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皇甫平”文章应运而生 按照《解放日报》的惯例,每年农历大年初一,都要发表一篇小言论贺新春。1991年春节前夕,我觉得只写一篇小言论不足以宣传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最新思想。因此。在小年夜我找来了评论部负责人和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处长共同商议,决心合作写几篇联系上海改革开放实践,阐述邓小平改革开放新思想的评论文章。开篇就是2月15日(辛未羊年正月初一)发表在《解放日报》头版、署名“皇甫平”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  相似文献   

2.
8年前──1992年1月,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关头,小平视察深圳。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生动详细地报道了小平南巡期间的活动,尤其是他的重要讲话,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年1月,中国企业报记者特赴深圳追踪小平当年南巡的足迹,采访了《东》文作者陈锡添,并整理成文。本刊特将此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今年春节以来,中央和全国各地报纸,为宣传贯彻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纷纷发表了社论和评论。解放日报发表的题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要讲一百年》的署名评论,国内有的报刊转载,海外中、英文报刊也竞相评说。新华社向全国转发的《东方风来满眼春》,更是栩栩如生地传播了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的活动和谈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壬申之春,一个宣传、贯彻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加快改革开放的生气蓬勃的舆论环境,已经在中华大地蔚然形成。我们欣慰地看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正成为统一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一个有利于加快改革开放的共识,已经开始形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形势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而我们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舆论工具,如何为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鸣锣开道,也面临着一个崭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8年前。1992年1月,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关头,小平同志视察深圳。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生动详细地报道了小平南巡期间的活动,尤其是他的重要讲话,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年1月,本文作者特赴深圳追寻小平当年南巡的足迹,并采访了《东》文作者陈锡添,他回忆了这篇通讯发表的前后过程,在此记叙成文,特给读者一份“快餐”,先品为快。这对中央“西部大开发”、继续改革开放都有借鉴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今年二月是毛主席《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两篇讲话发表二十周年。毛主席这两个报告发表以后,延安地区的整风运动就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延安解放日报对这次整风运动作了有力的生动的宣传。现在,我们把解放日报当时发表的有关反对党八股的评论、报道摘登如下,供新闻界同志参考研究,以利于进一步改进我们报纸的文风。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1994,(2)
在“引”字上下功夫──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点滴体会《四川农村日报》编辑部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谈话后,我们在加强经济宣传中,集中突出地宣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帮助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存、搏击与进取。我们坚持边干边学,不断...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节以来,中央和全国各地报纸,为宣传贯彻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纷纷发表了社论和评论。解放日报发表的题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要讲一百年》的署名评论,国内有的报刊转载,海外中、英文报刊也竞相评说。新华社向全国转发的《东方风来满眼春》,更是栩栩如生地传播了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的活动和谈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新华日报》为配合人们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陆续发表了一组《解放思想漫谈》系列评论,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评述当时已经发表的六篇评论。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省广大干部正在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时的重要谈话,从中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迪。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也都在大力开展宣传、进行引导。《新华日报》的《解放思想漫谈》系列评论颇引人注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该组评论发表于3月2日、9日、16日、23日、  相似文献   

10.
王林  佟健 《军事记者》2006,(10):61-62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使党的舆论宣传适应抗战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正式创刊《解放日报》(以下简称《解放日报》),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和影响最大的党报。其影响力的重要支柱之一便是诸多新闻评论。作为党报的“旗帜”和“灵魂”,这些新闻评论在战时舆论调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抗战期间我党开展舆论宣传和斗争活动的重要武器,其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充分发挥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功能,努力增强各项政策、主张的舆论影响。《解放日报》由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日常社务工作由编委会负责…  相似文献   

11.
入春以来,上海解放日报连续发表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引起了广泛注意。2月15日,大年初一,《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提出“辛末羊年,对于上海来说,应当是一个‘改革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任何一种僵滞的思维方式的束缚,以改革开放贯穿全年。”3月2日,《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阐述了“思想解放要进入新境界,改革开放要开拓新思路,经济建设要开创新局面。”3月22日,《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强调:“增强扩大开放意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最近收到《新闻记者》今年第9期,拜读后感到这一期贵刊的内容十分丰富。尤其是看过《皇甫平三人谈》一文,对解放日报去年和今年发表一些影响较大的评论,写作过程及其背景情况了解更清楚了,使我的讲学有了更可贵的学习材料。同时,这一期上刊登的《批评者已经造成声势被批评者一直保持沉默》、《采访李谷一案后的思索》以及《对改革开放新闻宣传的若干思考》等文都写出了新意,又有一定的深度,颇受启迪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对“何以解忧,唯有改革”、“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方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等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当1991年《解放日报》在署名“皇甫平”的评论中首次采用这些观点时,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4.
一、九十年代新闻评论的现状 九十年代新闻评论的总体特征是:内容和形式的起点更高,社会功能扩展、评论员队伍壮大、评论在各个不同媒体的地位有较大的调整、评论的形式在继承上有较大的革新,评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大大增强,评论之多、之广、之热前所未有。 引导舆论、烛照社会、启迪读者 在引导舆论方面,新闻评论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和现实作用。九十年代之初邓小平同志南巡后,深圳特区报的八篇评论、解放日报署名“皇甫平”的四篇评论,有如报春的新花、强劲的鸣笛,催开了神州大地万马奔腾、鲜花盛开的局面,以后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社会发展每一个关键时期,新闻评论都起到鸣锣开道、推波助澜的作用。黑龙江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发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上海的新闻言论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解放日报》、《文汇报》的评论员文章、署名评论,以及“解放论坛”“文汇论坛”“新世说”(解放日报)“虚实谈”(文汇报)“今日论语”(新民晚报)等专栏言论,以推进改革开放为主调,不断创新,呈现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上月,解放日报社邀请上海著名评论家二十余人举行座谈,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为指针,回顾上一年言论工作的历程,展望今后言论工作的任务。座谈会上发表的意见,由高白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16.
《解放日报》今年推出新专栏《经济时评》,颇受人注意。解放日报评论员凌河围绕这个专栏谈了三点看法: 一,市场经济给真正的经济评论提出了崭新的必要性。如果说新闻是信息,评论则是处理了的信息。计划经济下,也有“经济的评论”,也阐发政府的经济控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报纸、电台、电视台进一步深入宣传改革开放,为加速改革步伐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但新闻界也有个别同志在鼓励人们大胆创新、冲击某些“禁区”时,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了头。今年7月12日,贵州省某报在一版登出一篇题为《贵阳建座赌城如何?》(以下简称《赌》文)的文章,读后人  相似文献   

18.
10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署名秋石的评论文章《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文章指出,实行改革开放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起点。文章还指出,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一周前的10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改革开放,永葆探索创新的朝气》。文章向上世纪80年代初涌现的任仲夷、项南、  相似文献   

19.
《胡乔木文集》第一卷出版了。这是我国新闻界、评论界以及整个宣传战线值得祝贺的一件喜事。第一卷收进了作者从1941年6月到1986年2月所写的政治评论,主要是为延安《解放日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撰写的重要社论、评论,共计114篇,其他的评论和评论性新闻12篇。它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新闻等各个方面,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论述部分的《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的第一部分,《务使报刊宣传服从于党的政策》中,提及范长江的两篇通讯。这两篇通讯发表在1942年9月6日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本刊现将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电文和范长江的两篇通讯刊登如下,以供读者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