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运用编织故事的方法揭示写作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是散文的表现手法之一,高晓声的散文短章《摆渡》,就是一篇典范之作。这篇散文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精心编织故事,寓哲理于故事之中。高晓声是当代著名作家,他深谙文学创作的真谛,深知要写出生动感人的作品,必须要以真情实感启迪读者,真情实感是艺术的生  相似文献   

2.
现行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所收古代山水散文计有《小石潭记》、《三蛱》、《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游黄山记》等六篇。对这些作品的立意及其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一番比较、分析,对我们掌握这类作品的内容及其特点,明确这类作品教学的目的要求,学习山水散文写作方法,是很有好处的。上述六篇作品,从立意方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从表现手法方面看,则因篇而异,各具特色。现分述如下。第一类,文章立意重在写景。如《三峡》、  相似文献   

3.
用散文来写政治人物不容易,进而要写出思想,挖掘历史规律就更不容易。最近读梁衡同志的三篇写党史人物的散文,觉得很有新意。这三篇新作分别是《觅渡,觅渡,渡何处?》、《这思考的窑洞》和《红毛线,蓝毛线》。《觅渡》一篇发表在《中华儿女》(1996.8),读者反应不错,《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都有转载。《窑洞》和《红毛线》分别发于《散文》(1997.1)和《人民日报》(1997.1.23),都被归入作者的《人杰鬼雄咏叹调》系列。可以看出他的写作重心在从山水向人物转移。梁衡写人原也不拘一格,有伟人,也有凡人,但这三篇作品的咏叹  相似文献   

4.
正弗朗西斯·雅姆在其《十四篇祈祷》中写过这么一句:"这一切在那里就像一个善的海洋,光明和宁静在里面降落。"用这句话来综叙白才的散文,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我先后主编了《中国西部散文百家》、《内蒙古60年散文选》、《中国西部散文地图》、《中国西部散文诗》,白才都给了稿。这几本书选入了白才近3万字的作品。特别是《内蒙古60年散文选》一书,我请一位评论界的朋友作序,朋友由衷地写出了我还未来得及表达的词句:"白才虽年过半百,但其《鄂尔多斯三章》、《一个人的年  相似文献   

5.
<正>《葡萄月令》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最能代表其语体风格的散文作品。其女儿汪明在《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中如是说:"写完了这篇散文,他(指汪曾祺,笔者注)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显然,汪曾祺先生对自己的这篇作品也是非常满意的。然而,对于这样一篇内容与写法都非常别致的散文作品,学生在交流读后的最初感受时,却说:像流水账,看不出有什么好;像是说明文,写如何种葡萄的等等。看来,这篇散文教什么,如何教,怎样消除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对散文艺术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影》是朱自清脸炙人口的代表作,在散文中表现了父子深情、人间真爱,三毛和林非也写出了同一主题的散文。本文以这三位散文家的三篇作品为例,运用陌生化理论和莱辛《拉奥孔》中的有关现点,对散文艺术构思作了一点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史》于最近问世。该书是一本教材,是为已有中文专业大专毕业程度而继续进修本科的同志们编写的。全书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章,共五十八个专题。每章首篇是概论,对各种文体三十年来发展概况进行论述,可作为一篇简明的文体史看。各章以文学史上的地位、时间为序,对作家、作品、社团流派,作专题介绍,对过去被忽略了的一些流派、作家和作品,也分别有若干专题论述。该书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有它自己  相似文献   

8.
谢正龙 《高中生》2013,(5):10-11
著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其小说如此,散文《会唱歌的墙》也是如此。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得抓住四个词:老人、声音、神秘和哲理。先看作者是如何写人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课程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从先秦至宋代文学,其作品共38篇,以文学体裁上看,以诗词居多,散文次之。以下介绍学习要点。1.《关雎》《诗经》的第一篇作品,是一首歌唱男女爱情的古老诗歌。全诗三章,风格淳朴自然。比兴手法的运用是此诗的主要艺术特色。第一章开头两句是比,也是兴。关关鸣叫的雎鸠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既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第二、三章的开头两句都是起兴,不是比。随着采摘荇菜动作的变换,写出男子求娶女子的热烈而急切的心情。2.《东山》诗歌通过一个应征赴战、役满归来的士兵在还乡途中的复杂心情,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全诗四章,皆为士兵归途中思想感情的抒写。每章开头四句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课文所选的两篇散文都是当代作家的作品。贾平凹是以写小说见长的青年作家,散文也写得很美。《丑石》这篇作品富有情趣,别具一格,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秦牧是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知识性强,哲理性强,而深受读者的欢迎。《菱角》是秦牧的代表作品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这两篇散文时,要注意两位作家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邓小平),是中国新文学奠基人之一。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当然,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以《女神》为代表)和历史剧(以《屈原》为代表),但散文也写得漂亮。《山茶花》是他1925年写的《小品六章》中的一章,这篇小品散文,写得很优美,很有情趣。  相似文献   

1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文情并茂 ,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本文对这篇作品的修辞特色进行剖析 ,从语言的表现风格 ,对词语的选择和修辞格的运用三方面来论述 ,揭示这篇散文独具魅力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山多娇,一年四季,气象万千,许多优秀散文对此都有传神的描绘。读者看了这些作品,受到了一次次自然美的熏陶和感染,也更加深深地感到祖国的可爱。在初中语文第一册里,《海滨仲夏夜》和该单元的其他三篇散文,正是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河山的教育和欣赏自然美的好教材。同样是写景散文,《海滨仲夏夜》不象《香山红叶》那样按上山观景的顺序写来,也不象《济南的冬天》和《春》那样描写整个季节的山光水色,物态人事。在《海滨仲  相似文献   

14.
《醉翁亭记》是北宋诗人欧阳修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格调清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醉翁亭记》在结构的构建、意境的描绘、语言的锤炼上都有许多精妙之处,不愧为历来游记散文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谢正龙 《高中生》2013,(15):10-11
著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其小说如此,散文《会唱歌的墙》也是如此。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得抓住四个词:老人、声音、神秘和哲理。先看作者是如何写人的。作者抓住了门老头儿  相似文献   

16.
《桔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今就《桔颂》确为屈原之作、《桔颂》的写作时间、《桔颂》在屈赋中的地位三个方面作些管见,谓之“散论”,求正于方家。一《桔颂》是屈原的作品,关于这一点,已为自汉代至今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所肯定。但也有少数学者提出怀疑或异议,然而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例如,闻一多先生在《论〈九章〉》一文中,怀疑《桔颂》与《息美人》、《惜往日》、《悲回风》四篇,是后人为求合“九章”九之实数而混入到《九章》名下的。主要理由是:一、《思美人》等三篇,其篇名均三字,“与《招隐士》、《哀时命》诸汉人作品之题名同风,盖亦汉人所沾”。二、“乱辞之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你还记得萧红笔下那色彩缤纷、形状多变的火烧云吗?你知道我们所学的《火烧云》选自她的哪部作品吗?现在我来告诉你,这篇课文是从她最负盛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节选的。《呼兰河传》共七章,后面有一“尾声”。其中的不少章节抒情性强,可以作为精美的散文来诵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该书第三章中一节文字。  相似文献   

18.
问:对于《阿 Q 正传》节选为中学教材你有哪些看法?答: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从鲁迅的著名小说《阿 Q 正传》中,节选了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准革命》作为教材。我觉得,这在教材编选方面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创举,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因为就我所知,在建国三十年来,还没有把《阿 Q 正传》这篇著名而比较不易理解的作品选入过中学语文教材。我还认为,这样做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效果如何?恐怕还有待于教学实践的检验。因为这是一篇难度很大的教材。鲁迅曾经说过:拿他的作品“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现在的青年,对于复杂的人物性格和生疏的社会生活,大都觉得费解,他们对理解和欣赏《阿 Q 正传》这样的世界名著,还  相似文献   

19.
<正>张中行先生的散文《汪大娘》是苏教版必修三读本中的选文。《汪大娘》是一篇看似平淡寻常实则大有深意的的文章。尤其是作为叙述性的写人类散文,开头一大段的议论就让人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一段也确实成了学生最大的困惑之一。在引导学生解读这篇散文时,我主要是通过三次细读文本,  相似文献   

20.
《梁生宝买稻种》这篇课文,节选自柳青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柳青,原名刘蕴华(一九一六——一九七八)陕北吴堡县人,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除《创业史》外,有《地雷》、《种谷记》、《铜墙铁壁》、《恨透铁》等小说,以及散文特写集《皇甫村三年》等。《创业史》是反映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合作化道路,艰苦创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