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习课也是常见课的一种类型,有效的复习能够起到巩固基础、加深理解、掌握方法、拓展能力等作用.如何优化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是深入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初中数学培养目标的需要.在复习课中尝试“知识网络的架构”、“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整体的教学”、“变式教学”等复习课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高考复习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复习深入到一定程度,或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和框架,大体能应付考试之后,要想进一步探索创新,深入发展,提高知识水平,就会感到大脑疲劳和精力不支,学习效率降低,进步速度减慢,处于一种"停滞"或"半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3.
心理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在复习备考中,心理超限效应的危害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第一,它会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其心理疲劳;第二,它会使学生产生对抗或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第三,它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和上进心。这些当然也直接影响到复习备考的质量。一、几种心理超限效应对复习备考的影响1.学习时间上的超限效应学习时间上的超限效应,最典型的是“加班加点”和“拖堂”。所谓“加班加点”,就是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所谓“拖…  相似文献   

4.
孙兵 《中学物理》2012,(1):16-17
1问题提出 在高三物理的复习教学中,常错误地认为高三的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点的一种回顾,复习教学停留在对知识点简单、机械地重复,或通过做习题来带动对知识的再认.教学模式趋于单一化,名曰:“高三复习”,实则是对学生原有学习状况的再评价和记忆能力的比拼.  相似文献   

5.
秦威  盛志军 《数学教学》2014,(5):7-10,12
如何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效率,是我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是基于浙江省2013年重点规划课题《再创造理念下初中数学“导学寻问”的实践研究》背景下的一堂初三复习课.这节课展示了在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复习效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三垂直”基本图形,揭示其蕴含的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  相似文献   

6.
在复习教学中,有的课堂常常会出现“题海战术”的现象.致使师生疲惫不堪,且效果事倍功半。如何使学生通过复习.牢固掌握、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呢?笔认为,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高考复习的模式不尽相同,如第一轮扎实的复习(中间穿插小专题复习,例如复习完力学后的力学综合专题等)后模拟考试;两轮复习加上模拟考试等.模式虽有不同,但经历的复习过程是相似的,即都要经过逐章复习、综合复习和模拟考试这三个层次,通常把逐章复习称为“第一轮”,这之后的综合复习称为“第二轮”.  相似文献   

8.
蔡新春 《时代数学学习》2005,(12):I0001-I0004
打好扎实数学的基础,这是学好数学关键的一步,也是初中数学复习所追求的第一位目标与任务.总结中考中“成功者”的经验,归根结底是一句话——系统地、有效地搞好第一轮数学基础复习,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发展与提高,加强实践训练,才能在中考的激烈竞争中,夺取优异成绩.本刊自本期起,在“中考复习与训练”栏目中,将系列刊登初中数学复习材料,供广大师生在第一轮中考复习中选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阶段,“距离”的概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学生对“距离”这个概念的认识的不深入,从而对很多题目无从下手,或是由于认识的不清而出现错误,这也是造成他们在考试中失分较多的重要原因.那么,在初三复习阶段将“距离”作为一个专题,来理清学生的思维是很有必要的.本将就“距离”这个内容,围绕初三的复习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很多学生在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常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的现象。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心理专家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发现,人们在技能练习中,成绩并不是直线上升的。“高原现象”是高三复习中的规律性现象。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学习动机弱化、兴趣降低、情绪厌烦、身体疲劳;其次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林刚 《中学理科》2007,(12):85-85,104
在高三总复习工作的冲刺阶段,如何在最后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是工作在一线的所有老师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介绍复习经验时,很多老师谈到高三总复习后阶段时总会提到“应回归课本”,问题是“怎样回归课本?”“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总复习中一提到阅读课本,很多同学马上一脸的困惑.因为有的同学看完课本后再做习题照样不会,他认为看课本没有新的收获.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是值得教师去认真研究的.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最好的途径是先让他们“碰壁”,然后再予以方法上的点拨,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是采取两轮的方式进行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模块单元复习”,时间拉得比较长,第二轮“专题+通史复习”,时间相对较短。一轮复习非常重要,但二轮同样不可轻视,因为一轮是打基础,二轮是巩固提升,两者相得益彰。但实际上在二轮专题复习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从而使复习效果打了折扣。如口若悬河,讲得多却又不到位;知识庞杂...  相似文献   

13.
谈到历史学习或复习,人们常常会说到或听到一个字,那就是“背”。如考试在即,你问“某某,你历史复习得怎么样啦?”得到的答案99.9%是“背得差不多啦”!恩格斯曾说:“可怕的背书制度,有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不可否认,学习历史离不开“背”,但光是“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必须以“懂”字当头——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识记。  相似文献   

14.
高三历史复习一般是采取“三部曲”或“三大战役”,即单元复习、专题复习、查漏补缺,强化训练。而单元复习所占的时间大约是整个复习时间的60%左右,它又是后两个阶段复习取得较好效果的必备条件。因此,搞好单元复习也就是打胜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第一大战役”。那么,怎样搞好单元复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单元复习要立足于局部知识结构,恻重知识点的联系 高三历史复习总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复习,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认识,并进一步上升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在此之前应形成对局部知识…  相似文献   

15.
1.对“一步到位复习法”和“三轮复习模式”的理性反思。现在有人认为高三历史复习应该采取“一步到位方法”,特点是“慢进度”和“深分析”,这种思路有一定的道理。传统的“三轮复习模式”已经不太适应当前形势,因为习惯上第一轮单元复习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第二轮小专题复习时由于时间关系及部分高中教师深受传统的“3+3”模式下大专题复习意识的影响,重视复习的广度而忽视复习的深度,以至于有的考生抱怨有的知识点不是没复习到,就是讲得不透彻。最糟糕的是,有的老师第二轮复习时置单元知识体系于不顾,忽略基础知识,导致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之间往往出现单元知识与专题知识脱节的现象。第三轮复习大多以热点为指导,以练习各地模拟试题为手段,强化突击。这种方法往往使考生陷入题海,将教材丢弃一边,前两轮复习的功虽不尽弃,复习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一步到位复习法”的特点在于,“慢进度”能保证教师有时间讲透教材,“深分析”有利引导考生理解和探究;保证考生能够有时间记忆知识要点,并培养考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方法和途径。但“一步到位复习法”的可操作性仍有待验证与完善。因为只进行一轮复习,时间拉的长,首尾难以相顾,容易造成考生复习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前面忘了后面。  相似文献   

16.
浦金珠 《中学理科》2005,(10):40-40
教与学的实践证明,在章节复习或综合复习时,适当做几道带有“陷阱”的习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打好扎实数学基础,这是学好数学关键的一步,也是初中数学复习所追求的第一位目标与任务.总结中考中“成功者”的经验,归根结底是一句话——系统地、有效地搞好第一轮数学基础复习,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发展与提高,加强实战训练,才能在中考的激烈竞争中,夺取优异成绩. 本刊自本期起,在“中考复习与训练”栏目中,将系列刊登初中数学复习材料,供广大师生在第一轮中考复习中选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绝大多数高三师生,为了高考前的冲刺,都会“奋战”在各种模拟卷、复习卷的“题海战术”中。当然,熟能生巧是可取的,但必须适可而止。不可过滥地进行,否则,会使得学生疲惫不堪,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如何能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来提高后期复习的有效性.在此,我结合近年上海高考萸语试卷,谈谈自己对英语复习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对教师而言,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尴尬”,自己本能的解脱是对“尴尬”的第一反应,但若能与学生共同探索和解脱“尴尬”,那其不是一次很好的研究性学习?下面是我在高三复习时和学生一次冲破课堂“尴尬”的研究性学习课.  相似文献   

20.
高三的数学复习,课型有拉网式的单元复习和板块式的专题复习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考的临近,对学生而言,通过知识的系统化来实现能力的有效提升越发重要.如果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命脉”的话,那么寻找富有张力的课堂模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有益的探索,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拥有智慧,从“见山是山”的表层初识顺利过渡到“山外有山”的意蕴境界,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j教学实践,介绍一种富有成效的复习方式——课题研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