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照片作为承载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乃至社会记忆的一种媒介形式,既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等静态的展现,同时也是保留和凝聚个人或群体共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一个傣族村落的家庭照片作为切入点,讲述当地傣族人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探究照片所展现出来的人们的共同记忆和文化,并尝试追问这些记忆产生的村落社会机制、文化背景和傣族价值信念之间的关联,从而分析该社会内部成员的自我认知、人与社会、群体间的互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赞哈”作为傣族古老的音乐,现在会唱它的人已经很少了。“赞哈调”朴素、抒情、柔美,且有浓郁的宣叙性特征,风格独特。舞蹈《赞哈》的编导是想借“赞哈”的形式和傣族少女的形象追寻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回归,回到离我们已经很久远的一种单纯、简朴和宁静的状态。通过“赞哈”的旋律,抒写傣族少女的内心情感,并运用丰富细腻的舞蹈语汇,来表现傣家少女纯洁的心灵和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对“美”的歌唱。笔者经长期的舞蹈,积累了经验,认为学习、表演《赞哈》,理解、欣赏《赞哈》,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养。(一)文化素养准备舞蹈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她扎根于古老的文化土壤,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对于舞者来说,文化知识与舞蹈理论素养是其表  相似文献   

3.
光明 《新闻三昧》2005,(4):37-37
“浣女”?3月9日新民晚报41版刊登的一幅图片,释文将一群正在河中洗浴的傣族少女称之为“浣女”,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浴女”。浣女,是指洗衣服的少女。唐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意思是,竹林里传来喧哗声,洗衣服的少女们回来了。浴  相似文献   

4.
耿马县档案局计划从2013年8月份开始,用一年时间,完成傣族、佤族、拉祜族和景颇族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这次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主要对傣族、佤族、拉祜族和景颇族四个世居民族散存的档案历史资料、口述历史档案资料,以及照片、音像和实物进行征集、收集和采集。建立反映全县四个世居民族和  相似文献   

5.
傅野 《出版参考》2011,(7):40-41
1926年3月,上海。这一年施绛年16岁。青石板的古道,薄雾迷离的烟雨,大红的灯笼点燃了蒙蒙的江南小城松江。她来了。绾一头青丝,撑一把花折伞,身着古典的旗袍,羞涩着少女的嫣然。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张宁静而简洁的照片,但宁静中蕴含力量,简洁里饱含丰富内容.画面中,一名蒙面身着黑色长袍的妇女紧紧抱住一名赤裸身体、消瘦而疲惫的男人,那姿态仿佛圣母怀抱受难耶稣,让人联想起列宾的名画《伊凡雷帝杀子》中的人物形象.照片没有花哨的技巧和复杂的语言,光线从画面右侧涌进来,色彩被控制到极至,黑色的罩袍和阴影给人带来悲伤、恐惧、神秘.它记录的是2011年10月5日,也门首都萨那,一名妇女和在示威活动中受伤的男性亲属(后被《也门日报》在采访中证实是一对母子)在清真寺里一间临时医院中的状态,是反映动荡的中东局势的典型瞬间.  相似文献   

7.
一得录     
一得录新民杯征文本刊与新民晚报联合举办一幅照片的联想曹石延安时期留下一幅照片:毛泽东同志在干部大会上作报告。毛泽东同志身着旧棉衣,棉裤两膝盖处各有一块补钉。看这幅照片,立刻会让人想到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作风。也可以说,这幅照片是对当年中国共产党人艰...  相似文献   

8.
贝叶经——承载傣族历史文化的神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环境的因素,让傣族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种傣族称为"戈兰"的贝叶树,由于历史的"青睐"便成了傣族书面语的"载体".对贝叶的使用傣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人类初始,只有口语而无书面的文字,人们纷纷到佛祖处祈求文字.不同的族属都有承载文字的工具,汉族是纸,傣族是贝叶,哈尼族用牛皮.佛祖施恩,在纸、贝叶、牛皮上写了同种文字.在取文字返回途中,路经大河时,汉族纸张上的文字因水浸透,佛祖写的字变乱成为方块字.哈尼族牛皮上的文字,因牛皮可以充饥,牛皮便成为充饥的食粮,为此哈尼族没有了文字,而傣族的贝叶,可以防水、不能充饥,傣族的文字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写在贝叶上的傣文.  相似文献   

9.
张冠李戴报道,作为报纸差错之一,并不鲜见。今略举数例:例一:某报去年8月16日二版刊登(全区各县市委书记谈计划生育工作》一稿,文中将“陈定国(中共浠水县委书记)”写为“陈定国(中共荚山县委书记)”。这是在县名报道上的张冠李戴。例二:某报5月8日一版发出两张照片。一张照片的面面是:两位礼仪小姐身着绶带,站在建安餐馆门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月,36岁的马兵身着蓝色工服,站在厂区内的马恒昌塑像前凝视良久,然后郑重地拍了一张照片.这一天,他成为马恒昌小组的第18任组长. 1949年4月28日,马恒昌小组正式命名,那时马恒昌已经42岁,是首任组长,带着9名组员一起入了党,赢得了第一面流动红旗.  相似文献   

11.
柔植 《新闻知识》2003,(10):56-56
看看许多精美的照片,品其说明却呆滞、古板如同嚼蜡。两者相比,像时髦的少女披了一件破烂的服装。说明中的错别字及其病句,把摄影者的基本素质暴露无遗。 摄影者的照片说明,行文中显现了作者的文字功夫,更是显现着作者的思想功力。没有思想功力的摄影  相似文献   

12.
将身着漂亮裙装的模特儿照片放大制作成户外广告,武汉太和服饰有限公司因此惹上一场著作权官司,遭索赔22万。近日,此案在武汉中院开庭审理,经法院调解,太和服饰赔偿原告3万元。  相似文献   

13.
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心潮起伏,回首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时至今已整36个年头.撰文叙小节几述,以表纪念. 一、红心向着党 60年代末,我在沈阳念中学.习读毛泽东语录第一页、第一段落便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军训时,我借了一套军装与几位同学跑到红旗广场(现中山广场)毛主席雕像前拍张身着军装的照片.现在看起来自己还忍不住发笑,因为衣服短、帽子大.  相似文献   

14.
简讯(2)     
1961年8月毛泽东第二次登上庐山,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担任毛泽东随身记者的吕厚民,为毛泽东拍摄了许多珍贵照片。其中有毛泽东阅看庐山图书馆藏书的照片,便是著名的一幅。在这幅照片上,毛泽东身着灰色中山装,面对满满两个书架的各式图书站立着,聚精会神地捧读手中的《鲁迅全集》。人像的背景是一幕墨绿色的金丝绒大窗帘。整幅照片的角度讲究,用光适当,构图简洁,人物神态自然,堪称一件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5.
在这次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斗争中,有一幅《敬礼娃娃》的照片到处流传,你看看这个画面吧:四周一片灰暗的地震废墟,在上角远处的天际都变了颜色,照片的亮点在中间偏下.一个上身着黄色服装的孩子,躺在一块铺上蓝布的小木板上(临时担架).左臂已经受伤了,被包裹在白色纱布里,他伸出右手,高过头顶,向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礼,  相似文献   

16.
李艳 《云南档案》2013,(6):23-25
傣族文化有着独特魅力,但传统傣族文化到底是什么样子?曾昭抡、田汝康教授于1941年留下的珍贵资料为我们做了解读. 历史总是充满幸运和巧合.西南联大曾昭抡教授,秉承他用心体察社会的风格,于1941年走访德宏地区,写下《缅边日记》,将傣族传统社会生动记录.从西南联大毕业进入费孝通主持的"魁阁工作站"的田汝康,于1940年底到1 942年5月,对芒市傣族宗教进行调查,写成《摆夷的摆》(芒市边民的摆),细腻地揭示出傣族社会精神内核.两位大师从内外两个层面,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傣族进行生动描绘,将这两位大师的观察粘合起来,竟然就是1941年芒市傣族社会生活立体影像.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福利会的档案卷宗里,有一些泛黄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陕北的窑洞和延安的宝塔山。其中有几张照片特别醒目,上面有一群可爱的孩子正从延安黄土坡一排窑洞里走出来。这些孩子身着双排扣呢子短大衣,头戴美式船形帽,他们的时尚穿戴与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显得非常醒目。他们是延安洛杉矶托儿所的小学童,而这个有着洋名字的托儿所有250余名孩子,全部是中国人,他们是八路军将士和烈  相似文献   

18.
第一张照片上的她有点像中央电视台的著名女记者柴静,第二张照片上的她则有点像网上狂秀自己的著名"自恋狂"--"芙蓉姐姐";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着一身黑色长裙,高高的身材,面容略显憔悴,使人难以感觉到一位少女本该具有的矜持,又无法和成熟女性的成熟稳重联系在一起;又一次见到她时,她换成了一身洁白的纱裙,自然的容光在亮色的映衬下,整个人似乎一下多了几分活力和热情.  相似文献   

19.
郑恺 《新闻知识》2004,(8):60-62
2003年,香港杂志《东周刊》一期以某名女星10年前的裸照作为封面,引起多个团体强烈不满。报道概述照片来源,并对照片拍摄情况进行揣测,说照片乃该女星10年前被强迫拍下。报道强调该杂志对照片经过鉴定、研究,才追查背后故事,以此警示憧憬入娱乐圈的无知少女。  相似文献   

20.
京华时报,2012年2月28日A14版刊发《合肥警方通报少女被毁容案》,其中公布了嫌疑人姓名是陶汝坤、受害人姓名是周岩,同时还刊发了周妈妈给周岩涂药膏的照片,曝光了周岩的图像。我们认为,合肥少女被毁容案被媒体炒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