧阳修再贬滁州,却写出《醉翁亭记》这一以“乐”贯穿全篇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为人正直敢言 ,要求政治革新 ,站在范仲淹一边 ,因此受到政治上的打击 ,屡遭贬谪。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 ,写文章以韩愈为榜样 ,大力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积极培养、奖掖后进 ,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仁宗庆历五年 ,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辩护 ,被降职滁州太守 ,《醉翁亭记》作于他任滁州的第二年 ( 1 0 4 6 )。这篇散文通过景物描写 ,充分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和随意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诵读《醉翁亭记》 ,我们会深深地陶醉在文…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又一次遭贬。《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任滁州太守后第二年所作。 滁州地僻事简,城外景色宜人,欧阳修来此后,施政从宽,并放情山水诗酒自娱,自号醉翁。该篇以自号名亭,并通过为亭作记,抒写出他自己贬谪生涯中的情醉山水、悠闲自适之乐。文章短短却极富感染  相似文献   

7.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他时常游山玩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和尚智仙结为好友。为便于欧阳修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醉翁亭”,并写下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第二年,欧阳修携客去丰山游览,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殴阳修修改《醉翁亭记》宋朝庆历年间,欧阳修因触怒朝中权贵被贬到安徽滁州,任滁州太守。其间,他时常带人到附近的琅琊山游玩,寄情于山水之间,跟山下的智仙和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便于欧阳太守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一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往祝贺,亲笔题名“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回到府厅,他又高点明灯,摆砚磨墨抄写了几份,吩咐衙役四门张贴,以求民众评改。这一天,滁州城里非常热闹,人们争相阅读太守写的文章,到处一片赞扬声。欧阳修还不时派人出去。打听修改情况,但所听到的修改意见几…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千古传颂的名文,明代著名文学家茅坤曾评论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文中之画’也。”它的美不仅表现在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还表现在作者写景时有意渗入动态之景,这样不仅使描写的景物有了生命,有了灵性,  相似文献   

10.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前一年,“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相继被罢官,对此,在河北都转运使任上的欧阳修对此极为愤慨,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之辩解,因此触怒权臣,被贬为滁洲太守,在滁洲的第二年,其写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著名散文。  相似文献   

11.
仰慕“六一风神” 弘扬醉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是对滁州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文人,特别是《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成为欧阳修散文主体风格——"六一风神"成熟的标志与代表作,奠定了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上的领袖地位与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大大丰富了琅琊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得以《醉翁亭记》和醉翁亭为文化轴心的醉翁亭文化,成为琅琊文化乃至整个滁州文化的品牌文化、魅力文化。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在滁州只生活了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却留下了一百多篇作品。他的诗文创作在滁州迈向了新的高峰,形成以《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为代表、以"六一风神"命名的散文风格。欧阳修在滁州的系列活动,成为皖东宝贵的人文资源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欧阳修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该文写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首先是第一段以"环滁  相似文献   

14.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作者欧阳修被贬官于安徽滁州. <醉翁亭记>名为记醉翁亭,可是处处记山水,而读者读来似乎句句在记亭,也感到作者似乎在抒发他的情感胸怀,由此可见作者构思的巧妙. 从行文上看,文章以"乐"起笔,以"乐"收笔,似散非散,可以说是欧阳修散文中的一篇格调独特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传说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经常到当地的琅琊山去,他和琅琊寺的智仙和尚十分要好。智仙在山道旁建了座亭子,欧阳修命名为“醉翁亭”,并为它写了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6.
醉翁亭:在安徽省滁州琅琊山中,为琅琊寺僧智仙所建。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太守时,常来亭中饮酒赋诗,并撰写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7.
经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得知 :欧阳修做滁州太守已是第二次被贬。第一次是 10 36年因揭露左司谏高若讷的罪责与虚伪 ,为杜衍、范仲淹辩护而得罪保守派人物 ,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 ;这一次是因支持“庆历新政” ,在庆历五年 ( 10 4 5年 )夏秋间 ,“谏官钱明逸据流言弹劾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关系暧昧、蓄谋侵吞张家财产。猝不及防的欧阳修百口莫辩 ,被下到开封府审讯数月。最后虽以‘券既弗明 ,辩无所验’(《谪滁州制诰》)结案 ,欧阳修却就此被革职外放滁州 (今安徽滁县 )太守”(引自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参考书《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仕途受…  相似文献   

18.
内被贬滁州知州时,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解读《醉翁亭记》,关键在“乐”字,因为乐统全文,乐中有景,以乐显志。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滁州“双亭”记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在滁州写下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是“六一风神”的典范。他在经历北宋庆历年间政治斗争失败后来到滁州,多次登临琅琊山、丰山,给我们留下了《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这样脍炙人口的文章,传递了他内心在经过短暂不平之后,又重新向儒家回归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醉翁亭记》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本文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属江西省)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4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本文是庆历六年(1046)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