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樟树位于江西中部,属宜春辖区。樟树方言是赣语宜浏片的代表方言之一,使用人口约60万。本文运用历时比较和共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对樟树方言的体系统和各类体标记进行简单地描写、分析。将樟树方言的体分为动态和事态两种范畴。动态有完成体、经验体、完整体、持续体、进行体、起始体、反复体,体标记分别是"过_1""过_2""过来""哩""倒_1""得""倒_2""在""在+地点指示词""起来""过_3""V一下V一下""V来V去"。事态有将然态和曾然态两种,体标记分别是"来哩""来"。  相似文献   

2.
客赣方言关系密切,两大方言有差异性也有共性。对客赣方言量词进行比较研究,并据此分析这两大方言量词使用上的异同和特点。通过165个词条比较,我们发现: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与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语在量词词类中是相同词的数量略多于不同词的数量;赣语和普通话相同的量词明显多于客家方言和普通话相同的数量;两大方言有几个共有的特色量词,各自也有一批体现各自特色的创新性量词,二者相比,客家方言的地方特色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詹桥方言语音与长沙方言、南昌方言语音对比,发现詹桥方言声调与长沙方言接近,韵母与南昌方言接近,并进一步揭示出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詹桥地处湘语、赣语的交界地带,把詹桥方言划为湘语与赣语的过渡性方言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赣语是江西省主要的方言。赣语抚广片包括江西省的抚州市、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黎川、资溪、金溪、东乡、进贤、南丰、广昌等十三个市县和福建省的建宁、泰宁两县。与赣语其他片的方言相比,抚广片的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有一些较为整齐和鲜明的特点。在拙文《江西方言的分区稿》和《中国语言地图集》B11图中,笔者就赣语及其各片的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本文就赣语及其抚广片的一些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首先我们来看看赣语总的特点。赣语的特点赣语最主要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无论平仄均为送气的清音,以南昌市和抚广片的抚州、黎川为例:  相似文献   

5.
万荣县隶属于山西运城,万荣方言词语颇具特点。文章择取万荣方言"消贴""布蔫""丝丝惹惹""闹活""摔绊""沙巴"六个词,进行释义研究,以期对万荣方言词汇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炎陵县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东与江西省的井冈山市、遂川县交界。炎陵方言是炎陵县境内的主要方言,主要呈现赣语为特征,属于赣语吉茶片。文章主要描写炎陵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南赣语18个方言点的材料指出,湖南赣语有的有入声调,有的没有入声调。无论是有入声调的方言还是无入声调的方言,其内部又可分为不同的小类。考察湖南赣语周边方言古入声的今读及湖南的移民史之后认为,湖南赣语古入声的今读大多数来源于江西移民带来的方言的影响,少数是受周边官话或湘语渗透所致,也有部分是因方言自身演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赣语的"刮"(过)与客家话的"撇"是对应的两个虚词,它们都表"完成"义,在功能上都与普通话"掉"、"了"接近。两词在分布上互不交叉,在层次上与各自方言的形成时间大致吻合,它们极其相似的用法是同义同步引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考字书、系联文献用例、方言求佐等方法,考释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中的"(齿)"及相关字词,认为"(齿)"本是个吴方言字,借到粤语里使用,跟方言音变有关."(齿)"与"(啙)""者""宁""贮""箸""著"都能记录表示"贮藏""盛物于器"义的{贮}词,其中"宁""者"为初文本字,"贮"为"宁"的本义分化字,"(啙)""(齿)"为"者"之变形分化字,"(齿)"又可看作是"(啙)"的增义符异构字.本义为"筷子"的"箸"及其俗写异体"著1"在表示"贮藏、盛放"义时为"(齿)""(啙)"的借用.而表示草木义的"著2"则与{贮}词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牛蹄赣语方言中的ABB式状貌词在A的词类、BB和B的意义、A和BB的构词能力、结构特点、构词的心理认知基础以及使用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得~"结构词在现代汉语和各地方言中都很常见,例如现代汉语中"得了""得令""得到"等,在北京话中也会有"得嘞"这样的表达。怀宁方言中也有很多"得~"结构的表达,它们有不同的构词特点,表示不同的意思。文章拟从"得了""得着""得很/死"的结构来对怀宁方言中的"得~"结构进行初步探索,了解其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12.
客方言中"蜘蛛"一词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基本语音形式为(∈)la(∈)khia,其它形式也极为相近,并有一定的音变规律可循.本文联系闽语、赣语等,通过书面文献考证其本字应为"罗(虫奇)",并进而指出其为客方言中的古音化石."罗"读(∈)la当为歌韵古音遗留,"(虫奇)"读(∈)khia当为上古歌部("(虫奇)"从奇得声)字,这部分字中古音已转入支韵,但在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区别的痕迹,表现出<切韵>前的语音征状.  相似文献   

13.
枞阳方言中既有北方方言的一些成分,又有吴语、赣语、湘语等南方方言的一些成分.通过音义结合、方言比较等方法考证枞阳方言中的一些本字,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枞阳方言的形成,同时也为江淮方言区的划分提一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我谈家乡话     
我的家乡——江苏高邮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我的家乡话是江淮方言。江淮方言别有风味,下面,我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家乡的方言中的几个词语。如果某人做事很认真,在我们这里通常会被说成做事"板扎"。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有"板实""板正"等词,未见"板扎"一词。而在江淮一带的方言  相似文献   

15.
六甲话是流行于广西柳州市三江县的一种方言.六甲话的代词除了与普通话相同的部分外,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词和用法.人称代词有几个合音词"鹅""挪""拖"①,分别是"我屋""你屋""他屋"的合音,指"我们""你们""他们".处于亲属称谓的领格地位时,这三个可以指单数的"我的""你的""他的".指示代词有一个合音词"娘",是"挪样"的合音,指"这么""那么"的意思.指示代词"筒哩""筒满"作主语比较特殊,如果后面带着的是量词,则将"筒"换成量词,与"哩""满"组成新词作主语.如果后面带着的是名词,则将该名词插入"箇哩""箇满"的中间组成一个词作主语.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湖南省东部的茶陵县下东乡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要素,并且通过跟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南昌方言和长沙方言的比较,探讨下东乡方言的语音特点以及跟赣语和湘语的关系,认为它是一种具有赣语和湘语特点的独立的混合类型方言。  相似文献   

17.
"搞""整""弄"作动词使用时,含义宽泛而复杂,是典型的泛义动词。《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对三个词的解释显示,三者可以互用。本文以四川大邑方言为考察对象,探讨这三个同义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湘语与赣语对应于不的否定词有大致相同的类型与发展轨迹,即:冇→冇/唔→唔→不/唔→不。湘语与赣语对应于没有的否定词的核心语素都来自古效摄一等明母去声,在后来的演变中,两大方言没(有)1与没(有)2的音节类型大致相同,没(有)1向双音节转化快于没(有)2的进程也相同。二者的突出差异是没(有)1向双音节转化时,各自的语素配置不同,湘语一般说冇得,赣语一般说冇有。湘语与赣语的正反问都倾向于选用VP-Neg格式,而且都有相同的三种句型。表否定的连字句是湘语中一个有特色的句式,在赣语中很少见。湘语与赣语的否定词及其相关否定表达具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而不同于其他方言,说明这两大方言关系十分密切;同时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李艳华 《现代语文》2006,(12):89-90
安仁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江西接壤.安仁方言同时受湘方言、赣方言和共同语的影响.对安仁方言的归属问题历来就存有争议,一些学者将其归为赣方言,另一些则认为安仁方言应为湘方言的一个分支,还有学者认为安仁方言是介于赣语与湘语之间的次方言①.  相似文献   

20.
邢永革 《现代语文》2007,(10):82-82
山东方言中表示蹲坐这一动作的有"孤堆""孤几"等词,且在不同的方言片有不同的说法,如跍蹲(济南、青州),跍几(菏泽),跍低(滨州),跍得(桓台、寿光),跍堆(济宁、曲阜等),跍死、蹲乎(牟平)[1].其中"跍"音"孤",皆为不送气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