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学生最直接接触和聆听的是教师的演唱及课堂上的示范。每一痊具有歌唱示范能力的声乐教师其平时的演唱及课堂上的范唱对学习者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学习者在模仿教师的演唱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己的先天条件去冷静分析教师的声音并有目的地模仿,绝不能盲目崇拜,不假思索的模仿教师所有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对于学习歌唱的学习者而言,想要获得优美的声音以及艺术的歌唱。首要问题是要树立一种科学的声乐观念,而要做到这一点,一般说来是必须彻底摒弃学习者自身所存在的各种“干扰”因素,亦即在发声意识、演唱方法上的偏差和缺陷,从而为科学的发声和艺术的演唱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3.
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歌唱必须在声乐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初学阶段。一般来讲,声乐训练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即从自然、不自然到新的自然阶段。很多声乐爱好,在未经正式学习声乐、接受训练之前,凭自己的自然感觉在歌唱,没有什么框框,一般在演唱之中都比较自然和自信,这种凭自己声音条件和模仿能力的自然感觉阶段是第一阶段,即自然阶段。当他们找到音乐教师开始学习声乐时,老师就会指出他们在自然阶段的演唱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并加以训练,例如喉头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声乐演唱技能训练不仅仅是有关于艺术天赋、艺术感觉和艺术表达的活动,也是与意志品质、坚毅性格无法分开的,歌唱的意志的坚强与否,直接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质量高低,决定着一个声乐学习者能否真正获得科学的声乐观念和正确的演唱技能,在歌唱技能训练中,要认清歌唱的意志的重要性,使歌唱者真正能够通过刻苦地声乐训练过程,获得扎实的声乐演唱功底。  相似文献   

5.
混声唱法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极其重要的科学发声方法,它是表现整个歌曲技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声乐学习者只有掌握了混声唱法,认真的分析混声唱法的特点和优越性,领会混声的发声要领,才能轻松自如的演绎不同的歌曲.混声唱法对声乐学习者演唱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时,如果只用真声或假声歌唱,都会出现不尽完美的声音,这是不科学的唱法,唱久了会引起嗓子上的一些病变.只有将两者混合着应用,才能获得有气息支持的、音域宽广、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混声应用于歌唱中还必须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调节好各共鸣腔体,声音和谐统一了,才能获得美妙动听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练声曲是一种篇幅短小、没有固定的伴奏声部,常以某种特定的音型或片断循环重复,是一种无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中是学生科学、系统的掌握歌唱技术方法的主要手段与学习方式,是提高声音技术和嗓音训练的重要学习环节。  相似文献   

7.
声乐艺术,也就是一种歌唱艺术,主要是以人声为乐器的一门音乐艺术。凡是从事这门艺术的人,都想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获得美好的声音,运用自如地通过歌声来表达音乐的思想内容。对声乐演唱形式的分类,目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着这样几种称谓: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对三种唱法的理解和运用,不同的爱好者、学习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但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声乐教学一直是以一种抽象式、经验式、模仿式的方式进行,对于声乐教学的科学化并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通过音乐声学和声乐概念的对应以及声音三要素中涉及到的声音的频率、音色、共鸣、振动频率、歌唱共振峰、声音传导等声学概念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音乐声学的原理使歌唱艺术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艺术领域,“高位置声音”是歌唱技能训练追求的最终结果之一,是歌唱技巧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检验声乐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志。从“高位置声音”的形成过程看,它是极其复杂的生理、心理与物理音响特征等因素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声音现象。  相似文献   

10.
声乐是以歌唱为主要手段来表达人们内在的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的精神面貌的一种表演艺术,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的必备修养。然而,怎样才能学好它,对于初学者来说,确是一个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一般认为,要学好声乐必须具备有良好的嗓音条件、优秀的音乐感觉及经过严格科学的声音训练,以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娴熟的歌唱技巧。诚然,这种观点是普遍的,被人们共认为正确的。但是,声乐演唱不仅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同时也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生理与心理的结合。因此,学习者切  相似文献   

11.
声乐艺术是一门以人声为主的音乐艺术,声乐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认知过程,它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艺术的表现手段包括声音、感情和动作,其中我们常见的声乐指的是美声唱法。心理状态的调节对歌唱的效果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心理调控能力好,歌唱技巧掌握得好,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加强对声乐教学理论的探讨,充分发挥心理调控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学生演唱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声乐教学是知识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然而在目前的声乐学习中,学习者往往只重视声乐演唱技巧的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中起到的作用。歌唱心理素质是指歌唱者将自身所具有的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到声乐学习和声乐演唱中去,使演唱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特有心理素质。本文基于歌唱心理素质的差异性成因,探讨如何运用心理素质来优化声乐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在歌唱中审美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如何培养、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揭示了审美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歌唱艺术审美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一个审美主体的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的形象的表演者,音响的创造者.歌唱者只有从歌唱声音、音乐感觉、情感表现、艺术形象等方面去领悟和体会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把所有美的审美感受倾注在歌唱之中,把美的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去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绪,才能使歌唱艺术富有生命力,并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歌唱活动,古往今来就寓于人类的文化、文明的历史发展中,然而歌唱的声音、歌唱的欲望,自始至终都被精神状态影响着.本文通过歌唱的根源、声乐演唱中意识的分析为声乐学习者进行梳理,解决学生学习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喜欢声乐的人都愿意对听到歌声进行模仿,认为声音模仿得像,音准节奏可以跟唱片里一样,是他们评价歌唱水平的重要标准。如今,很多喜欢声乐的学生都希望到高等音乐院校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以便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那么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大概就是“模仿”了。现在的学生由于从小就会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接触不同的音乐,所以模仿能力很强。特别是那些声音条件较好的孩子,在刚刚进行过几堂声乐课的学习之后,就会发出比较明亮高亢的声音。不过他们往往会发现刚开始进步很快,但是唱到后来,如果继续用“模仿”这一学习方法来唱歌,就再也找不到最初学唱时那种美好的感觉了,然后就逐渐对唱歌失去了信心。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袁世万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26-127
如何提高歌曲演唱中的音乐表现力是每个声乐学习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提高歌曲演唱的表现力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习演唱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以至于无法顺利进行。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歌曲演唱中的音乐表现力是歌唱艺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学习中,使用半声唱法练习,是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有头腔共鸣的位置,用微弱的音量、自然、放松地歌唱具有良好作用.根据学习者的基本状态,在声乐表演的学习中,养成好的练习习惯,避免练习浪费,节约嗓音,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有重要的作用.半声唱法练习,使其在演唱前能集中精力,着重于音乐表现.演唱中能较好发挥高位置状态的歌唱,演唱者有坚实的气息保障,音乐表现更加细致且富于变化.半声唱法是把难学的声乐技巧化繁为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一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声乐是人本身用声音去演唱歌曲的一种音乐形式。在歌唱中必需要注意对歌词的朗读,这在声乐演唱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读是富有激情的声音去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借助朗读歌词训练来提升演唱技巧,融入情绪情感,更好的理解歌曲,方能达到用标准的吐字、饱满的声音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相似文献   

19.
音质在音乐中即指”音品”。而声乐演唱中的音质美主要表现在通畅奔放的歌唱呼吸、丰满圆润的歌唱共鸣、宽广辽阔的歌唱音域以及宏亮悦耳的歌唱音响、丰富细腻的歌唱音色等方面。可见,声乐演唱中的音质美是由技能与技巧诸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语言表达对学习声乐有着积极意义,也是每位歌唱学习者的一个极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歌唱语言的含义歌唱的目的是将唱词通过音乐化的声音,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这种音乐化的声音无论是在呼吸方法、共鸣腔体的运用音量、音色和语言等方面,与日常自然发音和语言都完全不同所以仅仅以清晰的语言要求歌唱是远远不够的。歌唱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听众了解旋律的内容,还应该是将其内容通过音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