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剑虹先生《敦煌吐鲁番学论稿》于新世纪之初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结集了有关敦煌研究的论文45篇。其中有围绕《敦煌唐人诗集残卷(P.25555)》所作的考论;有对敦煌写卷中《秦妇吟》、《曲子还京路》、《卡安词》、《黄任强传》、《文酒清话》以及敦煌古小说、敦煌舞谱、敦煌唐人诗抄等的考证、研究;有对黑城文献、吐鲁番文献的考索;还有西域历史地理的考证研究及有关敦煌吐鲁番等的认识与思考等。本书是作者继《西域文史论稿》之后出版的又一以敦煌文献研究为主的力作。《敦煌吐鲁番学论稿》出版@小翔  相似文献   

2.
《太上感应篇》是成书于北宋年间的道教劝善书。《玉真先生语录》是集成于元代初期的净明道经典。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两部道教文献劝善思想的相同之处,并试图指出它们劝善目的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陈于柱著《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整理研究》2016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发病书》是中古稀见典籍,十多件敦煌写本《发病书》残卷的发现,弥补了中古传世文献之不足,为解决《发病书》在历史上的存在与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助于保存并丰富唐宋时代的文献典籍,并为中古医疗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新素材。《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整理研究》分为文献《整理篇》和《研究篇》两部分。《整理篇》对流散于中外各收藏机构的敦煌写本《发病书》逐一进行录文、校注,尤其注重对不同收藏单位敦煌术数书残卷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敦煌发现的文学作品数量大、种类多,从先秦到唐代的都有。研究敦煌文学文献,有助于了解唐代文学之原貌,还可为俗赋、变文等寻根溯源。伏俊琏先生2004年出版的《敦煌文学文献丛稿》正是这一研究的结晶。《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增订本)》在原书基础之上补充修订而成,删除了3篇,增加了7篇,共收录论文29篇。除了俗赋校补,还涉及到变文起源、体裁和小说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敦煌文献发现一百周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宋家钰、刘忠编的《英国收藏敦煌汉文藏文文献研究》(2000年6月)一书,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为配合《英藏敦煌文献》(15卷、图版本)的出版,全面介绍敦煌文献在英国的收藏与编目情况,对部分重要文献的内容、录文、定名进行新的研究和考订。本书书对我们全面、准确了解英国的敦煌文献收藏情况,极具参考价值。 全书分四编。第一编为敦煌文献发现百年的回顾与展望,是本书编者特约季羡林等诸位著名敦煌学专家撰写的一组纪念文章;第二编…  相似文献   

6.
敦煌本道教《升玄内教经》的文本顺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行古代典籍中散见的佚文,对道教散佚经典《升玄内教经》几件不明卷次的敦煌吐鲁番写卷的卷次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两件敦煌写卷的文本进行了拼合,从而对道教佚经《升玄内教经》的文本顺序进行了排列,以期能够更好地恢复这部中古时期颇为流行的道教经典的旧貌。  相似文献   

7.
1942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单位组织"西北史地考察团"到敦煌作科学考察,以向达、石漳如二先生的成就最大。向达先生的研究成果主要收录在《唐代长安与酉域文明》一书中,早已刊布。石璋如先生在敦煌主要作洞窟测绘,所测数据和平、剖面图,却长期未刊。直到50多年后的1996年4月,才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印行,全书分文字记录、测绘图、照片三册。第1册由劳干《序》、石漳如《自序》、编辑说明、张大千编309个洞窟的尺寸记录等组成。尺寸记录先叙测期(测绘时间)、座向、时代(列出此后6家说…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道教经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时期。以敦煌道经写本题记为中心,探讨唐代《道藏》的编撰与道经的传写及经法传授的有关问题意义重大;唐代道经传写是《道藏》经典得以传播的方式,反映了唐代崇道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9.
郜同麟 《家教指南》2017,(6):121-127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与《正统道藏》所收《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部分内容相近,后者当即据前者改造、拼结,并增加天尊名等,杂凑而成。这一组道经的共同源头则是《佛说灌顶经》卷11、卷12。另外,《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对后世道教仪式、经典、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敦煌研究院编《2004年石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下),于2006年1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论文集共收有会议文章79篇,其中关于“敦煌研究院成立60周年暨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的文章有樊锦诗《纪念常书鸿先生》、王伯敏《敦煌守护神赞》、李承仙《常书鸿与敦煌艺术》等22篇;  相似文献   

11.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他说:“徐坚《初学记》卷二一《文部·史传二》云:‘世以《史记》、班固《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矣。’知开元中犹承六代旧习,目此三者为三史。刘子玄之作《史通》,其心目中三史亦指此三书也。”(《敦煌写本杂钞考》)并以《史通》中《叙事》篇“《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与《书事》篇“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范晔博采众书,  相似文献   

12.
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所著录的东晋末年一批古灵宝经中 ,《洞玄灵宝三元威仪自然真经》和《灵宝威仪经诀上》是两部对中古道教科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道经。《三元威仪自然真经》除少部分内容收录在《正统道藏》外 ,其余大部分已经散佚。《灵宝威仪经诀上》则完全散佚 ,然而敦煌文书和南北朝至唐宋道书则保存了这两部经典的大量佚文。本文考察了两部经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历史上的流传 ,并指出学术界往往把唐宋道书对《三元威仪自然真经》的征引误作唐宋材料来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下女夫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以往的认识与检讨敦煌遗书中的《下女夫词》,早经刘复先生收入《敦煌掇琐》,王重民先生又根据六个抄本予以校录,收入《敦煌变文集》(上集).关于《下女夫词》的性质,《敦煌变文集》编者判断为对话体故事变文.王重民先生在《敦煌变文研究》一文中把《下女夫词》列为对话体变文的第七篇,并且说《燕子赋》、《茶酒论》和《下女夫词》是  相似文献   

14.
李应存、史正刚著《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释要》,已于2006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六部分对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进行了释要:一、写在佛书正、背面的医书;二、写在儒书正、背面的医书:三、写在道书正、背面的医书;四、佛书中本身所包含的医学内容;五、道教所利用的医书;六、佛、道所共用的医书——《备急单验药方》。  相似文献   

15.
齐宏伟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基督教文化资源与中西文学关系研究,已出版《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文学·苦难·精神资源——百年中国文学与基督教生存观》(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从〈忏悔录〉到〈复活〉》、《彼岸的跫音》、《每周灵粮》、《经典中的信仰独白》、《鲁迅:幽暗意识与光明追求》、《歌手》、《信与思》(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等多部著作,主编“灵性视野丛书”及《目击道存:欧美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基督教语文读本》、《改革宗神学评论》等书,发表相关论文五十余篇。  相似文献   

16.
正陆庆夫著《敦煌民族文献论稿》于2019年12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论稿为陆庆夫多年敦煌学教研心得积累,是难得的个人敦煌学民族文献研究论集精品。全书分为概论篇、迁徙篇、交通篇、归义篇、融合篇等五篇二十章,论述了敦煌民族文献的资料分布和史料价值;分析了粟特、龙家、达怛等河西各民族迁徙定居、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讨论了河西地区与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敦煌学家、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国灿先生新近出版了《唐代的经济社会》一书,这是陈先生继《吐鲁番出土文书》(参与编纂)、《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等著作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是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十册“隋唐文化研究丛书·历史篇”之一种。书中主要以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唐代官、私档案文书为基础,探讨了唐前期施行均田制中官府的勘察田亩。检查户籍的实际过程及作用;唐后期的都受田簿与请受田制度;土地租佃契约类型与租佃关系的特点;地子的内涵及区分;民间借贷诸种形…  相似文献   

18.
《无常经》全称《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在黑水城和敦煌藏经洞中都有保存,英藏黑水城文献中有西夏文残叶,俄藏黑水城文献和敦煌文献存有汉文本。英藏、俄藏黑水城和敦煌藏经洞文献的刊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此经典的版本和流传提供了依据。对英国国家图书馆藏Or.12380-3700aRV (K.K.II.0258.m)、Or.12380-3700b(K.K.II.0258.m)和Or.12380-3700bRV(K.K.II.0258.m)西夏文《无常经》残叶进行释读、版式考定和内容重新缀合,比较黑水城和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汉文本的差异,并考察了此经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日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李安纲先生主编的《三教九经》丛书。这是一套颇具特色的丛书 ,共收录了佛、道、儒三教的九部典籍 ,计有佛教的《金刚经》、《心经》、《圆觉经》;道教的《道德经》、《南华经》、《文始经》;儒教的《易经》、《论经》、《礼经》等。这套丛书的隆重出版 ,标志着我国的文化普及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该丛书一个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将分属于佛道儒三教的经典置于一处 ,加以整理。这显示了编者宏通圆融的文化观念。佛、道、儒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经过数千年的递嬗演变 ,逐渐形…  相似文献   

20.
<正>一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敦煌研究》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全国的敦煌学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少大学先后开设敦煌学课程,并成立敦煌学研究小组或研究机构。段文杰先生率领敦煌文物研究所(即今天的敦煌研究院)的广大研究人员发奋图强,纷纷撰写论文,涌现出一大批敦煌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敦煌历史文献研究等方面的成果。为了尽快地刊布敦煌学研究新成果,并推动全国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在段文杰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创办了《敦煌研究》期刊,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1期和第2期(以书代刊),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