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苇  陈娜 《华章》2012,(1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大学“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就业也从“学历就业”转变成“能力就业”.据统计,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631万人,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激增至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大概为70%-75%,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渴求日趋强烈,但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停留在提供招聘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严重滞后于毕业生就业人数增长的速度,根本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多元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构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趋激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显得愈加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如何畅通.本文在分析就业信息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个人就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的在于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3.
今年,本市高考录取率超过了70%.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肯定达不到这个比例.有关数字显示,2002年6月,全国大学本、专科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64%;2003年6月,这个比例下降到了47%.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但是,大学生就业真的那么难吗?国内的人力资源专家们却持不同的观点--大学毕业生就业其实并不"难",大学生就业难度被夸大.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主要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构建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渠道,提供毕业生网上信息交流功能,提供毕业生网上职业测评等功能。其建设存在未实现统筹兼顾,信息化功能不够完善,对往届毕业生的信息获取不足,与毕业生的双向沟通不足等问题和不足。应建立应届毕业生自助式网络服务平台、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闭环管理机制,提高对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和指导力度。  相似文献   

5.
高校要主动为大学生就业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与世界经济的逐渐接轨,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显现出诸多新特点:就业制度已由过去的"统包统分"改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一次就业率"作为考核高校工作的重要指标,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扩招带来待就业人数剧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质量;这些都将极大地增加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压力.因此,如何为大学生就业铺路,将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本文对已同用人单位签约的应届毕业生和近五年已就业的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高校的育人工作和大学生的自我完善,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和中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环境工程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改变这种严峻局面,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和就业率,本文作者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行导师制培育模式、开拓多元化专业课教学模式、设置3+1课程体系、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以期能为环境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有效就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内外表现要素出发,通过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录用特质问卷><就业价值认知度问卷>和<大学生就业能力问卷>,以桂林工学院应届毕业生为例展开调查,经过SPSS统计分析得出就业能力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招聘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签约的主要渠道。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局面,在面临“就业率”指挥棒的强大压力下,高校要主动出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因此,在当前毕业生数量攀升而就业需求职位数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探索如何提高校园招聘会的成效,促使校园招聘活动的有效信息被广大应届毕业生充分利用,对于促进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就业信息的获取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普通本科院校掌握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的方式对于提高学校的就业服务水平和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研究方法,调查了大学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从调查结果来看,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各级人才市场、社会关系是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渠道.高校的就业服务部门要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寻求拓展就业信息服务渠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涂涂 《成才之路》2009,(6):I0004-I0004
大学生就业艰难,据说今年达到了30年来之最。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北京、上海、深圳、石家庄、郑州等地抽取1000名应届大学生进行的一项就业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应届生整体就业率为36.5%,之前社会保障部发布消息力争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距离目标完成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1.
今年,重庆市技工学校14249名应届毕业生已安置就业13918人,就业率达到97%以上。一项来自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权威统计数据表明,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大好,甚至优于大学生的就业。其中,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重庆机械电子技工学校等技校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了100%。据主管重庆市技校工作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开发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重庆市技校毕业生就业时,没有明显的冷门专业,而车工、钳工、电工、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电子电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需用人单位提前预订;高…  相似文献   

12.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地处边远地区黑龙江省的高校毕业生则面临更严峻的就业挑战。因此,如何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加强对策研究,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黑龙江省某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剖析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并提出对策,以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我区高校毕业生1.3万名,创历史新高.西藏自治区及时安排部署,出台了10项就业优惠政策,疏通了10个就业渠道.截至11月底,全区已有1万多名应届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就业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总体分析     
求职辅导强度在就业困难地区列提高就业率效果明显 在其他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分省就业能力排行中,可以看到上海市其他本科院校的就业能力指数全国第一,其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5%、毕业半年后月薪3393元,均为全国第一;求职成本最高的是江西1721元,这是因为江西的应届毕业在大学所在省之外工作的比例最高,远距离求职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一、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息从哪里来?哪个信息渠道更重要,发挥的作用更大?图1中的数据给出了毕业生们的回答。有53.5%的毕业生表示就业信息主要来自于学校就业网站,16%的毕业生表示主要来自于其他就业网站,这两部分共占样本总量的69.5%,这充分说明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媒介,从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学校发布就业信息两方面来说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大学生对互联网如此的敏感和重视,提示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应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媒介,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继互联网之后排在信息来源渠道第三位的却是家庭及其社会关系,占10.7%…  相似文献   

16.
截止到2005年9月,200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2.6%,就在上百万毕业生就业无着的时候,2006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已呼啸而来。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413万人,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不仅牵动着莘莘学子们的心,还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牵动着各级政府、教育者、社会工作者的心。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题报道,希望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能给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们带来些许思考。关注:2006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7.
影响就业率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每年向全社会公布所属高校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2000年以后,全国许多省市也开始采纳这种做法,在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同志曾经提出:高校的工作千头万绪,要把就业工作作为“龙头”;就业工作头绪繁多,要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作为“突破口”。客观上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位置,使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已经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毕业生就业率,认真研究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各种因素。一、…  相似文献   

18.
从职业生涯选择理论角度看就业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就业率,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280~j“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压力更大。以上数字充分发映了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受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在社会当中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这给独立学院带来更严峻的考验。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是大学生人生中重要的指导者、引路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利用辅导员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发挥其积极作用,帮助独立院校的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截止到2005年9月,200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2.6%,就在上百万毕业生就业无着的时候,2006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已呼啸而来。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413万人,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不仅牵动着莘莘学子们的心,还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牵动着各级政府、教育者、社会工作者的心。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题报道.希望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能给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们带来些许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