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热爱美,追求美,珍惜美,欣赏美,创造美,可以说是人的天性。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语文教育正是不论在教材内容,还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美的因素。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可见,人类生活中,美是无所不在的。  相似文献   

3.
    
《学语文》2005,(7):24-26
“美”字的来源,是“羊大为美”。《说文》对美的注释是“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来源于好吃、味美。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此外《礼记》的“美恶皆在于心”,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  相似文献   

4.
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的教学是以文章为载体,而汇集各类文体精华的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生活中去。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课文和教师的中介作用,呈现各种美的形象,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感受美、欣赏美,获得美的熏  相似文献   

6.
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入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其中蕴涵着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哲理美等。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百咏兰陵美酒的诗《客中行》,就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广告诗。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诗中对兰陵美酒倍加赞赏,把其色、  相似文献   

8.
本与末     
阿奇 《老年教育》2011,(8):22-22
有位弟子,总爱在人前炫耀自己。一日,师傅把他带到一棵树前,问道:“这棵树的枝头美吗?”  相似文献   

9.
苏丙凤 《阅读与鉴赏》2008,(12):22-23,13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读”是叶圣陶先生率先提倡的。何谓“美读”?叶老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①叶老先生界定美读。突出了情感性.即应当把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情感通过美读表达出来。从美读一词来看。应兼有读得美和美美地读两层意思。美读是在传统朗读的基础上带有审美欣赏性质的朗读。是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情操美、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读得美。而忽略美美地读。认为读得美就已足够了。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首要价值就是审美价值,否则它不可能成为文学作品;人们欣赏文学,也就是感受美,体验美和欣赏美。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因此教师须运用自身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广大语文教师总是希望把“美”带给学生,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探美的一把金钥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首要价值就是审美价值,否则它不可能成为文学作品;人们欣赏文学,也就是感受美,体验美和欣赏美。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因此教师须运用自身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或卑劣、或悲痛、或可笑的感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应把审美教育渗透其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自身优势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以自身之美及学生之美引领他们去鉴赏美、感悟美,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激发美的欲望,达到塑造自身之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诵读的表情达意,糅合了多样艺术元素,可以把学生的情绪最广泛的调动起来,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名篇佳作中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意境美、内涵美,从体验美到感悟美,再到创造美,审美能力得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这里谈的语朗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即叶圣陶先生谈的美读,“就是把作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说什么,而且与作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曾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们生活中去。其实,崇尚真、善、美是人类的优良传统。语文是一门由飞扬着作者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  相似文献   

17.
诵读的表情达意,糅合了多样艺术元素,可以把学生的情绪最广泛的调动起来,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名篇佳作中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意境美、内涵美,从体验美到感悟美,再到创造美,审美能力得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弟弟     
我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都不。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长辈就爱问他:“你把眼睫毛借给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然而他总是一口回绝了。有一次,大家说起某人的太太真漂亮,他问道:“有我好看吗?”大家常常取笑他的虚荣心。  相似文献   

19.
孙志文 《陕西教育》2008,(10):26-26
一、重诵读,轻分析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学时,我们要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堂课上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出来,  相似文献   

20.
儒家倡导的“文道统一”观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一直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师的思维方式。 孔子评论文艺,兼顾“文”与“质”。他评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而他评论《武》,则谓:“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孔子对作品追求的是“尽美”“尽善”,希望能达到艺术的美和思想的善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