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命的价值     
或许是因为刚刚结束的俄罗斯绑架人质事件,我开始觉得生命的无常,开始探索生命的价值。对于生命,有时实在不忍谈“值”与“不值”。当空难发生后,面对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看着那呆滞的眼神,默默流淌的泪水,有哪一个人能为那个刚刚逝去的生命定价?无论多少赔偿,都不能弥补失去亲人的痛苦,面对伤心的家属,有谁能将有限的钱送到他们面前,硬起心肠说一句,“这是对生的赔偿”?对于生命,有时也难以谈“值”与“不值”。有时即使将一个人的生命与一队人的生命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也会摇摆不定,因为两头都太重。当看到《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战士一个…  相似文献   

2.
曾听到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两个不同地方的人迁移到同一个小镇上,第一个人到了市郊的加油站就停下来问一位职员:“这个镇上的人怎么样?”加油站职员反问:“你从前住的那个镇的人怎么样?”这个人回答:“他们真是糟透了,很不友好。”于是加油站的职工说:“这个镇的人也一样。”过了些时候,另一个人驾车也来到这个加油站,问同一个问题:“这个镇上的人怎么样?”加油站职员同样反问:“你从前住的那个镇的人怎么样?”第二个人回答:“他们好极 了,真的十分友好。”加油站的职员于是说:“你会发现这个镇的人完全一样。”那个职员懂得:你对别人的态…  相似文献   

3.
作为金庸的铁杆拥护者,时常被人问这个问题:“金庸小说中最喜欢的人物是谁?”我的回答常使他们大跌眼镜:“黄药师。”通常他们第一反应是:“你怎么会喜欢一个老头儿?”我觉得这句话真是没道理。黄药师刚出场的时候也就是四五十岁,何谈“老头儿”?再说我们心中的所谓“年龄”只是在小说中出现的那几年,倒退二三十年,连王重阳也是风华正茂的青年,黄药师自然是一翩翩少年.反过来说,后退二三十年,杨过等小辈不也成了老人家?“年龄”之说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4.
Get out of hereIntroduction人们看到这个词时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不太文明的词,意为“滚出去”。如果有外国人对人说get out of here,那么可以相信,那个听话的人会很生气。可是让人惊奇的是外国人听到别人对他们说这句话反而能保持心平气和。这其实是由于我们对这个词的理解有偏差而已。在外国人看来,这个词并没有那么严重,即使在这个词表示“走开”的时候,也是很平和的,相当于leavealone。又况且它还有一些其他的意思呢。看看下面的对话是怎么说的:C on versa tionJohnny:H ow did you do in your finalexam s?L iu:I got a string …  相似文献   

5.
保护神?谁是保护神?我们学校男厕所前的这棵树,就是全校男生的“保护神”。我们这个男厕所特有个性:没有门,且入口处那个洞又大又明亮。从旁边走过的人也就算了,没有看到“重要部位”,可是一上那正对着厕所的天桥,一扭头,那厕所里的人可不春光乍泻!男生看到,笑一笑,走了;女生一旦看到,掩着脸跑了;老师看到了,不知他们作何感想?幸好,男厕所前方有棵大树,夏天茂盛至极,叶子挡住了天桥上人们的视线。所以,这树备受全校男生的宠爱。学校其他的树都有“艺术家”们的刻画,惟独这棵树完好无缺。可是一到冬天,我们的“保护神”就无能为力了。虽然这…  相似文献   

6.
每当我们面对那些正处于如歌花季的青少年.有多少人会羡慕他们青春的容颜,又有多少人会感慨岁月的变迁。然而,就是这些生命财富的拥有者,却往往忽税生命的价值.动辄厌世乃至轻生。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而今,不断见诸报端的校园青少年自杀案.除了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震撼外.也促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并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消逝,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而我却想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青春不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不单包括青春年少的岁月,更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也能和天真的孩子们打成一片,也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有谁会认为,这样的他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相似文献   

8.
“公奶爱头孙,爱得像个金。”我看并非如此。就如那天下午,我正要上楼去写作业,小叔家的弟弟来了,弟弟是我们姐妹中惟一的一个男孩,这就成了奶奶的心肝宝贝,万一弟弟有什么闪失,奶奶可饶不了那个人。我问:“弟弟有什么事吗?”弟弟头也不抬直走上楼:“我要去看电视。”  相似文献   

9.
我站在那儿听着我父亲的严厉训斥。他把我们兄妹三人都叫到我们家封闭的院子里,他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们,我们之中有谁做错了事情。“这是你们之中的哪一个干的?”他厉声问道。我们全都低着头看着地板上的那个用粉笔写的、显然出自一个孩子之  相似文献   

10.
最好的年龄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电视节目拿这个问题问了很多的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  相似文献   

11.
上午第一节考语文,我负责到二班监考。试卷刚发完,就听到窸窸窣窣的翻书声,凭经验,我知道肯定有人抄袭。循声望去,果不其然,有几个男生,正低着头看书呢。我重重地“哼”了一声。这几个学生抬头看了看我,又互相对望了一下,笑了,一脸的不在乎,似乎在看我会把他们怎么着。怎么办?斥责他们?会影响别的学生答题。把他们通报出去?我知道走廊上的“违纪栏”正空着呢。但是,这样处理,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一个一个地搜?只会搜完了这个,放过了那个。看来,这次对他们只能“智取”了。定了定心绪,我慢慢地走到学生中间,微笑说:“我们这是考第一场,有很…  相似文献   

12.
我叫马思齐     
马思齐  宋淑慧 《作文》2020,(1):22-22
我叫马思齐。但是在上幼儿园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名字,因为那时候身边的人都叫我昕昕。上学之后,我的名字也发生过小插曲。别人听到我的名字之后,会习惯性地问:“哪个qi?是王字旁的那个‘琪’吗?”当我解释说是“整齐”的“齐”时,他们都会说:“女孩的名字怎么会用这个字?”我为此难过了很久。  相似文献   

13.
平心而论,我们的作文教学人文精神太少。少在哪?就少在不能“以人为本”,大胆地鼓励每一个人的不同的个性,当然谈不上培养个性。而所谓“人文精神”,用一句最通俗的话表达,不正是这个“以人为本”,即最大限度地尊重个性吗? 可是,细想想,我们学生的作文,有个性吗?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当我们打开学生的作文本,你能由他们的作文看谁的活泼,谁的严肃,谁的奔放,谁的灵巧吗?显然不行。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学生很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擅长记忆,那个学生善于思考。这里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性差异。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差异,即个性差异。学生心理的个性差异是教...  相似文献   

15.
她叫王丹。这是一个无论从相貌还是体态上来看都是一个会叫人产生许多同情与怜悯的孩子。她个子比一般同龄儿童要高出半个头来;她也很胖,那超出正常限度的肥胖早已使她失掉了这个年龄儿童所特有的灵活;她很静,静得都有些发呆,好像很难有什么事情使她的面部表情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实录]师:我们曾将会意的笑声送给《社戏》中“偷豆”的那帮小伙伴,我们也曾被“城南旧事”中那个舐犊情深的父亲而打动,那个用生命谱写音乐的贝多芬告诉我们坚强是成功的动力,而想起爱穿新装的皇帝我们马上会暗自告诫自己:爱慕虚荣的人最终会遭人唾弃……信手拈来,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作家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们刻画人物的立意与技巧值得我们体会。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如何描写人物。(屏幕显示)学习目标1.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2.学会描写人物师:同学们,谁来告诉老师人物描写主要有哪几种方法?生: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  相似文献   

17.
最好的年龄     
“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请享受你现在的年龄。”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电视节目主持人拿这个问题问了很多的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另一个小孩回答说:“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你可以做几乎所有想做的事,也可以不停地玩耍。”一个少年说:“18岁,因为你高中毕业了,你可以开车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一个男人回答说:“25岁,因为你有较多的活力。”这个男人43岁。他说自己现在越来越没有体力走上坡路了。他15岁时,通常午夜才上床睡觉,但现在晚上9点一到便昏昏欲睡了。一个3岁小女孩说生命中最…  相似文献   

18.
怪事年年有,今年出得奇,一夜之间,祁兵成了英雄。哪个祁兵?喏,就是那个脑瓜圆圆、戴眼镜的那个祁兵呗。如果有人问初一(5)班同学中将来哪个会成为英雄?大家准保会说:“这个嘛,我们还没有考虑过呢。”如果逼着大伙非得选一个,那他们或许会选你,或许会选我,或许会选其他的人,但绝对选不上祁兵。因为祁兵这家伙,爱设陷阱让人上当,又喜欢吹牛。这样的人,谁不讨厌他?譬如他说,凡练“金钟罩铁布衫”功夫的人,夜间睡觉都得将右腿绑在床头,左腿绑在床尾,这样久而久之,功到自然成。朱天成信过这话一回,临睡前他费了好大劲才绑上了两条腿,可不一会儿功…  相似文献   

19.
“是那个诲人不倦的郭长巍吗?” “是那个爱生如子的郭长巍吗?” 在讷河教育界,郭长巍老师是个家喻户晓的名人。提起她,很多人都会默默地竖起大拇指,一脸自豪不已的表情:郭长巍,我们的骄傲!  相似文献   

20.
课间处理完两个小朋友打架的事,突然看见站在旁边的一个调皮的孩子舌头一伸,对同伴嘀咕:“老师真凶。”那个小朋友小声地附和:“我怕她,你呢?”听到他们的议论,我走上前去问道:“老师就那么凶吗?”那个调皮的孩子连忙将头摇得象拨浪鼓:“我们没说,老师严对我们有好处,真的。”看他那着急为自己分辩的样子,我笑着对他和周围的小朋友说:“小朋友有缺点,老师见了要批评,可老师也有缺点呀,你们来找一找老师的缺点,好让老师改正。”听我这么一说,他们七嘴八舌毫无保留地讲开了。这个问:“老师,下课的时候你怎么总是站在那儿不和我们一起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