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济 《中国教师》2006,(6):20-21
六、宋元时期1.由“唐诗”发展为“宋词”,“宋词”也就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宋词”源起于教坊,是配乐可以演唱的词谱,它是由诗演变而来的,诗的格式在词中也广泛地应用。现举有人改点杜牧的《清明》七绝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七绝诗,就这样改成一首词的小令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因为它并不符合词牌的要求,只是为了说明诗词的区别与联系而已。所谓“宋词”,只是一个代表性的称谓。其实,在晚唐和五代时期已有词作出现,以温庭筠、李煜为代表,词的创作已提上日程,但词的兴盛则是在…  相似文献   

2.
寄内词是宋词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它为我们考察宋代夫妻的情感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解读这些寄内词,我们可将其分为七种情感模式,而宋代文人们不论采用何种手法,这些词的感情基调多以孤独愁苦为主,幸福欢愉的词作仅占18%。这从一个侧面丰富了我们对宋词的认识,也丰富了我们对宋代社会与家庭情感生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清代出现了许多诸如《宋四家词选》这样专选宋词的选本和像《词综》这样大量选录宋词的通代词选。从作者角度看,这些选本使宋词得到历时传播,并以对宋人、宋词的选择来影响词家的历史地位,描述宋代的词史风貌。从选者向度言,清人以所选宋词为理论载体和创作范本来推衍理论、指导创作。而读者或将这些选本作为入门读物来接受,或以之为旗帜来创体构派、开创词风,或以之为战具来交锋争鸣、转变词风。清人选宋词使纵向上宋词的传播、接受、展衍和横向上清人的阅读、评论、创作相互发生,从而构成清代词学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4.
本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宋词风格、流派的形成过程。首先从传统的诗歌风格理论中分析了宋代豪放词所受到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宋人对豪放词风和婉约词风的认识差异;最后评价了明代张埏对豪放、婉约两种词风的分类。通过以上三方面分析,以期达到对宋词风格、流派的准确理解和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5.
宋词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样式,本身具有较强的可歌性特点。在千百年的传播过程中,宋词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发生着奇妙的共生现象。尤其是在当今大众传播环境下,受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影视剧作品为博取受众好评,在歌曲创作时广泛引用和传播了宋词艺术。包括对宋词全篇、宋词部分、宋词格律、修辞手法、宋词意象的接受和传播。从而激发了宋词的生机和活力,加深了人们对宋词的认识和学习,推动了宋词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后半期是中国文学研究一个相对辉煌的时期,表现在宋代词学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宏观的把握还是微观的探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各种论文、专著、文学史齐头并进,内容广泛涉及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本文立足于从宏观上把握宋词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从宋词的分期及其发展流变、宋词的风格及流派、宋词的审美、宋词的艺术形式等四个主要方面,对1990-2000年间关于宋词宏观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一次述评。  相似文献   

7.
《乐府雅词》成书于南宋初年,是现存最早的宋词选集。通过对这部词集的择词标准以及思想内容和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分析,可见其集中体现了宋词发展到南宋时出现的新变,形成一种时代的词风--南宋词风,因此颇具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词之雅俗     
词之雅俗是词史上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本文梳理了宋词"雅化"的不同内涵和不同阶段。对于认识词的本性乃至古代诗词的特质,都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柳永在词史上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词风通俗晓畅,有别于在此之前作为主流的文人词的典雅内敛,为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词作中的绝大多数有变"雅"为"俗"的趋势和特点。这些有代表性的俗词就成为了柳词的创新之处。柳永的俗词对宋词发展的开创之功不容忽视,其中运用大量民间俗语和俚语,并以此来表现俗情。  相似文献   

10.
松意象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曾大量出现,然而,因松多植于山林之地,而宋词却盛行于市井歌坊;松傲岸、坚挺的特征也难以融入早期宋词偏于柔婉的特质,故在宋词中松意象是相对“薄弱”的。稼轩词的出现使这一现象开始发生变化,它不仅丰富了松意象的涵义,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后的宋词创作,使南宋后期宋词中的松意象开始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诗词发展的漫长道路上,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宋词的辉煌成就,绝不是哪几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各种文学体制,都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词至宋代,成为一代文学之胜,正是两宋词家,立足于现实,继承和发展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在宋代词坛上,婉约词家是很有生气,很活跃的一支主力军。就其作品数量而言,现存的两万多首词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婉约词,真正堪称豪放词的作品,廖廖可数。婉约词在整个宋词中占有这么大的比重,说明它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在古典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对婉约词评价过低。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对整个宋词的评价。限于篇幅,本文打算仅就如何正确评价宋初的婉约词,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2.
婉约与豪放─—“本色”词与“诗化”词杨有山宋词中的婉约、豪放问题,是一个关乎到如何认识宋词的整体成就、发展规律及词人在词史上地位的大问题。不管你是否同意这种两分法,这都是词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3.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致力于词创作的作家,为宋词的发展开创出了新的局面。本探讨了宋词发展兴盛的成因,并通过对《雨霖铃》一词的分析,阐述了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经过清初关于宋词是否统一叶韵的争论以后,清人普遍认为宋词有韵可循。在宋代词乐消亡以后,词韵更是成了保持词体音乐特性的重要质素,所以清人纷纷选取宋词名家之作来归纳韵部,撰写韵书,以此表达自己的词体观念与词学思想。尽管他们都标榜以宋词为据,却都未穷尽,故而不免又有宽、严之争。,清人对宋词用韵的研究虽未完全探得宋代词韵之本,却在客观上普及了词韵观念,规范了清词用韵,完善了清代词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5.
“雅”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层面。宋词的雅化,拓宽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体同诗体一样充实着雅的内质。通过对北宋词内容和艺术上的雅化及其原因的探讨,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宋词的特征和艺术演变的轨迹,从而更好地领会宋词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6.
南宋理学的昌盛,对宋代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就南宋词而言,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加速了宋词的雅化进程;词的议论化特征更加鲜明;增强了词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17.
李华 《语文知识》2003,(5):10-11
唐宋词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许多名篇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而这些词中反复出现的某一个意象,也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凭栏”词就是站在高楼上倚栏远望时所写的词。下面对唐宋词中出现的“凭栏”词粗略归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宋词的艺术是高妙典雅的,是中华传世之瑰宝。但我们在欣赏宋词的艺苑华韵之余。又深感宋词的思维意境不足。尽管词彩异呈,但底蕴一律。理论思维力度尚逊于唐诗。造成宋词思维意境不高与疲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对诗词的功能认识不全面。其二,宋代经济转型的不彻底,无力提升思维层次。其三,宗教思维制约词化的品位,阻碍思维意境的创新。实事求是地评价宋词,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走向健康、科学的创作道路,以纠正重艺术性,轻思想性的学创作误向。  相似文献   

19.
以文化学的观念、方法来审视中国古典文学、探讨其中的文化意蕴 ,是当前古典文学研究方兴未艾的学术热潮。早在八十年代 ,当代著名词学专家吴熊和先生在其《唐宋词通伦》“重印后记”中指出 ,词是综合各种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可惜在是 ,宋词的文化学研究迟至九十年代才真正起步。这与传统上认为“词为艳科” ,文化品位不高 ,文化内涵也就似乎显得不够深厚的观念有关。然而仍有不少学者不为这种观点所囿 ,开始对宋词 (包括唐五代词 )进行文化观照 ,这是宋词研究迟到的喜悦。不难发现 ,目前的宋词文化学研…  相似文献   

20.
若以传统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为考察对象,可发现宋词呈现出越来越私人化的倾向。有相当的作品描写的都是比较封闭的环境,表达的也都是相对个人的感情。之所以如此,这和词本身的特质是分不开的。分析这种私人化空间形式的构建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宋词特质,可以对宋词的本质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