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读者之声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办事处贺元芳:我是退休的小学教师,闲来无事给报社前后写了60多篇稿,一篇未被采用,搁笔不写了。去年初,我借到第二期的《新闻与写作》,看了《通讯员要注意学习》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写稿需要具备许多知识。从此,我注意学习《新闻与写作》上刊登的文章。读了《广播经济新闻中数字的妙用》,《传神的动词》、《新闻中的对话》等文章后,我写稿时就参考着使用,改正了以前我盲目用数字,喜欢用形容词,乱用对话的毛病。在《新闻与写作》的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写消息、通讯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我  相似文献   

2.
我是《新闻与写作》的读者,每期刊登的文章我都详细阅读。在学习与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新闻与写作》适合业余通讯员阅读。我对《新闻与写作》上登的文章,分为粗读和精读,特别是联系写作中的难题,有的放矢地学习,边学边实践,已经尝到了甜头。我在写《十七中重视发展教师入党》的消息中写道:“学校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不论资排辈,最近发展了6名新党员,还有30人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市电台的编辑提意见太一般化了。我学了穆青同志《对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以后,联系这篇消息,对照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招远县第二职业高中姜启明: 我在山东省招远县第二职业高中担任文秘班的新闻课教学任务。我校初办文秘班,我也是第一次教新闻课。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又无适用对口的教材,课讲得呆板,学生也学得无味。后来,在别人推荐下我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觉得很适合教学需要。我除了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新闻与写作》外,还将刊物中《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新闻语言学》、《新闻作品评介》和《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文章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作为补充教材。这些文章理论联系实际,说理透彻,通俗易懂,深受学生欢迎。《新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杂志是我案头必备的刊物之一,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业余新闻写作之路。 我读《新闻记者》杂志有三种读法:一是粗读,就是将所有文章先过目一番;二是细读,主要是读我特别喜爱的采访体会、新闻作品评析和新闻写作知识 等文章,这些文章对我来说针对性强,帮助更大、更实惠;三是集读,就是将我阅读过的《新闻记者》杂志 中有收藏价值、使用价值和指导价值的文章和资料 复印下来,自编成《新闻写作实用指南》剪贴本,以备 查考。有时一些基层单位要我去谈谈业余新闻写作 体会,剪贴本又成为我讲课的“好帮手”。 记得去年我家…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看到《新闻与写作》,是我上高一的时候在父亲的办公室里。之后,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我当时学习科目较多,任务繁重,但我却怎么也放不下《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不仅指导我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学术动态,还帮助我拿起笔也学着写些短小的消息。当时我是安康市二中办的《一川》文学刊物的主编,很需要提高自己本身的写作、鉴赏与编辑能力,我自然将《新闻与写作》当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新闻与写作》刊物的内容很广泛,不仅有当今名家的杰作,也有时下新闻佼佼者的力作;尤其是栏目设置丰富、合理。像每期的封面,几乎登的都是上乘…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2009,(3):10-10
《新闻与写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接了地气的缘故,这地气是什么?是满足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基层干部、通讯员,以及活跃在各行备业的新闻与写作爱好者的需要,这是《新闻与写作))25年来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我本人就是《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1970年开始做北京日报的通讯员,1974年进入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一直是我必读的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声     
江苏沐阳县贤宫乡政府鲍宜龙:我干了两年乡报道员,就订了两年《新闻与写作》。两年来,按《新闻与写作》的指点,将新闻与文学语言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我的新闻与文学写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去年7月份,我采写一位小青年捉鳝鱼解释了邻里间猜疑的事。我运用散文的语言和小说的叙述方法。使文章增加了厚度与情趣,被《淮阴日报》星期刊采用。今年春我又运用散文笔法、语言写了一篇《豆腐红娘》寄出后就被《农民日报》采用。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新闻与写作》在军营我是连队宣传委员兼报道组长,今年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而我连板报上每期都有了“写作之友”专栏,栏目里的内容都是我从《新闻与写作》中摘编的。这激发了报道员和战士的写作热情,渐渐地《新闻与写作》深受战士所爱,我连通讯员每次取回杂志,战士都争先抢阅。图为,我连训练归来,恰逢通讯员取回《新闻与写作》第六期,两个战士马上抢去阅览,当时我发现这场面很好,立即去拿了相机,回来后又多了两个人,  相似文献   

9.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两年来,我写稿302篇,被县以上新闻单位采用259篇。一些好友和业余通讯员问我,你写稿有啥诀窍?我的回答是,关键在“勤奋”。两年来,我刻苦自学,坚持每天的报纸新闻必读,广播新闻必听,电视新闻必看。并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认真学习新闻知识,做到广阅博览。自1986年以来,每年我都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新闻与写作》、《新闻通讯》等20多种新闻写作刊物,而且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保证每天学习不少于2小时。同时还读《文章词句学概要》、《读点鲁迅》、《文学写作手册》等书籍。1988年8月,我  相似文献   

10.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湖北大学新闻专业99级研究生,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长期以来,《新闻与写作》以其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深深吸引了我,可以说,我接触新闻这一专业就是由《新闻与写作》开始的,读本科时我一直将之作为业务教科书,读研作论文时我也时时从中汲取营养,长期以来,贵刊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祝《新闻与写作》越办越好!王昕敬上2000.11.6《新闻与写作》伴随我成长@王昕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月,我这名有着门年军旅生涯的老兵,突然从指导员岗位上改行干起了新闻报道工作。初涉新闻写作这块陌生的园地,一时间还真不知道如何起步。我一度茫然了。不久,师宣传科长下基层蹲点,给我悄来了两期《新闻与成才》。我将这两本杂志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阅读了一遍,我惊喜地发现《新闻与成才》是难得的启蒙读物。从此,我先补订了一套《新闻与成才》,每一期刊登的文章我都仔细阅读,重点文章反复琢磨,我还将有些文章分类摘抄下来,制成卡片,经常拿出来翻看、探索,较系统地在脑海里打下了新闻写作基础知识的烙印。由于刚涉足新…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17年前,《新闻与成才》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编辑袁良同志,在乌鲁木齐市边疆宾馆给原乌鲁木齐军区新闻干部骨干培训班授课时,我结识了《解放军报通讯》,从此后,她便成为我新闻学步的唯一良师。17年来,我年年坚持自费订阅她,阅后精心保存,至今一期不少。《新闻与成才》开辟有“业务探讨”、“采写体会”、“成才足迹”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写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撰写的,是我学习的优秀教科书。经过认真学习,我逐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伴我度过休闲时光最多的,总是放在案头的那一摞《新闻爱好者》。1998年认识《新闻爱好者》至今,她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暇闲之余,我特别喜欢到“通讯员园地”中畅游,从中汲取新闻写作的营养。《巧找素材》、《琐言琐事好新闻》教我学会新闻写作的素材收集与整理;《等来由头好作文》、《巧选角度写好稿》、《打开思路的ABCDE》送给我开启新闻写作思路的金钥匙;看了《一篇通讯拟了80个标题》一文,让我懂得“标题新颖、文章升华”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多上稿、标题请制好”。几年来,经过这位不开口老师的指点,我的业…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邢台晨报》编辑王坚克:看了贵刊第九期《新闻与写作》笔会作者的发言,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从我们《邢台晨报》创刊的1985年起,《新闻与写作》就始终如一地成为我报编采人员的挚友和老师。《新闻来稿评析》、《获奖作品评析》、《采写丛谈》、《新闻采访系列谈》等栏目,每期都以清新的面目与广大新闻工作者促膝谈心,通过原稿与见报稿对照讲评,并伴以作者的采写体会,举例灵活,朴实生动,说理情真意切,及时有效地指导了我们的新闻实践。我尤喜爱《评论的写作》、《毛泽东新闻评论写作艺术》、《谈散文写作》、《语法讲座》、《写作杂谈》等  相似文献   

15.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16.
与《新闻与写作》相识是在2004年9月,那时我刚参加工作,领导安排我协助抓信息工作,于是就经常找一些有关新闻写作的书来读,由此就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这个不解之缘。正好赶上一年一度订报刊的时间,我毫不犹豫就订下一年的刊物。在与《新闻与写作》相处的一年里,培养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高涨,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童言同志在《新闻不容有任何夸张》一文中对我的文章《夸张与浮夸》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觉得问题提得很好,值得讨论。对于新闻写作,我懂得不多,关于夸张的问题,自己也搞不很通。通过讨论,能把问题弄清楚,对新闻写作实践有好处,对自己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读者之声     
湖北省巴东县残疾人联合会谭正双:我爱读《新闻与写作》,并一年一年收藏,为写作时释疑。我这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残疾人能写出点文章见诸报端,《新闻与写作》给我提供了相当多的养料。有一件难忘的事是,1989年,我的作品获得了“全国农村残疾青年心声碣石杯”征文三等奖,贵刊还登了我获奖的短讯。作为省级新闻期刊,这样理解支持残疾人,令人肃然起敬。今天,我由一名残疾人,一名农民通讯员被聘到县残联专门搞新闻报道工作,《新闻与写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二中刘涛:我是一仕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写新闻报道。去年,我到当地邮电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的栏目,像磁石吸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尤其爱读“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三个栏目。由于有《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月月指导,我的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我在地市一级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2篇,在《贵港市报》发表文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石家庄市华北制药厂李应军:我非常喜爱清新、淡雅的《新闻与写作》,并连续三年订阅这本杂志。每到年底,我都把十二期《新闻与写作》装订成册,便于反复阅读。我感觉:“散文赏析”、“新闻写作方法谈”、“新闻来稿评析”、“写作杂谈”栏目办得很好。细细品读后,收益匪浅。几年来,我把《新闻与写作》做为良师益友,做为提高理论修养的必读刊物,先后在省、市、厂级报纸上发表近200篇新闻稿件,连续三年被评为厂级优秀通讯员。我所写的文章,从谋篇布局、语言运用,深化主题等方面,都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