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凝的小说素以清新自然为名,使读者耳目一新。基于铁凝的小说文本,结合其精心塑造的孕妇、香雪、白大省等女性形象,依次从乡村语境下的真善美、城乡结合的真淳演变、坚守的困境与困境的突围来探析女性本真意识,认为这些女性形象身上的淳朴善良正与作家铁凝的性格相契合,并以其独特魅力在当代文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塑造的女性文学形象,与传统文学相比较,不仅在总体上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且在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在娱乐化的传媒语境下,网络文学女性形象“被观看”,“被消费”的弱势地位更为凸现;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总体上出现狭窄化、片面化的倾向;博客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乡村女教师群体是扎根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教育韧性。建国以来,一大批教育电影关注乡村女教师的生存生活状态,通过艺术的手法塑造了立体丰富的乡村女教师形象。研究发现,影像记忆中的乡村女教师在师德师风、职业劳动、角色地位等维度有其突出表征和多元体现;教育电影在对乡村女教师形象塑造中表现出映射社会价值倾向、记录时代演变烙印、揭示社会教育动力的路向旨趣;但教育电影中乡村女教师形象的塑造具有同质性,未能整体呈现出乡村教育文化变迁,在乡村教育振兴大背景下,应该适度增加反映乡村女教师形象的教育电影数量,深度描写乡村女教师在乡村社会中的角色,精度凸显乡村女教师在性别上的独特价值,审慎评析乡村女教师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铁凝的散文充满了对人性的赞美,给人一种淳朴、自然的感觉。这种人性美因真诚强烈的平民意识而产生,因温暖真切的情感而成长,因淳朴善良的女性而闪光。同时,这种人性美也是作者明朗纯美的个人气质与其力求提升人的灵魂、拓展人的心灵空间的艺术追求相融合的结晶,对当代女性散文的发展、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底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鲜活生动。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逐一解析了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中的三类女性形象,展示了坚守在恬淡静谧的乡土世界中女性的淳朴善良,探究了进城女工在城市中的辛酸遭遇和精神困惑,揭示了昔日辉煌的纺织女工沦为"霓虹灯下的哨兵"所承受的社会阵痛,意在引起社会对于广大底层女性的更多关注和帮助,思索底层女性走出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价值,在学校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科书对乡村的书写直接影响学生对乡村的认知.通过对统编语文教科书的分析,发现统编语文教科书在乡村描绘上凸显宁静自在的气质,它总体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风貌;刻画了乡风淳朴、民德归厚的勤劳农民形象;呈现了质朴简单、自给自足的农民生活生产方式;描摹...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乡村女性形象受到媒介的普遍关注。印刷语境中的乡村女性形象突出了人们对伦理价值的重新思考,声像语境中的乡村女性形象突出了时代感和娱乐性。两种媒介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俯视"的角度和有倾向性的性别视角,未能摆脱"刻板印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农家女形象出现在西方近代文学中,与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的破产、乡村的城市化、城市意识和城市生态伦理的熏染、女性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这些形象与社会为女性提供的现实和精神的生存空间,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评价语境相关联。其中有农家女命运的共性特征,也具有不同的民族特性和个体差异。这些形象以文学的方式记载和言说着女性解放的历程,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农家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理念的变迁和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有着丰富意蕴的文本,《生死场》存在有多重阐释角度,它具有反复言说的价值。在此笔者将从女性视域的角度,对萧红笔下的处于偏远乡村的悲苦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乡村女性形象,有以月英为代表的疾病缠身,悲惨死去的女性;有以王婆为代表的对现实不满,提倡积极反抗的女性;也有以金枝为代表的被生活所压迫,逐步成长的女性,但这些女性都具有生活在乡村的低层受到父权制压迫这样的共性。本文将以作者萧红的成长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为开端,分析《生死场》中的乡村女性书写。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是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时期,又是中国女性文学发生和崛起的时期。作为作家的冯沅君和庐隐同是"五四"的产儿,她们关注女性的命运,寻找女性的出路,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反映了在传统与现代对立中的女性心理与悲剧命运,书写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开掘与发展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主要凭借着民间乡土社会世代相传。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乡村消失,自然淳朴独特的乡村原有文化价值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对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对重构乡村文化价值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站在湘西"乡下人"的立场,用湘西"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社会。他所塑造的"乡下人"形象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认识价值,是"乡下人"的写真。在他们大多数人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部出色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千姿百态又个性鲜明的美好形象,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蒲松龄敏锐摄取实际生活中关好的东西并加以塑造,使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富于美感,成为真善美的象征。对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闪耀的光辉进行了赞美,其审关意义在于:它是我们认识封建时代被社会文化所忽略的人性美的“窗口”;也是封建时代长期被压抑的人们发泄不满情绪和表达对人性美向往的载体;同时寄寓了作者的追求人类真善关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4.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试图循着历史的轨迹,对美国黑人男作家和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具体分析,探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扁"到"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渡边淳一和苏童都曾以女性形象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文学世界,有别于众多男性作家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他们带着独特的女性视角,使得他们笔下的女人们都有着丰满而独特的艺术形象,但在对女性生存之痛的共同关注中,他们在对女性形象,女性心态,女性的自我意识中又呈现出差异,渡边淳一和苏童用各自独特的女性视角引发了人们对普遍人性和女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廖辉英始终坚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诠释女性问题并探寻女性文学的方向。她所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蕴含着对男权中心话语的强烈批判和对女性成长过程的深刻反思。旧式妇女的形象,写尽了封建传统重压下世代重演的女性悲剧;“窗口女人”的形象,揭示出台湾妇女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之间角色转换的难题;事业女性的形象,寄托了建构女性生存价值和重塑新女性的全部理想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一位在主体精神和文学创作方面都从男权世界中实现突破的作家。其作品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独特的女性语言,独特的女性情感世界,独特的文学内涵,给中国的词坛带来一个个清新自然而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女性形象谱系在路遥小说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大致可以概括为忠于传统道德与反传统道德的性格特征,后一种性格特征历来鲜为研究者所关注。二者都遵循着基于路遥小说中女性观的创作原则,即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视角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仅是被作为男性形象价值的附属,女性自身价值的独立追求成为了被消解的权力对象。这折射出了路遥自我意识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强烈的主观介入,造成了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扁平化与精神理想化色彩。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性文学生动地再现了西方各个时期特定时代的典型女性形象,并以其独特的文艺品质和蕴涵其中的法律文化精神和伦理价值指向,为西方女权主义法律观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演绎提供了最好的伦理阐述。基于女权主义文学与法律、伦理之间内在演绎关系,以法伦理学的视角,对女权主义法律观的演变,作文学的诠释,这会有帮于人们对西方女性文学作品进行法理上的解析和说明,也将有助于我们用文学的、感性的形象思维来丰富对抽象的一般性法律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散文创作在新时期达斡尔族文学中有着较大的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执著于散文创作的新秀。在现代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达斡尔民族对即将被“湮灭”的民族文化流露出无限眷恋,这种焦虑在散文中有相当的显现。在艺术上,达斡尔族散文作家善于以小见大,亦包含对淳朴绵厚的本族文化的倾力高歌。苏莉的散文可谓代表着这方面的成就。本文基于文学视角,主要从苏莉对故乡厚土、对女性自身感受以及对日渐湮灭的民族文化的关注几方面入手,结合其独有的女性立场的言说方式,试图揭示苏莉散文在新时期达斡尔族文学中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