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会     
上午,我开完园务会刚进教室,孩子们正在喝水,好好一看到我拿着笔记本和笔进来便笑眯眯地问:“侯老师,你是不是又去开会了?我知道你为什么老开会,因为你叫‘侯开会’!”这小家伙竟然把我的名字与我“老开会”联系在一起。我立刻被她一本正经又俏皮的样子逗得开怀大笑。正在喝水的几个小朋友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灿灿说:“老师,我们也想开会!”其他孩子也都应声叫着要“开会”。我想,何不抓住这一机会对他们进行一次教育呢?  相似文献   

2.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另一位教育家赞可夫的名言就更是几乎被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所熟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而且心理学上说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难保持10多分钟以上,而一节信息技术课有40分钟,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也占去不少时间,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跟着你的教学思路走,  相似文献   

3.
等待     
孙思萌 《小读者》2011,(7):32-32
玛丽太太因闯红灯上法庭。 法官盯着她看,问:“玛丽太太?” “是的。” “你以前在西区小学当老师?” “是的.你怎么知道?” 法官笑了:“我曾是你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王磊 《贵州教育》2014,(12):39-41
怎样上好中职信息技术课,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信息技术课老师?这是很多同行冥思苦想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也很简单。很难是因为很多老师部习惯了以“己”为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角度教书育人,而我们的中职学生又普遍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是因为教师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学生,你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相似文献   

5.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我们一起吧     
我们一起微博吧 “老师,你有微博吗?”告诉他吗?那可不行,我也想有我自己的私人空间,我偶尔也在我的微博里宣泄着我的不满情绪,所以,我肯定不能告诉学生。可转念一想,何不跟着他们一起玩微博呢?这样我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更好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想到这,我笑笑说:“有,不过呢,不常登录。  相似文献   

7.
谢凤丹 《辅导员》2010,(5):18-19
米老鼠最近迷上了修辞,他对修辞能使文章鲜明生动、锦上添花的本领惊叹不已,以至于在睡梦中也会唠叨:“比喻”“拟人”……这一天,他也慕名来到可可西里大森林拜山羊老师为师。山羊老师捋着雪白的胡子,对米老鼠说:“听说你想学好修辞,我就带你到‘拟人乐园’去见识见识吧!”米老鼠高兴极了,跳起来跟着山羊老师开始了神秘的旅程。  相似文献   

8.
在我上《远行靠什么》一课时,照例让学生自读质疑,当问题解决接近尾声时,忽然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飞机叫飞机呢?”啊?他把我问愣了。这也算个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我随口说道:“可能是因为它会飞吧。”他跟着就问:“小鸟也会飞,为什么不叫飞机?”“问得好!”  相似文献   

9.
开心QQ糖     
为什么魏同学打电话给何同学,何同学不在家。于是,他妈妈接电话:“喂!他不在家,请问你贵姓呀?”魏同学:“我姓魏。”何妈妈:“魏什么?”魏同学:“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爸爸姓魏,所以我就跟着姓魏了。” 一根鱼骨头老师:“我们人体中共有大小206根骨头。”学生:“我有207根。”老师:“你怎么会多一根呢?”学生:“今天早晨我吃下一根鱼骨头。” 靠山学生:“老师,你把我的名字写错了。”老师:“没错啊!”学生:“我是‘峰’,你写成‘峯’了。”老师:“这俩字可通用。”学生:“可我爷爷说,那样我才会有靠山。” 做好事课堂上,老师正在表扬做…  相似文献   

10.
赞美要实     
自从提倡老师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所谓的赏识教育风行以来,那些溢美之辞,老师是给得慷慨了一些,学生又受用得廉价了一些。我不止一次经历过这种场面,学生也就是回答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可在老师那里却是:“你真聪明!”“你回答得太好了!”“你真能干!”“你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堂课,这样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整堂课让学生的“闪光点”闪得轻飘飘的。  相似文献   

11.
长大了像你     
快下课时,和学生们谈起了自己的童年。我讲了自己第一天入学的故事。老师年老慈祥,她用温柔的声音给我们讲课。那时的我还不知什么叫上课,平时自由玩耍惯了,在教室里时间一长,只觉得很闷,便尖叫了一声。老师的课被打断了,但她没有发火,仍然微笑着问我:“你怎么了?”我红着脸站起来没回答。老师继续温柔地说:“坚持一会儿,下课再出去玩,好吗?”我点点头坐下来。“那位老师真好!”一个学生大声说出来。“你就像那位老师,也对我们这么好!”另一个学生跟着说。一个女生站起来,轻声问:“李老师,你是跟那位老师学的吗?”“是…  相似文献   

12.
马斯洛说过:你的心若改变,你的态度也跟着改变;你的态度改变,你的习惯也跟着改变;你的习惯改变,你的性格也跟着改变;你的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会改变。然而,我斗胆再加上一句:你的人生改变,你的世界也跟着改变。当陶渊明从皇室贵族成为田园居士,当曹雪芹从贵家子弟落为街巷行人,当桑兰从体操女皇降为两肢瘫痪的轮椅主人……大家又有何感想呢?难道《红楼梦》的传世,“田园诗歌”的流芳,“桑兰精神”的广传都是凭空捏造的吗?他们面对眼前的挫折,心灵就失去了颜色吗?没有,不但没有,他们心灵的颜色更亮了,更美了。他们在改变了自己的同时,他们周围的世界也跟着改变了。  相似文献   

13.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差,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14.
初为人师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到了,在这里,祝各位老师节日快乐!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能缺少老师的指点帮助。可是,你了解你的老师吗?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吗?你也许不知道,你简单的一句“老师,你好!”“老师,你辛苦了!”会让他们感动好长时间!在这里,听听教师们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你一定能从中感悟到些什么。——编者  相似文献   

15.
一天,我在给四(6)班上50米快速跑的课。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我准备加入到学生队伍中去,和他们一起进行比赛。“同学们,谁愿意和老师在一组比赛啊?”“我愿意!”“我愿意!”……学生们的喊声越来越高。可就在这时,忽听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我抗议!”循声望去,原来是殷飞。“你是老师,年龄比我们大,个头比我们高,我们当然跑不过你啦,这不公平!”“对!这不公平!”“不公平!”……更多的学生跟着起哄。这时,班长施周好喊道:“老师让我们比,我们就比,老师的话怎么也不听了!”瞬间,嘈杂的课堂平静了下来,学生们不再吭声,但从表情中可以看出他…  相似文献   

16.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设定,灵活应变,尊重学生,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17.
钟敏珍 《广东教育》2004,(10):17-17
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犯错误的学生,他们有的一错再错,屡教不改;有的偏偏在班主任强调某个问题之后“闯红灯”;有的恰恰在最不应该出问题的时候出漏子。面对这些犯错误的学生,你能控制自己吗?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粗暴行为呢?  相似文献   

18.
赵作银 《班主任》2007,(1):46-46
“老师,老师!”刚进教室,几个学生忙不迭地冲我大叫,“李飞说你是他叔!”“对,他对谁都这样说!”许多学生也都愤愤不平。显然,他们是绝不相信让他们骄傲自豪的赵老师会有这样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侄子。  相似文献   

19.
作为老师,我以为最佳状态是让学生喜欢。如果学生喜欢你的课程,跟着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喜欢你的和蔼可亲,与你无拘无束地游戏;喜欢你的人品,愿意向你说知心话,甚至喜欢模仿你的言行……总之,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敬重你,那么,你必定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当你放眼“满园桃李艳,尽是栋梁材”时,那是何等高尚的一种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20.
“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若能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发现,课堂会因你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