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说明:樽本照雄为日本大阪经济大学副教授,晚清小说研究专家。这里选载的是其论文《〈官场现形记〉的真伪问题》中的第三部分。在序论中,作者提出了关于《官场现形记》后半部分的真伪问题。接着在第二部分叙述了以胡适、阿英为代表的“伪作说”与以魏绍昌、李锡奇为主的“反伪作说”之间论争的由来和发展。第三部分通过对增注本的考证,则重点阐述了作者本人的观点,即《官场现形记》是李伯元与欧阳钜元二人之“共同作品”。现节录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晚清问世的一部著名谴责小说。对于这部小说思想倾向的评价,研究者中分歧较大。五十年代,多数同志对这部小说持肯定态度。六十年代中期.一些同志对作品提出了新观点,他们把《官场现形记》列为“日趋反动的改良主义思想指导下”①问世的作品,认为是“邪恶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以锐利的笔锋对准晚清官场和整个封建统治集团,描绘出一幅在我国文学史上不曾有过的官场群丑图,成为“谴责小说”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中期,古典文学领域展开过一场对近代“谴责小说”的批判.这场批判最初是从关于《孳海花》的评价开始的,后来则比较集中到“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的《官场现形记》上,指责它为“邪恶的教科书”“晚清小说的逆流”等.在林彪、“四人帮”淫威肆虐的日子里,它还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孳海花》等几部著名的“谴责小说”一起,被贴上“反动小说”的封条.《官场现形记》遭到全盘否定的厄运,除了对它本身的评价问题外,还牵涉到如何看待时代与作品的关系,如何评价作品的主要思想倾向,以及要不要批判近代文学研究中的极“左”思潮等问题.因此,正确地评价《官场现形记》和研究与它相联系的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一部小说的评价,也关系到古代文学的研究工作,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官场》和《官场现形记》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有不同之点,艺术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6.
《制台见洋人》节选自李宝嘉所著《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洋务能员但求形式,外交老手别具肺肠“.李宝嘉(1867年—1906年),字伯元,江苏武进人.少年时期,他曾考取第一名秀才,但始终没有考中举人.他写小说成名后,曾被人荐举,认为他适合当时“经济特科”的资格.“经济特科”属于科举考试临  相似文献   

7.
清末南亭亭长的《官场现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当之无愧的。其取材是清末官场的庸俗、丑恶;其写法夸张讽刺、滑稽有趣;其人物多是可憎、可笑、可恶之辈。三荷包、总督等纷纷于官场中钻营现形,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制台见洋人》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新增的一篇阅读教材。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让学生简单了解《官场现形记》是怎样—部书和作者的情况。《官场现形记》写于1901年——1905年,全书六十回,是清末谴责小说中颇享盛名的一部。《制台见洋人》节选自《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原回目是《洋务能员但求形式,外交老手别具肺肠》。本课题目是编者加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精辟地分析了这类小  相似文献   

9.
《制台见洋人》节选自晚清李宝嘉(字伯元)著名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部长篇小说,是作者因憎恶“仕途之鬼蜮百出”而作(吴趼人《李伯元传》)。作品的主要内容,在暴露清朝政府和封建官场的种种弊恶与丑态。《制台见洋人》一节,通过两江总督文明见洋人的描写,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对下属骄横跋扈,对人民极端仇视,对侵华帝国主义分子却卑躬屈节的上层官僚代表人物文制台的丑恶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整个晚清封建官场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屈膝投降的卖国行径。这回书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除作者深恶痛绝晚清封建官场的腐败之外,艺术上多方面运用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1998年,香港《亚洲周刊》组织海内外著名华人专家、学者、文学评论家,历时8个月之久,评选本世纪100部优秀文学作品,晚清作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被排列前10名。无独有偶,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亦组织众多专家、学者、评论家,亦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又进一步升级,被列为排行榜的第一名。《官场现形记》连连入选甚至夺冠,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它既不是紧张、曲折、复杂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也  相似文献   

11.
以创作时间论,《官场现形记》一书是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比较重要的长篇小说。李伯元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先广为人知的小说家。因此,有关李伯元和《官场现形记》的资料,颇为珍贵。魏绍昌先生曾编辑过一部《李伯元研究资料》(以下简称《资  相似文献   

12.
李宝嘉(1867—1906)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对中国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其代表作《官场现形记》中,作者主要从三个层面揭露了晚清官场权力追逐的丑态。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去分析小说中描写的官场丑态,探讨晚清官员腐败堕落的社会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3.
《Tao杌闲评》前绍《金瓶梅》,后启《官场现形记》等谴责小说,是明清世情小说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链条。它对《金瓶梅》的继承主要表现在立意和多层次塑造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它对《官场现形记》等谴责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对官场黑幕的暴露和笔法上的痛快淋漓的谴责两个方面。抒情写意性则是《Tao杌闲评》体现出来的新的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14.
礼多人不怪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横竖‘礼多人不怪’,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意思是说,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意谓礼节还是不可欠缺。  相似文献   

15.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从各个场景描述了晚清的腐败黑暗,这段时间也正好是清末新政改革的第一阶段。本文将1 901-1 905年光绪朝的部分上谕与《官场现形记》小说情节进行对比,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来解读这篇首部批判现实的近代小说。  相似文献   

16.
晚清作家李伯元,生平以创辟游戏类型的小报和创作长篇现实小说著称。其以“南亭亭长”为笔名发表的《官场现形记》即为一例。后复同时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各事均开风气之先,为中国  相似文献   

17.
在“红学界”,围绕“护官符”及其第四回,人们早就说过了千言万语,肯定还将有万语千言.笔者才疏学浅,自谓悟出了一点新意,不揣冒昧,斗胆道来.一、“护官符”是一部高度浓缩的“官场现形记”我以为,倘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护官符”堪称高度浓缩的“官场现形记”.作者高度概括了旧官场的种种弊病,扣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采用生动的形式,作了形象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官场现形记》是一部清末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清末官场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敬语及其副语言。文章结合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的关联理论,采用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为《官场现形记》中的敬语及其副语言同其他语言关联理论一样,都是在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认知环境的相互明白。  相似文献   

19.
《官场现形记》中具有许多敬语现象。本文结合言语行为理论,采用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敬语和言语行为的关系以及敬语的分类两个方面总结了《官场现形记》中表示敬语的言语行为特点,认为敬语和其他言语行为一样,能够越过表层的字面意思,传达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本文同时认为敬语和谦语具有目的一致性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20.
《邯郸记》是"临川四梦"中仅次于《牡丹亭》的又一杰作。在《邯郸记》中,汤显祖把他描写梦境的艺术发挥到美妙绝伦的地步:他既写出了具有哲理意味的人生之梦,也写出了带有宿命启示色彩的神秘梦境。《邯郸记》无疑是汤显祖几十年宦海生涯的总结。剧本借卢生醉生梦死的一生直接暴露与鞭笞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朽,堪称晚明时代的官场现形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