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绩溪作为古徽州的一部分,其家谱是徽州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绩溪家谱的调查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明清、民国时期的绩溪家谱与相应历史时期的绩溪社会变迁与转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等,是一种以谱表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迁徙、繁衍和发展历史的特殊图书载体,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家谱除了记录家族关系以“尊祖、敬宗、收族”外,也有着“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最早的家谱,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殷墟出土的甲骨和一些青铜器上就记载有家族的内容,尽管只是简单的父、子、孙、曾名录,却是最早的家谱雏形.家谱大盛于北宋,明清迄于民国,家谱编修达到高峰.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家谱,基本上是清代、民国时期的,明代以前的家谱,已属凤毛麟角了.曾听说本地虹桥镇某姓族还保留有一册北宋崇宁四年的古谱,卷轴装,我没有亲见,如果属实,则是国宝级的文物了,这不但是该姓族的传家瑰宝,也是平江厚重人文历史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3.
徽州家谱中有大量的印章,依印章产生在家谱上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原锈印和后钤印.原镌印大多反映了作者的姓名、字号、科举年、官衔、生平功业、情趣志向;后钤印种类极多,大多反映了宗族信息、家谱刻印及颁发、保管、递藏过程等情况.后钤印中的特殊钤印包括收藏售卖印、削籍印、族产税亩印等.家谱印章有着特殊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业明 《今传媒》2016,(6):59-61
家谱和国史、方志并列,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家谱编修活动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本土传播现象。家谱是一种组织传播媒介,其具有血缘性、仪式化、强制性、孤证性等传播特征,家谱编修者的身份影响到其在家谱编修中的把关标准,家谱具有道德教化、文化维模、社会控制和媒介记忆等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档案馆征集青岛市城阳区四次编修的《袁氏族谱》入馆,使馆藏家谱达到了260多套。崂山区档案馆在多家媒体上发出征集家谱的信息,陆陆续续收到不少捐赠信息,近日,又有一位袁姓老者将第四至第七次编修的城阳《袁氏族谱》送到崂山区档案馆珍藏。城阳袁氏家族于明朝永乐年  相似文献   

6.
天一阁藏家谱目录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谱记载了一姓一族的世系和著名人物事迹,是一姓一族的历史书。古代学者很重视家谱的纂修,明郑满《宗谱序》说:“国有史,郡县有志,家有谱一也”。把国史、方志、家谱看得同样重要。谱学的发展也有二千多年  相似文献   

7.
从家谱发展史来看,宋代以后,除皇家玉牒与孔府家谱外,其他民间所修家谱性质逐渐从族人身份证明变为家族组织存在的表征,这种转向使得家谱档案属性随之出现了转变。以现存徽州家谱为例,这种转变在表达对象和表达思维上都有所展现。究其原因,则有两点,一是明以后徽州基层社会的变迁,二是宋以后中国谱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徽州素有"谱牒之海"的美誉。谱牒作为原始资料,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实态。学界逐渐从不同角度研究徽州谱牒档案,既有对传统领域的承继,也有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出现了对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宗族、徽州文化、家谱理论五大领域的研究。还有诸多领域尚未开垦,要加强分科研究,将谱牒档案数据化、数字化,使学科研究系统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9.
徽州家谱研究是徽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中国谱牒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成果的涌现,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课题的突破以及研究视野的拓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徽州家谱研究的显著进展.专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具书和学术著作的出版,多学科研究的开展,比较研究与国际性合作研究的加强等,仍是今后徽州家谱研究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谱牒是中国宗法社会中记述某一家庭世系演变和人物活动的书。谱牒是宗谱、玉牒的总称。宗谱又称家谱、家乘、世谱、族谱、房谱等;玉牒是皇族的宗谱。谱牒档案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刀耕火种、结绳记事时代,中国就出现了结绳家谱和口述家谱,而口述家谱比结绳家谱流传更为广泛、更为原始。其后随着历史进程,开始有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碑谱、塔谱、纸谱、布谱等;根据家谱可记载的内容可分玉牒、普通家谱、词谱、神轴等。谱牒档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格外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到东晋南朝时,各豪族为了维护和巩固门第特权,都十分重视对谱牒的编修,各大族…  相似文献   

11.
大典本《徽州府志》的编修时间和佚文订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收录了一部《徽州府志》,其佚文已经辑佚出来收录在《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一书中。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线索,大典本《徽州府志》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十卷本《新安志》。大典本《徽州府志》佚文存在着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2.
新华网消息:有70年历史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分馆在经过修缮之后于1月3日重新开馆。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出席了开馆仪式。国家图书馆分馆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的前身———1931年成立的国立北平图书馆。目前馆藏普通古籍164万册 ,中文现刊数10万册。国图分馆的重新开馆 ,使国家图书馆目前藏书总数达到2200多万册。据了解 ,重新开放后的国图分馆保留了原有的普通古籍阅览室、地方志家谱阅览室、中文图书阅览室和中文报刊阅览室 ,并新开设国情资料室、少年儿童阅览室、北京市第一家残疾人阅览室以及电子阅览室。此外 ,国图分馆还…  相似文献   

13.
《新安旌城汪氏家录》为元代徽州家谱,藏安徽省博物馆。该书已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著录,但学界对其内容尚不甚了解。本文在此略作介绍,并就其编撰体例、史料价值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家谱作为家族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开始受到新思潮的冲击,但家谱的编修并未因此停止。民国时期家谱的编修仍不绝如缕,广东地区的修谱活动就十分活跃。骆伟先生编著的《岭南族谱撷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收录了海内外各主要公藏单位所藏岭南籍姓氏谱牒2332种,179姓,其中民国时期的谱牒有近700种,约119姓。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986年编的《馆藏广东族谱目录》共收谱牒390种,其中民国时期的谱牒就有  相似文献   

15.
徐建华 《图书馆杂志》2000,19(2):61-61,46
天津,由于其历史与文化传统等因素,本地的家谱修撰并不盛行。而本市的一些大、中型图书馆,不是由于建馆时间较短,就是历史上曾遭受过毁灭性的损失,或者是以接受捐赠形成藏书特色,因而,家谱收藏普遍不多,难以与国家图书馆和江南各大图书馆相媲美。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与统计,天津的家谱收藏,主要集中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之中,其中尤以南开大学图  相似文献   

16.
“影”作为家谱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记录一个家族的血缘传承和敬宗收族方面,与家谱有着同样的作用,但在具体形式、使用方法和实际功用上与家谱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全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78家图书馆的领导、业界专家共计2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召开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  相似文献   

18.
影作为家谱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记录一个家族的血缘传承和敬宗收族方面,与家谱有着同样的作用,但在具体形式、使用方法和实际功用上与家谱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马霞维 《图书馆杂志》2011,(8):92-94,83
论述了鄞州家谱文献收藏现状,鄞州区图书馆的馆藏及散落民间的家谱及名人特色家谱的介绍;由此展开的家谱收集、整理、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利用本地区家谱的必要性,发挥家谱作为特色文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保证特色文化艺术的继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谱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家牒、世谱、房谱等,是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家谱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家谱书目数据库和家谱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家谱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保护和利用家谱的目的。对家谱数字资源的分布做调查分析,既有利于指导下一步的家谱数字化工作,促进家谱数字资源的整合,又有利于社会各界充分利用家谱数字资源,挖掘家谱资源的文献信息。一、家谱书目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家谱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