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广东各经济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的两子系统综合序参量值呈现较为一致的增长态势,且呈现较高的正相关,科技创新系统综合序参量值比经济发展系统综合序参量值增长得更快;各区域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两子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耦合度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且近年均达到高度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阶段,说明广东各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两者的交互作用较强。基于此提出建议:广东各经济区域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为载体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珠三角地区深化机制体制创新,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粤东西北地区注重提高科技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主要探讨福建户籍人口迁移以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选取户籍迁移指标、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对户籍迁移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发现,户籍人口迁入和迁出情况都大体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户籍迁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作用,而省内迁入作用显著于省外迁入;同时还发现省外迁出对流出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回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以期为人口政策的制定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主要分析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认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促进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新确立的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对经济区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生态文化环境保护入手,探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内容,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关中—天水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同步发展,通过完善生态立法、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区域生态空间结构与发展格局,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区域经济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引导;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与动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理论的基础上,从规模、结构、水平、效应四个方面构建了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以及全国的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在规模和效应上的适配性水平比较低,但有上升趋势;在结构和水平上的适配性很差,并且上升趋势不显著。从整体上看,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性水平比较低。主要因为科技人才聚集结构和水平制约了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关系密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提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与路径,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把经济生态化发展纳入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配套改革目标之中,是长株潭试验区取得成效的必然选择。本文认为,经济生态化是指经济要素优化组合,经济结构动态合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最终达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增长的质量同步,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效益相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与精神文化需要同时满足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长株潭地区应该既要注意区域内生态成本内化,又要确保辐射生态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往人们只是就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念及发展原则等诸方面取得了统一认识,而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依据标准等问题,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匹配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区域经济发展任务、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环境与生态标准等,所以,始于经济发展阶段,有一条与经济发展各阶段相匹配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甘肃经济发展中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的优化和协调林立一、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及其相关作用的评估和总结1.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系、作用方式及作用效果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和有关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除了会受...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是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特别是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着力于探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提出高职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与应用——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实现了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模拟.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包括非空间模块和空间模块两个主要模块.非空间模块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建模思想,用以模拟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需求.空间模块以多分类Logit模型为主体,用以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需求的空间分配,输出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图.江西省2000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对江西省2005年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总体精度达到77.68%,尤其是对林地的模拟精度达到86.87%.因此,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能够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相似文献   

15.
从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入手,分别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武汉市青山区为例)论述了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区域异质性和试验区类型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而探讨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且所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其中对东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数字经济的后发赶超提供契机;影响效应差异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跨区域类型试验区有更深远的政策效应;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表现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规范市场环境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贯彻大数据战略、构建发展评价体系和创新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区域异质性和试验区类型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而探讨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且所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其中对东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数字经济的后发赶超提供契机;影响效应差异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跨区域类型试验区有更深远的政策效应;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表现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规范市场环境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贯彻大数据战略、构建发展评价体系和创新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点轴网面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模式,即点轴网面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模式,并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验证了上述发展与开发模式的正确性,最后,应用点轴网面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模式,研究并提出了湖南省未来30年左右的点轴网面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开发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软硬环境、确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之间的密切合作与有效互动、加强区域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来增强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是在总结我国建国后区域经济布局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它由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战略模式、战略布局、运行机制等内容构成。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是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研究邓小平的区域经济理论,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